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塞路
充塞道路。言其多。 汉 扬雄 《法言·吾子》:“古者 杨 墨 塞路, 孟子 辞而闢之,廓如也。” 三国 魏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罾缴充蹊,坑穽塞路。”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崩榛塞路,峥嶸古馗。”《敦煌变文集·破魔变文》:“仙娥从后,持宝盖以后随;织女引前,扇香风而塞路。”
(1).边塞的道路。 宋 陆游 《秋晚思梁益旧游》诗:“沧波极目江乡恨,衰草连天塞路愁。” 明 杨巍 《萧关北作》诗:“塞路山难断,胡天云不开。”
(2).见“ 塞芦 ”。
《漢語大詞典》:塞芦(塞蘆)
席箕草的别名。可供编织用具。太平广记卷四○八引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席箕草:“席箕一名塞芦,生北 胡 地。古诗云:千里席箕草。”一本作“ 塞路 ”。
分類:编织用具
《漢語大詞典》:拥道(擁道)
堵塞道路。 明 于谦 《入塞》诗:“弟兄亲戚远相迎,拥道拦街不得行。”
《漢語大詞典》:塞途
堵塞道路。形容人多拥挤。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时民避乱,扶老携幼,塞涂而来。”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畿辅·淹九:“京师是日,不但游人塞途,而四方全真道人,不期而集者不下数万。” 郭希仁 《从戎纪略》《钱君定三传》:“ 元 ( 杨调元 )归,权厝于 八仙庵 ,弔者塞途。”
《國語辭典》:遮路  拼音:zhē lù
挡住通道。如:「垃圾遮路」、「杂物遮路」。
《漢語大詞典》:断道(斷道)
(1).截断道路;阻塞道路。 三国 魏 曹操 《上言破袁绍》:“从弟 济阴 太守 敍 与 绍 书云:‘……便欲送璽,会 曹操 断道。’”晋书·刘隗传:“ 周嵩 嫁女,门生断道解庐,斫伤二人, 建康 左尉赴变,又被斫。” 唐 柳宗元 《行路难》之三:“飞雪断道冰成梁,侯家炽炭雕玉房。”
(2).拦路抢劫。 梁斌 《红旗谱》二四:“回去告诉老乡亲们!我 严运涛 ,一不是砸明火,二不是断道。”
《漢語大詞典》:流民图(流民圖)
宋 熙宁 六年, 郑侠 见岁歉而赋急,流民相携塞道,因命画工悉绘所见而成《流民图》,奏献 宋神宗 ,并上疏极言新政之失。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五:“ 熙寧 六七年, 河东 、 河北 、 陕西 大饥,百姓流移於京西就食者,无虑数万……流连襁负,取道於京师者,日有千数。选人 郑侠 监 安上门 ,遂画《流民图》,及疏言时政之失。”后借指反映社会黑暗现实的作品。 清 纳兰性德 《拟古》诗之三七:“吁嗟献纳者,谁上《流民图》。” 吴晗 《闻一多先生传》:“他用嘴、用笔唱出了《石壕吏》,画出了《流民图》。”参阅宋史·郑侠传
《漢語大詞典》:填路
充塞道路。形容人多。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二·士大夫伟状:“ 王 起謫籍,量移比部郎,时同舍有 王居于 文迈 者,京师人,辛丑进士,粗能诗,其状最奇……每缀班趋省,出入必偕,观者填路。”
《漢語大詞典》:溢道
充塞道路。宋史·礼志十六:“又集 开封府 诸县及诸军乐人列於御街,音乐杂发,观者溢道。”
《漢語大詞典》:阗道(闐道)
充塞道路。 唐 韩愈 《赠太傅董公行状》:“公之薨也, 汴州 人歌之曰:浊流洋洋,有闢其郛。闐道讙呼,公来之初。今公之归,公在丧车。”
《漢語大詞典》:枳道
