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满目荒凉(满目荒凉)  拼音:mǎn mù huāng liáng
形容满眼全是荒芜凄凉的景象。如:「这个古老的城镇,历经数次战乱后,更显得满目荒凉。」
《国语辞典》:满目荆榛(满目荆榛)  拼音:mǎn mù jīng zhēn
荆,灌木。榛,丛树。满目荆榛比喻环境凄凉荒芜。《旧五代史。卷六三。唐书。张全义传》:「初,蔡贼孙儒、诸葛爽争据洛阳,迭相攻伐,七八年间,都城灰烬,满目荆榛。」
《国语辞典》:荒烟蔓草(荒烟蔓草)  拼音:huāng yān màn cǎo
荒凉的烟雾,蔓生的杂草。形容荒芜苍凉。如:「眼前断垣残壁,荒烟蔓草,一片凄凉。」
《国语辞典》:荆榛满目(荆榛满目)  拼音:jīng zhēn mǎn mù
两眼看去遍地都是丛生的荆榛。形容荒芜的景象。《旧五代史。卷九七。晋书。卢文进传》:「燕赵诸州,荆榛满目。」
《国语辞典》:陶潜三径(陶潜三径)  拼音:táo qián sān jìng
原指陶渊明归隐回到家园后,见到道路荒芜,然松菊尚存的情形。典出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后遂用陶潜三径来比喻归隐或厌官思归。
《国语辞典》:残垣败壁(残垣败壁)  拼音:cán yuán bài bì
坍塌毁坏的墙壁。形容萧条荒芜。如:「地震过后,只见到处都是残垣败壁的景象。」
《國語辭典》:不毛之地  拼音:bù máo zhī dì
1.草木不生的地方。《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之不毛之地。」《三国演义》第八七回:「南方不毛之地,瘴疫之乡。」
2.秃头的谑称。
《漢語大詞典》:鞠为茂草(鞠爲茂草)
谓杂草塞道。形容衰败荒芜的景象。鞠,通“ 鞫 ”。晋书·石勒载记:“诚知 晋 之宗庙鞠为茂草,亦犹洪川东逝,往而不还。”《隋书·杨玄感传》:“ 黄河 之北,则千里无烟; 江 淮 之间,则鞠为茂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瑶瓦芝楣,鞠为茂草。”亦省作“ 鞠茂草 ”、“ 鞠草 ”。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谗莠蔑闻,攘争掩息。稀鸣桴於砥路,鞠茂草於圆扉。” 唐 李商隐 《祭长安杨郎中文》:“笔海惊波,词园鞠草,文塲不写於中心,册苑空留於秘宝。” 明 陈与郊 《灵宝刀·支郡怜冤》:“圜扉鞠草不教除,昼静官閒讼自无。”参见“ 鞫为茂草 ”。
《漢語大詞典》:鞫为茂草(鞫爲茂草)
谓杂草塞道。形容衰败荒芜的景象。《诗·小雅·小弁》:“踧踧 周 道,鞫为茂草。” 毛 传:“鞫,穷也。” 孔颖达 疏:“比举 周 道有茂草之荒,鄣碍行路,使行者不达於四方。” 王先谦 集疏:“‘鞫’,读同‘鞠’。诗言顾瞻 周 道,本平易也,今途穷而不通,乃为茂草所鄣塞。”参见“ 鞠为茂草 ”。
《漢語大詞典》:鞫为茂草(鞫爲茂草)
谓杂草塞道。形容衰败荒芜的景象。《诗·小雅·小弁》:“踧踧 周 道,鞫为茂草。” 毛 传:“鞫,穷也。” 孔颖达 疏:“比举 周 道有茂草之荒,鄣碍行路,使行者不达於四方。” 王先谦 集疏:“‘鞫’,读同‘鞠’。诗言顾瞻 周 道,本平易也,今途穷而不通,乃为茂草所鄣塞。”参见“ 鞠为茂草 ”。
《漢語大詞典》:鞠为茂草(鞠爲茂草)
谓杂草塞道。形容衰败荒芜的景象。鞠,通“ 鞫 ”。晋书·石勒载记:“诚知 晋 之宗庙鞠为茂草,亦犹洪川东逝,往而不还。”《隋书·杨玄感传》:“ 黄河 之北,则千里无烟; 江 淮 之间,则鞠为茂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瑶瓦芝楣,鞠为茂草。”亦省作“ 鞠茂草 ”、“ 鞠草 ”。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谗莠蔑闻,攘争掩息。稀鸣桴於砥路,鞠茂草於圆扉。” 唐 李商隐 《祭长安杨郎中文》:“笔海惊波,词园鞠草,文塲不写於中心,册苑空留於秘宝。” 明 陈与郊 《灵宝刀·支郡怜冤》:“圜扉鞠草不教除,昼静官閒讼自无。”参见“ 鞫为茂草 ”。
《國語辭典》:撂荒  拼音:liào huāng
不继续耕种土地,任其荒芜。如:「由于乡村人口外流,许多耕地已撂荒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