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具眼  拼音:jù yǎn
1.具有鉴别事物的眼光。《宋史。卷三九四。谢深甫传》:「文士世不乏,求具眼如深甫者实鲜。」
2.具有鉴别事物眼光的人。明。冯梦龙《智囊补。闺智。漂母》:「楚汉皆豪杰,无一人知信者,虽高祖亦不知,仅一萧相国,亦以与语故奇之,而母独识拔于邂逅憔悴之中,真古今第一具眼矣。」
《國語辭典》:章服  拼音:zhāng fú
1.一种古代犯人所穿的特殊衣服,用以标识犯人所犯之刑。《史记。卷一○。孝文本纪》:「盖闻有虞氏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为僇,而民不犯。」
2.一种古代礼服。上有图案,用以区别等级。
《漢語大詞典》:格人
至道之人;有识之人。《书·西伯戡黎》:“天既讫我 殷 命,格人元龟,罔敢知吉。” 孔颖达 疏:“格训为至,至人谓至道之人,有所识解者也。”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格人乃谢, 楚 翼实摧。”
分類:至道有识
《漢語大詞典》:识达(識達)
(1).有识见,能洞达事理。三国志·魏志·邓哀王冲传:“ 冲 仁爱识达,皆此类也。凡应罪戮,而为 冲 微所辨理,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晋书·李雄载记:“每周旋乡里,识达之士皆器重之。”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 杜如晦 聪明识达,王佐才也。”
(2).识鉴并洞达。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 明 李时勉 《〈东里续集〉序》:“先生博学而育智,端敏而宽厚,识达事体,不矜己傲物。”
《漢語大詞典》:雄哲
谓有抱负有识见。《三国志·蜀志·谯周传》:“今 汉 遭厄运,天下三分,雄哲之士思望之时也。”
《漢語大詞典》:断识(斷識)
决断而有识见。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论:“沉毅断识,任心而行,盖有君人之至概焉。”
《國語辭典》:英雄所见略同(英雄所見略同)  拼音:yīng xióng suǒ jiàn lüè tóng
语本《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备叹息曰:『孤时危急,当有所求,故不得不往,殆不免周瑜之手!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指杰出人物的见解大致相同。《孽海花》第一一回:「你们听这番议论,不是与剑云的议论,倒不谋而合的。英雄所见略同,只见这里头是有这么一个道理,不尽荒唐的!」
《漢語大詞典》:王夷甫识石勒(王夷甫識石勒)
晋 王衍 ,字 夷甫 ,位望隆重,有识鉴。 石勒 年十四,行贩 洛阳 ,倚啸上东门。 衍 见而异之,谓将为天下患。长而为群盗,归 刘渊 ,屡将兵陷州郡。 晋 太兴 中,自称 赵王 ,旋杀 刘曜 称帝,建立 后赵 政权,于十六国中,最为强盛。事见晋书·石勒载记后以“王夷甫识石勒”喻能预识心怀异志者。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匡赞》:“﹝ 九龄 ﹞因奏曰:‘ 禄山 狼子野心,而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絶后患。’ 玄宗 曰:‘卿勿以 王夷甫 识 石勒 之意,误害忠良。’”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 张九龄 云]‘陛下,此人有异相,留他必有后患。’[正末云]‘卿勿以 王夷甫 识 石勒 ,留着怕做甚么?兀那左右,放了他者。’”
《國語辭典》:贻笑大方(貽笑大方)  拼音:yí xiào dà fāng
被识见广博或精通此道的内行人所讥笑。参见「见笑大方」条。《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若遇一烦难之缺,转恐才不胜任,必致贻笑大方。」《精忠岳传》第一○回:「小生却疑是此剑──但说来又恐不是,岂不贻笑大方。」
《国语辞典》:没眼力(没眼力)  拼音:méi yǎn lì
不善观察,没有识见。如:「是他没眼力,不能了解其中奥妙之处。」
《漢語大詞典》:瞽漏
愚妄疏漏,没有识见。 唐 卢照邻 《双槿树赋》:“学涉芜浅,文多瞽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