(1).亭名。旧址在今 陕西 咸阳市 东北。汉书·高帝纪上:“ 沛公 至 霸上 。 秦王 子婴 素车白马,係颈以组,封皇帝璽符节,降 枳道 旁。”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亭名也。在 长安 东十三里。”
(2).阻塞道路。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吏部·施丐:“贫丐无厌,每值一施,輒三四及诡名以博青蚨。天街闐拥,时或枳道不得前。”
《漢語大詞典》:柴路
堵塞道路。三国志·吴志·朱桓传:“今战必败,败必走,走当由 夹石 、 挂车 ,此两道皆险阨,若以万兵柴路,则彼众可尽,而 休 可生虏,臣请将所部以断之。”
《漢語大詞典》:攀拥(攀擁)
攀住车马,拥塞道路。谓挽留良吏。 明 唐顺之 《佥事孙公墓志铭》:“居数年,邑以治称。去之日,邑人攀拥不得行。”参见“ 攀辕卧辙 ”。
《國語辭典》:攀辕卧辙(攀轅臥轍)  拼音:pān yuán wò chè
挽留或眷恋贤明长官。明。胡继宗《书言故事大全。卷八。仕进类。攀辕》:「汉侯霸为临淮太守,被召,百姓攀辕卧辙愿留期年。」也作「攀车拒轮」、「攀车卧辙」、「攀辕扣马」。
《国语辞典》:赭衣塞路  拼音:zhě yī sè lù
身穿红色囚衣的罪犯充塞道路。形容罪犯很多。《梁书。卷二。武帝本纪中》:「昔商俗未移,民散久矣,婴网陷辟,日夜相寻,若悉加正法,则赭衣塞路。」也作「赭衣半道」、「赭衣满道」。
《漢語大詞典》:鞠为茂草(鞠爲茂草)
谓杂草塞道。形容衰败荒芜的景象。鞠,通“ 鞫 ”。晋书·石勒载记:“诚知 晋 之宗庙鞠为茂草,亦犹洪川东逝,往而不还。”《隋书·杨玄感传》:“ 黄河 之北,则千里无烟; 江 淮 之间,则鞠为茂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瑶瓦芝楣,鞠为茂草。”亦省作“ 鞠茂草 ”、“ 鞠草 ”。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谗莠蔑闻,攘争掩息。稀鸣桴於砥路,鞠茂草於圆扉。” 唐 李商隐 《祭长安杨郎中文》:“笔海惊波,词园鞠草,文塲不写於中心,册苑空留於秘宝。” 明 陈与郊 《灵宝刀·支郡怜冤》:“圜扉鞠草不教除,昼静官閒讼自无。”参见“ 鞫为茂草 ”。
《漢語大詞典》:鞫为茂草(鞫爲茂草)
谓杂草塞道。形容衰败荒芜的景象。《诗·小雅·小弁》:“踧踧 周 道,鞫为茂草。” 毛 传:“鞫,穷也。” 孔颖达 疏:“比举 周 道有茂草之荒,鄣碍行路,使行者不达於四方。” 王先谦 集疏:“‘鞫’,读同‘鞠’。诗言顾瞻 周 道,本平易也,今途穷而不通,乃为茂草所鄣塞。”参见“ 鞠为茂草 ”。
《漢語大詞典》:鞫为茂草(鞫爲茂草)
谓杂草塞道。形容衰败荒芜的景象。《诗·小雅·小弁》:“踧踧 周 道,鞫为茂草。” 毛 传:“鞫,穷也。” 孔颖达 疏:“比举 周 道有茂草之荒,鄣碍行路,使行者不达於四方。” 王先谦 集疏:“‘鞫’,读同‘鞠’。诗言顾瞻 周 道,本平易也,今途穷而不通,乃为茂草所鄣塞。”参见“ 鞠为茂草 ”。
《漢語大詞典》:鞠为茂草(鞠爲茂草)
谓杂草塞道。形容衰败荒芜的景象。鞠,通“ 鞫 ”。晋书·石勒载记:“诚知 晋 之宗庙鞠为茂草,亦犹洪川东逝,往而不还。”《隋书·杨玄感传》:“ 黄河 之北,则千里无烟; 江 淮 之间,则鞠为茂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瑶瓦芝楣,鞠为茂草。”亦省作“ 鞠茂草 ”、“ 鞠草 ”。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谗莠蔑闻,攘争掩息。稀鸣桴於砥路,鞠茂草於圆扉。” 唐 李商隐 《祭长安杨郎中文》:“笔海惊波,词园鞠草,文塲不写於中心,册苑空留於秘宝。” 明 陈与郊 《灵宝刀·支郡怜冤》:“圜扉鞠草不教除,昼静官閒讼自无。”参见“ 鞫为茂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