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事权(事權)  拼音:shì quán
1.做事的职权。宋。梅尧臣 送邵郎中知潭州诗:「且谕汉家绥抚厚,莫言湘守事权轻。」《明史。卷三二二。外国传三。日本传》:「特遣巡视重臣,尽统海滨诸郡,庶事权归一,威令易行。」
2.军事上的权宜处理。《淮南子。兵略》:「陈卒正,前行选,进退俱,什伍搏,前后不相撚,左右不相干,受刃者少,伤敌者众,此谓事权。」
《國語辭典》:九章  拼音:jiǔ zhāng
1.古代天子冕服上的九种图饰。即龙、山、华虫、火、宗彝、藻、粉米、黼、黻九种图案。见《书经。益稷》唐。孔颖达。正义。
2.泛指多种图案。明。瞿佑《剪灯新话。卷四。鉴湖夜泛记》:「戴翠凤步摇之冠,蹑琼纹九章之履。」
3.《九章算术》的简称。参见「九章算术」条。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九章积微,故以为术。」
4.九章律的简称。参见「九章律」条。汉。王充《论衡。谢短》:「法律之家亦为儒生问曰:『九章,谁所作也?』」
5.楚辞篇名。王逸以为乃屈原被放逐于江南之野,因思念君国,忧心罔极所作。分〈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九篇。
《國語辭典》:兵权(兵權)  拼音:bīng quán
1.掌管和指挥军队的权力。《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您是咱每弟弟,故把宋州兵权付您。」
2.用兵的谋略。《管子。兵法》:「故夫兵虽非备道至德也,然而所以辅王成霸。今代之用兵者不然,不知兵权者也。」《北齐书。卷一七。列传。斛律金》:「战术兵权,暗同韬略。」
《國語辭典》:钲鼓(鉦鼓)  拼音:zhēng gǔ
古代行军时,击鼓表前进,敲钲表停止。故用钲鼓比喻军事。《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
《漢語大詞典》:都司
绿旗兵中的营级武官,正四品
指都指挥使司,掌管一方军政的官署。例如:以钦依都司掌徼巡。——·邵长蘅《青门剩稿》
《國語辭典》:眼目  拼音:yǎn mù
1.眼睛。《北史。卷九。周太祖文帝本纪》:「神武以帝非常人,曰:『此小儿眼目异。』将留之。」
2.比喻事物主要之处。元。刘埙《隐居通议。卷一八。文章》:「盖古人作文,俱有閒架,有枢纽,有脉络,有眼目。」
3.替人侦探监察的人。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三折:「臣教樊哙去山尖顶上磨旗作军中眼目,看阵势调遣军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贵卫有一班女乐小侑儿,不若送去与赛儿做谢礼,就做我们里应外合的眼目。」
《漢語大詞典》:指踪(指蹤)
亦作“ 指纵 ”。
(1).发踪指示。比喻指挥谋划。语本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汉书·萧何传》作“发纵指示”。后汉书·荀彧传:“是故先帝贵指纵之功,薄搏获之赏。” 唐 费冠卿 《闲居即事》诗:“ 子房 仙去 孔明 死,更有何人解指踪。”
(2).比喻指挥。 宋 范仲淹 《奏乞拣沿边年高病患军员》:“若人员不甚得力,则向下兵士,例各骄惰,不受指踪,多致败退。” 明 冯梦龙 《智囊补·语智·李晟》:“公为元帅,得专号令, 晟 将一军受指纵而已。”
《漢語大詞典》:鼓旗
鼓和旗。古代军中用以指挥战斗的工具。管子·轻重乙:“鼓旗未相望,众少未相知,而 莱 人大遁。”史记·封禅书:“祠 蚩尤 ,衅鼓旗。”宋史·礼志二四:“分骑士数千为左右翼,节以鼓旗。”
《國語辭典》:颐指(頤指)  拼音:yí zhǐ
不开口说话,只以面颊表情指使他人做事。《汉书。卷四八。贾谊传》:「今陛下力制天下,颐指如意。」
《漢語大詞典》:臂指
