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22,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给事郎
对注
科员
科道官
四衙门
科抄
科道两衙门
《漢語大詞典》:给事郎(給事郎)
官名。 隋 改给事中为给事郎。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三省纲辖·给事:“ 隋 初 开皇 六年,始於吏部置给事郎, 煬帝 移为门下职。 唐 武德 三年,改给事郎为给事中。”
《漢語大詞典》:对注(對注)
唐 制,凡由吏部拟授的官职,再经门下侍中、给事中复审,称为“对注”。 宋 洪迈 容斋三笔·蔡京除吏:“ 唐 天宝 之季, 杨国忠 以右相兼吏部尚书,大集选人注拟於私第。故事:注官讫,过门下侍中、给事中。 国忠 呼左相 陈希烈 於座隅(原注:时改侍中为左相),给事中在列,曰:‘既对注矣,过门下了矣。’”
《國語辭典》:科员(科員)  拼音:kē yuán
行政机构中,科室的工作人员。如:「他目前虽然只是一名小科员,但能力过人,前途不可限量。」
《漢語大詞典》:科道官
明 清 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各道监察御史统称“科道官”。 明 周晖 《金陵琐事·雅谑》:“ 张 谓科道官最难得,其人即如 孔 门四科十哲,未必人人可用。”明史·职官志一:“凡京营操练,统以文武大臣,皆科道官巡视之。”清史稿·圣祖纪一:“八月丁未,试 汉 科道官於 保和殿 ,不称职者罢。”
《漢語大詞典》:四衙门(四衙門)
明 代指吏部、翰林院、六科给事中及各道监察御史; 清 代去吏部,加詹事府。是当时所谓“清要”衙门。儒林外史第十回:“向在京师,蒙各部院大人及四衙门的老先生请个不歇。”
《漢語大詞典》:科抄
亦作“ 科钞 ”。 由六科给事中分类抄录朝廷内外章疏及帝王谕旨,参署付部的一种文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归山》:“[副净持朝报送上介]禀老爷,今日科抄有要紧旨意,请老爷过目。”《清会典·都察院·六科》:“掌发科钞……凡科钞亲接本於内阁,各分其正钞外钞而下於部,应封駮则以闻。”
《漢語大詞典》:科道两衙门(科道兩衙門)
明 清 时,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各道监察御史官署合称“科道两衙门”。 明 周晖 《金陵琐事·雅谑》:“ 张江陵 鈐束科道两衙门,官不敢扬眉吐舌略陈异己之説。” 清 李渔 《怜香伴·欢聚》:“翰林院并科道两衙门各位老爷,都在堂上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