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全宋诗
严中和,号月涧。约与周密同时。事见《浩然斋雅谈》卷中。今录诗四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叶桂女,字月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饶州德兴人,字勉仲,号石月老人。高宗绍兴中,官至大中大夫(一作朝议大夫)。上书言事被斥,退于家,读书乐道,以经学称。年八十余卒。有《春秋新传》、《石月老人集》。
全宋文·卷二七七八
余安行(一○五七——一一五二),字勉仲,号石月老人,信州弋阳(今江西弋阳)人。少笃学,累举不第。大观三年蒙恩释褐,拟莱州掾。历泰兴丞、咸平征局,建炎中知德安军。绍兴间上书言事被斥。终朝议大夫致仕。二十二年,仲子应求知虔州,安行随居官所,会兵变,避乱堕堑而死,年九十六。著有《春秋新传》、《至言》十八篇、《石月老人集》三十五卷。见所撰《卓潭山无尽亭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三,《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宋诗纪事》卷三八,《宋元学案补遗》卷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濮州临濮人,字立之,号钓月。曾官胥口监征。工词。有《钓月轩词》,编有《阳春白雪》。
全宋诗
赵闻礼,字立之(《宋诗纪事》卷七七),号钓月(《全芳备祖》前集卷一二)。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周月船,与王同祖有交(《两宋名贤小集》卷三○四《学诗初稿·与月船周君话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长沙人,字宝月,号慧照大师。善书,有东晋人风度。填本刻石,不失其真。仁宗庆历中以《淳化阁帖》模刻于潭之郡斋。亦工白描荷花。有《古法帖》。
全宋文·卷九三九
希白,字宝月,长沙(今湖南长沙)人。作书有江左风味,豪放自得,庆历中尝以《淳化阁帖》模刻于潭之郡斋。有古法帖十卷。见《皇宋书录》卷下,晁说之《题僧希白摹法帖》(《嵩山文集》卷一八)。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又宝月大师。修广。字叔微。姓王氏。杭州钱塘人。九岁出家。十一得度。景祐二年。赐紫。宝元元年。赐号宝月大师。治平中。州请为管内僧正。师为人乐易慈祥。有智识度量。不见其喜怒。读五经知大义。颇喜为诗。少羸多病。始学为医既成。而有疾者多归之。无贵贱贫富。皆为之尽其术。未尝有所厚薄。尤贫者或资之衣食。以其故。自京师至于四方。自公卿至于学士大夫。多知其名。既见皆乐从之游。而乡邑之人。至于羁旅游客。其归之者。无不厌其意。师于接之。虽劳未尝有懈倦。不欲之色。于资之药物衣食。虽穷无未尝有所计惜。其应外者如此。及退而处夫贫富死生之际。又有所不累其心。故至于不能自给。而未尝动意。至于且死。而未尝变容改色。熙宁元年十月。感疾。会门人与尝所往来学佛之人。告以将终。从容就坐。而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4—1073 【介绍】: 名或作惠辩。宋僧。秀州华亭人,俗姓傅,一作富,字讷翁,号海月。年十九受戒。讲法于天竺,四方宗之,遂领寺事。迁杭州僧正。苏轼甚高其行。讲授二十五年,学者尝及千人。晚年倦烦而归隐草堂。卒后四日苏轼至,见其趺坐如生,以诗哭之。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慧辨。字讷翁。华亭富氏子。受业普照。从天竺韶及浮石矩传天台教观。韶将老。命师代讲。梦章安以金篦击其口曰。汝勤于诲人。当得辨智。久之。率继其席。嘉祐中。翰林沈公遘帅郡。以严为理。察师道行。独异之。俾涖僧职。迁都僧正。东坡时为通守。尝与师为方外之游。讲授二十五年。往来常千人。无何。归隐草堂。但六事随身而已。熙宁六年冬。旦起盥濯别众而化。遗戒须待东坡至方可合棺。四日坡始抵山中。见其趺坐如生。顶尚温煖。作三绝哭之。师没二十一年。东坡追序其事云。余去杭。梦至西湖上。有大殿。榜曰弥勒下生。故人海月辨师之流皆行道其间。乃作赞辞。颍滨铭其塔。 赞曰。 沧海孤月  生于云间  飞轮竺岭  万象光寒 知之者谁  眉山老仙  有如不信  铭赞皎然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慧辩。