谓运用自如;指挥灵便,如臂之使指。语出 汉 贾谊 《陈政事疏》:“今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 唐 元稹 《授刘悟昭义节度使制》:“遂驻腹心之雄,以供臂指之用。” 明 宋濂 《题张如心〈初修谱叙〉后》:“积岁既久,上下相安,军民之间,匪但臂指相似,抑有家人妇子之意。” 康有为 《上清帝第六书》:“如此则内外并举,臂指灵通,宪章草完,奉行有準。”
《國語辭典》:督师(督師)  拼音:dū shī
统率军队作战。如:「主帅在前阵督师,可激励士气。」
《漢語大詞典》:军麾(軍麾)
军中指挥用的旗。引申指担任指挥的人。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军麾命服之序,监督方部之数。” 刘良 注:“军麾,以毛为之,以指麾也。” 唐 杜甫 《遣兴》诗:“天地军麾满,山河战角悲。” 明 屠隆 《綵毫记·难中相会》:“军麾要我赞谋謨,我忠贞怎把英风挫,甘受羈囚任坎坷。”《清朝野史大观·清人逸事三·王壮武公不愧儒将》:“军麾所至,輒以忠义风动其民。”
《國語辭典》:勒兵  拼音:lè bīng
1.使行进中的军队停止。
2.整治、指挥军队。《汉书。卷四。文帝纪》:「上亲劳军,勒兵,申教令,赐吏卒。」《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次日,天明,李克用要勒兵攻杀朱全忠。」
《漢語大詞典》:拂子
(1).即拂尘。古代用以掸拭尘埃和驱赶蚊蝇的器具。 五代 和凝 《山花子》词:“佯弄红丝蝇拂子,打檀郎。” 宋 范镇 东斋记事卷一:“ 仁宗 当暑月不挥扇, 镇 侍 邇英阁 ,尝见左右以拂子祛蚊蝇而已。”《隋唐演义》第三回:“左右女婢数人,也有执巾櫛的,也有擎香炉的,也有捧如意的,也有持拂子的,两边侍立。”
(2).用于杂技、歌舞等的指挥。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龟兹部:“戏有五方狮子,高丈餘,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车驾宿大庆殿:“每奏先鸣角,角罢,一军校执一长软藤条,上繫朱拂子,擂鼓者观拂子,随其高低,以鼓声应其高下也。”
(3).常为僧尼术士所执持。《花月痕》第四八回:“这妖妇率妖尼等挺立水面,将拂子一挥,战舰都倒转了,礮火一一自打起来。”参见“ 拂尘 ”。
《國語辭典》:拂尘(拂塵)  拼音:fú chén
1.抖落或拂拭尘垢。唐。杜甫〈相逢歌赠严二别驾〉:「乌帽拂尘青骡粟,紫衣将炙绯衣走。」
2.拂拭尘埃的用具。《红楼梦》第三回:「旁边丫鬟执著拂尘、漱盂、巾帕。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
3.欢迎的宴会。犹洗尘。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今日小官在于私宅,聊备蔬酌,与飞卿拂尘。」
《漢語大詞典》:赵括(趙括)
战国 时 赵 将,好空谈兵法,不会指挥作战。 长平 战役中,被 秦 击败身死。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后以“赵括”泛指夸夸其谈,没有实际本领的人。 明 李贽 《答周柳塘书》:“知而言之则为圣人;不知而言之而学之,则为 赵括 读父书, 优孟 学 孙叔 ,岂其真乎!” 清 石嶐 《杂诗》:“从来 赵括 易言兵,寇盗於今尽据城。” 柴萼 《梵天庐丛录·醇亲王与神机营》:“募 燕 赵 健儿,成神机一营,督其事者,多半 赵括 。”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十七章:“ 赵括 虚骄而临戎兮, 长平 一夕而卒坑。”参见“ 赵母 ”、“ 纸上谈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