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盗贼(盜賊)  拼音:dào zéi
强盗窃贼。《周礼。天官。小宰》:「刑职以诘邦国,以纠万民,以除盗贼。」《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像这盗贼横行,全不肯讲究一个弭盗安民的良法。」
《漢語大詞典》:打门(打門)
(1).叩门;敲门。 唐 卢仝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 周公 。” 宋 苏轼 《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诗之二:“而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租夜打门。” 赵树理 《小经理》:“有人在外面打门,开门跑进个女人来,是他老婆。”
(2).用暴力撞击他人的门。《西游记》九二回:“ 沙僧 道:‘闭门不喧譁,想是暗弄我师父,我们动手哪!’ 行者 道:‘説得是,快早打门。’”
(3).指上门抢劫。 沙汀 《丁跛公》:“他起初路劫,后来抢多了就打门。”
《國語辭典》:剽掠  拼音:piào lüè
抢劫掠夺。《旧唐书。卷一一七。严震传》:「自安史之后,多为山贼剽掠,户口流散大半。」《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克用乃纵沙陀剽掠,城中惊骇。」
《國語辭典》:剽劫  拼音:piào jié
强夺掠取。《汉书。卷七六。王尊传》:「往者南山盗贼阻山横行,剽劫良民,杀奉法吏,道路不通,城门至以警戒。」
分類:抢劫
《國語辭典》:劫夺(劫奪)  拼音:jié duó
抢夺财物。《史记。卷一二七。褚少孙补。日者传》:「君子内无饥寒之患,外无劫夺之忧。」
《漢語大詞典》:虏掠(虜掠)
抢劫,掠夺。后汉书·冯异传:“今 更始 诸将纵横暴虐,所至虏掠,百姓失望。”晋书·孙恩传:“虏掠财货,相率聚於 会稽 。”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 万福 倍道追而杀之,免者十二三,尽得其所虏掠金银妇女等,皆获致其家。” 冯德英 《苦菜花》第三章:“鬼子来了,到处杀人放火,奸淫虏掠,祖国遍地一片焦土。”
《國語辭典》:劫盗(劫盜)  拼音:jié dào
1.抢劫偷盗。《南史。卷一八。赵伦之传》:「为政苛暴,吏人畏惧如与虎狼居,而劫盗远迸,无敢入境。」
2.强盗。《宋书。卷八三。黄回传》:「回拳捷果劲,勇力兼人,在江西与诸楚子相结,屡为劫盗。」
《國語辭典》:明火  拼音:míng huǒ
1.古代祭祀或占卜时,以凸透镜映日聚光点燃的火。《周礼。秋官。司烜氏》:「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以鉴取明水于月。」
2.明亮的火。《荀子。致仕》:「今人主有能明其德,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
《國語辭典》:明火执仗(明火執仗)  拼音:míng huǒ zhí zhàng
明火,点著明亮的火把。执仗,拿著武器。明火执仗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的做坏事。明。无名氏《临潼斗宝。楔子》:「我是首将来皮豹,善晓六韬知三略,明火持杖打劫人,随著展雄做强盗。」《红楼梦》第一一一回:「营官著急道:『并非明火执杖,怎算是盗?』」也作「明火持杖」。
《國語辭典》:掳掠(擄掠)  拼音:lǔ lüè
强行抢夺财物或人口。《三国演义》第一五回:「及策军到,并不许一人掳掠,鸡犬不惊,人民皆悦。」
《國語辭典》:坐草  拼音:zuò cǎo
妇人即将生产或产后坐月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母亲生小妹,方在坐草之际。」也称为「坐蓐」。
《漢語大詞典》:搜山
(1).进入山中搜索。 唐 韩偓 《边上看猎赠元戎》诗:“搜山闪闪旗头远,出树斑斑豹尾长。” 魏巍 《朝鲜人》:“我怕敌人天亮搜山,想先侦察一下敌人的动静。”
(2).谓盗匪在山中寻求抢劫对象。 明 冯惟敏 《醉太平·李中麓醉归堂夜话》曲:“搜山的正撞个精光棍,巡栏的也有个低时运。”
《漢語大詞典》:镇遏(鎮遏)
(1).平定;制止。宋书·刘锺传:“ 冶亭 羣盗数百夜袭 钟 垒,距击破之。时大军外讨,京邑扰惧, 钟 以不能镇遏,降号龙威将军。” 唐 颜真卿 《蒲州刺史谢上表》:“将以镇遏艰虞,导扬德泽,拜命之日,以荣为忧。” 宋 欧阳修 《乞出第二札子》:“不能建明大义,镇遏羣言。”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地部一》:“其大要在镇遏戎狄,使声息相近,动不得逞。”
(2).谓押运护送,防止抢劫。元史·兵志二:“﹝ 延祐 元年﹞枢密院官奏:‘中书省言, 江 浙 春运粮八十三万六千二百六十石,取日开洋,前来 直沽 ,请预差军人镇遏。’詔依年例,调军一千名,命右卫副都指挥使 伯颜 往镇遏之。”
《國語辭典》:掠夺(掠奪)  拼音:lüè duó
抢夺、夺取。《后汉书。卷四三。朱晖传》:「或绝命于箠楚之下,或自贼于迫切之求。又掠夺百姓,皆托之尊府。」
《漢語大詞典》:盗赃(盜贓)
亦作“ 盗臧 ”。
(1).抢劫或偷窃财物。 汉 王符 潜夫论·断讼:“ 高祖 制三章之约, 孝文 除克肤之刑,是故自非杀伤盗臧,文罪之法轻重无常,各随时宜,要取足用,劝善消恶而已。”晋书·刑法志:“贼燔人庐舍积聚,盗赃五匹以上弃市。”
(2).指抢劫或偷窃得来的财物。《汉书·高帝纪上》“伤人及盗抵罪”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伤人有曲直,盗臧有多少,罪名不可豫定,故凡言抵罪,未知抵何罪也。”宋史·食货志下一:“索盗赃则不偿失主,检财产则不及卑幼。” 清 秦鑅 《归州纪事诗》:“釵环在首身衣裳,徵媒过聘皆盗赃。”
《國語辭典》:肆掠  拼音:sì lüè
1.古代暴尸示众和鞭箠扑打的酷刑。《礼记。月令》:「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止狱讼。」汉。郑玄。注:「肆,谓死刑暴尸也。周礼曰:『肆之三日。』掠,谓捶治人。」
2.肆行抢劫掠夺。《新唐书。卷一六五。列传。郑馀庆》:「再拜去,然阴纵其下肆掠,以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