字讷翁。号海月。华亭傅氏子。生而颖异。父母令入普炤出家。初游学天竺。扣明智之室。尽心于教观。智将老。命代述八年。遂继其席。适翰林沈时卿。以威猛治杭。见者。无不惶慄失据。师与相对。从容如平生。沈异之。任以都僧正。时东坡倅杭。为序以送之。师容止端靖。不蓄长物。盗夜入其栖。脱衣与之。使从支径去。讲授二十五年。学者尝及千人。晚年倦烦。以六事随身。归隐草堂。将顺寂。遗言须东坡至。方阖龛四日。东坡至。见其端坐如生。顶尚温。乃作三偈。以哭之曰。欲寻遗迹强沾裳。本自无生可得忘。今夜生公讲堂月。满庭依旧冷如霜。生死犹如臂屈伸。情钟我辈一酸辛。乐天不是蓬莱客。凭仗西方作主人。欲访浮云起灭因。无缘却见梦中身。安心好住王文度。此理何须更问人。
释惟简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宝月大师。惟简。字宗古。苏氏。眉山人。于东坡为无服兄。九岁出家。十九得度。二十九赐紫。三十六赐号。师清亮敏达。综练万事。端身以律。物劳己以裕人。人皆高其才。服其心。凡所欲为趋成之。更新其精舍之在成都与𮠁者。凡一百七十三间。经藏一。卢舍那阿弥陀弥勒大悲像四。塼桥二十七。皆谈笑而成。其坚致可支一世。师于佛事。虽若有为。譬之农夫畦而种之。待其自成。不数数然也。喜施药。所活不可胜数。蜀守制使。皆一时名公卿。人人与师善。然师罕见寡言。务自却远。盖不可得而亲疏焉。少与蜀人张隐少愚善。老泉深器之曰。此子。才用不减澄观。若仕。当有立于世。为僧亦无出其右者。已而果然。绍圣二年六月九日。始得微疾。即以书告于往来者。敕其子孙。皆佛法大事。无一语私其身。至二十二日。集其徒问日早暮。及辰曰。吾行矣。遂化。年八十四。是月二十六日。归骨于城东智福院之寿塔。
月林镜 朝代: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月林镜公。杭人也。少颖异。稚龄出家剃染。专意净业。间叩名硕。俾参本来人。久之有省。偈曰。本来人。本来人。无胸无头作么寻。蓦然揪着个鼻孔。试勘元来是白丁。硕见睨视曰。可是。师与一掴。繇是名振一时。出世住径山。当第八十代也。进士张公宁。疏词曰。宓以舞凤飞龙。五结青莲于天目。灵鸡驯兔。一鉴光彻于祖师地。既白灵天其有待。恭惟。新命径山堂上大和尚镜公月林禅师。瑞芝三秀。古柏十围。得正度于无传。嗣妙法于东屿。顷者五百间。清风净扫。人望方归。迩来三千年。优钵猛开。王气犹在。起龙瞑于下界。兴象教于中衰。丞相开选佛场。和尚悟出世法。乘流而行。遇径而止。命当年国一。亦起于昆山。容首度坡仙。重游于方丈。凡吾方外之友。尽赞僧中此郎。师住径坞。行止虽失传。然想见其人。致时贤咏叹如此。是必有大过人者。不然堂堂海内名山。天龙瞻仰之位。岂空乏者。所能承当耶。正德乙卯归寂。年八十六。塔凌霄峰之东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智月,先居颍之荐福寺,哲宗绍圣三年(一○九六)移住邓州(今属河南)香严寺,称智月海印禅师。为青原下十三世,投子修颙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今录偈二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道昌(一○八九~一一七一),号月堂,又号佛行,俗姓吴。霅之宝溪(今浙江吴兴)人。年十三祝发,逾二年谒妙湛于道场寺,悟彻。于是以遍参为志,游淮楚湖湘间,依长灵卓、保宁玑、圆悟勤诸大宗师。年二十三归省妙湛于净慈寺,俾掌藏为众说法。又补穹窿瑞光,迁育王。高宗建炎中退席。绍兴初居间中大吉,徙秀峰龟山,移金陵蒋山,奉旨擢径山灵隐。三十一年(一一六一),退藏灵泉。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四),主临安府净慈寺。七年卒,年八十三。为青原下十四世,雪峰妙湛思慧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二、《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释道昌诗,据《嘉泰普灯录》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三九八四
