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异体(异体)  拼音:yì tǐ
1.不同的形体。《荀子。富国》:「万物同宇而异体,无宜而有用为人。」
2.不同的风格。
3.异体字。
《漢語大詞典》:复文(複文)
指异体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暨乎 后汉 ,小学转疎,复文隐训,臧否太半。” 周振甫 注:“复文,犹异体字。”
分類:异体字
《漢語大詞典》:同字
(1).犹言等同于一字。《晋书·卫恒传》:“假借者,数言同字,其声虽异,文意一也。”
(2).同一个字。 王力 《同源字论》一:“我们从语言的角度来看同源字,就会发现,同字未必同源,不同字反而同源。例如‘戾’字有乖戾、暴戾、罪戾、戾止等多种意义,这些意义各不相关。”
(3).指异体字。 王力 《同源字论》一:“异体字不是同源字,因为它们不是同源而是同字,即一个字的两种或多种写法。”
《漢語大詞典》:剥文
即异体字。
分類:异体字
《國語辭典》:正字  拼音:zhèng zì
1.矫正字的结构、笔画,使合乎书写规范。
2.正体字,即标准字形。
3.大陆地区指规范字。
4.指「正」字。因为笔画为五画,常借来计数。如:「他的得票数是五个正字,一共二十五票。」
5.职官名。北齐始置,唐代因之,与校书郎同主雠校典籍,刊正文章。
《國語辭典》:重文  拼音:chóng wén
重出的异体字,一字而列出两种以上的形体。如说文解字以小篆为主,而各部篆文下所附的古文、篆文及其他异体字,即称为「重文」。
《國語辭典》:别字(別字)  拼音:bié zì
1.因形音相似而写错的字。《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上。尹敏传》:「谶书非圣人所作,其中多近鄙别字,颇类世俗之辞,恐疑误后生。」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别字》:「后汉书儒林传,谶书非圣人所作,其中多近鄙别字。近鄙者犹今俗用之字,别字者本当为此字而误为彼字也。今人谓之白字,乃别音之转。」也作「白字」。
2.本名之外另取的名字。《梁书。卷五五。武陵王纪传》:「大智,纪之别字也。」也作「别名」、「别号」。
《國語辭典》:或体(或體)  拼音:huò tǐ
音义皆同的字,因字形笔画的增减形成的异体字。如「祀」为「祀」的或体,「婿」为「婿」的或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