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全部 4分类词汇 4
《漢語大詞典》:等视(等視)
同等看待。《天讨·军政府〈讨满洲檄〉》:“若愿留中国者,悉归农牧,一切与齐民等视。”
《漢語大詞典》:齐观(齊觀)
同等看待。 明 陈子龙 《偕熊令君伯甘游乌伤云黄山》诗:“和絃愧同调,击壤庶齐观。” 罗惇曧 《文学源流·附论杨子》:“此其生死齐观,不为世缚,可谓坦然自适者矣。”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而于狗,却不能引此为例,与对等的敌手齐观,因为无论它怎样狂嗥,其实并不解什么‘道义’。”
《國語辭典》:比量齐观(比量齊觀)  拼音:bǐ liàng qí guān
将事情看得一样重要。如:「环保和开发应该比量齐观,找到最适当的平衡点。」
《國語辭典》:等量齐观(等量齊觀)  拼音:děng liàng qí guān
将不同的事物同等看待。如:「将贫贱、富贵等量齐观,就不会有什么好忧愁挂怀的了!」
《漢語大詞典》:视同一律(視同一律)
同等看待。 鲁迅 《南腔北调集·又论“第三种人”》:“ 中国 的左翼理论家是否真指‘忠实于自己的艺术的作者’为全是‘资产阶级的帮闲者’……至于‘忠实于自己的艺术的作者’,却并未视同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