道昌(一○九○——一一七一),俗姓吴,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幼礼澄公为师,十三受戒。后师湖州道场妙湛大师,遂嗣其法。历主何山、瑞光、育王、蒋山、径山、灵隐诸道场,赐号佛行大师。稍倦应接,告老退隐,自号月堂。后出主净慈。乾道七年卒,年八十二。见曹勋《松隐集》卷三五《净慈道昌禅师塔铭》,《补续高僧传》卷一○等。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道昌。号月堂。湖州宝溪吴氏子。得法于雪峰慧和尚。所至以行道为己任。不发化主。不事登谒。每岁食指随常住所得用之。衲子有志。充化导者多却之。有以佛令比丘持钵资养为言者。师曰。我佛在日犹可恐。今为之必有好利者。而至于自鬻也。径山净慈育王。皆师说法处。而曲高和寡。法嗣无闻。或谓和尚行道经年。门下未闻。有弟子得不辜妙湛乎。师不对。他日再言之。师曰。子不闻。昔人种瓜。而爱甚者。盛夏之日方中而灌之。瓜不旋踵而淤败。何也。其爱之非不勤。然灌之不以时。适所以败之也。诸方老宿。提挈衲子不观其道业内充。才器宏远。止欲速其为人逮。审其道德则淫污。察其言行则乖戾。谓其公正则邪佞。得非爱之过其分乎。是正犹日中之灌瓜。予深恐识者笑。故不为也。后有同乡僧名悟者。称得师道。住杭之五云山。略展规模。然亦终不振。师每念丛林下衰。纲纪大坏。皆繇为师者不统之以道。故使在下者。得以非义乘之玩习。既久。遂谓当然不知其悖。故师行事发言。终其身不妄。盖于时事。深感于中。为后学法有不得不然者耳。名闻于朝。赐号曰佛行。后无疾而化。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道昌,字月堂。姓吴氏,归安人。幼投鹿苑,礼澄公为师。年十三,祝发受具,坚持净节,不异成人,踰年行脚,不禅 寒暑,寻访耆宿,究取上乘。时妙湛佳(住)湖州道场,声誉甚盛。 昌往谒之,一日问妙湛曰:“不起一念,时还有过也。”无妙湛曰:“须弥山尔,作么生会。”昌于言下领略,自是机峰捷出,有辩无碍。罢参归霅川,土人莫倚,施米、麦、豆六百斛,恳之主何山。左丞叶公寄栖卞山,与昌甚契,每鱼鼓相从,伊蒲共僎,为方外忘形之交,继主平江瑞光,移穹窿,又迁四明居育王山,皆创成法席,一新寺宇。先是,妙湛住净慈,有大通所传云门大师摩衲已八代相授,至是妙湛对雪峰,大众以此衣授昌,众谓不失其宗,人以为荣。叶公帅建康,时蒋山新经戎烬,屋仅数椽,叶公奏请昌住此山,不数年楼阁化城,若自天降,宝祖规制,尽复旧观。翠华驻临安,灵隐方丈虚席,诏补其处。时丞相汤公,慕昌践履笃实,德腊俱高,欲以激昂。有众为奏,授“佛行大师”之号。时年已七十馀矣,乃以耄辞,选林泉幽胜为出尘之所,退居其间。因以“月堂”号所居,杜门谢客,以娱晚景。会净慈阙主,十方衲子恳府帅王公入山敦请,昌不得已,乃承命复出。辛卯岁正月,忽击鼓辞众,远近咸集,无不泣留。侍者宗本求语,昌曰:“吾平生拈古颂古,其语已多,尚何言哉。”端然而化,年八十有二,僧腊六十九,葬于寺之东隅,松隐曹勋为之铭。
释惠询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七六○
惠询(一一一九——一一七九),字谋道,自号月堂,永嘉(今浙江温州)陈氏子,八岁出家宝印院。十四岁造延庆,依澄照子先法师,继师圆辨。出住华云、移住奉川,迁净居、普和。乾道五年主延庆。淳熙六年十月卒,年六十一。见《攻愧集》卷一一○《延庆月堂讲师塔铭》。
释慧询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慧询。字谋道。号月堂。其先永嘉陈氏。寓居四明昌国之胊山。母梦异僧而娠。八岁出家祖印院。初授法华。数遍即能成诵。尝归省。祖母谕之曰。汝已去家。当学吾州忠佛子。初谒南湖澄炤。以卓立称至东掖。有忌之者群噪之。师曰。佛法大义。有疑即问。何必见嫉。即往依圆辩。闻性恶即具之旨。名体不转之妙。一家圆顿。深有悟入。绍兴末。出主法昌。迁净名普和。尝持钵海岸遇盗。师正色曰。汝辈。所欲者财耳。尽与之。因谕以善恶业报。盗为感动。归物悔过而去。净名无徒。每对海山。为鬼神讲维摩经。屡感神应。乾道五年。迁主南湖。负笈之士。自远而至。几莫能容。丞相魏𣏌。与师为道契。尝问世间相常住之旨。师曰。得非以四时代谢为疑乎。曰然。师曰。穷过去。极未来。虽有代谢。而此理常住。淳熙六年冬。忽告众示疾。慰问者群至。见门学则勉其进德。士官则嘱其护法。闻者悚然。趺坐泊然而化。众以历代窆全身。唯剃发以酬师志。逾月视其发。舍利可掬。师坐必端直。行不傍视。虽静处密室。必披袈裟讲说。不事著述。学者。多于听次笔记之。禅课有常。未尝以事废制。学者未二十夏。不许出世。躁进之风。为之一戢。 系曰。月堂传道。直欲追配古人。非徒塞责。每曰。以语之相似而證其言。以资之善记而驾其说。皆非所以说法也。惟自悟心宗。而宣演之。庶得祖师之传。吾求悟门切。勿自画。习台人大病处。数语道尽。月堂知本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