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县旆(縣斾)
旗帜悬空随风飘荡。喻心神不定。 南朝 齐 谢朓 《后斋回望》诗:“ 巩 洛 常睠然,摇心似县斾。”参见“ 县旌 ”。
《漢語大詞典》:县旌(縣旌)
亦作“ 县旍 ”。
(1).悬挂空中随风飘荡的旌旗。史记·苏秦列传:“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然如县旌而无所终薄。”
(2).悬挂旌旗。喻标榜。后汉书·崔駰传:“叫呼衒鬻,县旌自表,非 随 和 之宝也。”
(3).指进军。汉书·陈汤传:“县旌万里之外,扬威 昆山 之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刘备 薨于 白帝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 文帝 问曰:‘ 吴王 若欲脩宿好,宜当厉兵江关,县旍 巴 蜀 ,而闻復遣脩好,必有变故。’”
《漢語大詞典》:愰惚
心神不定貌。《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女子泊纱於水,举头忽见一人,行步獐狂,精神愰惚,面带飢色,腰剑而行。”
分類:心神不定
《漢語大詞典》:有头没脑(有頭没腦)
形容心神不定,言行丢三落四。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大凡女人心一野,自然七颠八倒,如痴如呆,有头没脑,説着东边,认着西边,没情没绪的。”
《漢語大詞典》:由由忬忬
心神不定貌。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二折:“这壁厢,那壁厢,由由忬忬,眼眼廝覷,来来去去,啼啼哭哭。”
分類:心神不定
《國語辭典》:惴惴不安  拼音:zhuì zhuì bù ān
因恐惧耽忧而心神不定。《隋唐演义》第七二回:「中宗在均州闻之,心中惴惴不安,仰天而祝。」
《國語辭典》:忐上忑下  拼音:tǎn shàng tè xià
心神不定、胆怯。《宋元戏文辑佚。张资鸳鸯灯》:「吃了万千控持,谙了无限磨难,受了多少忐上忑下。」也作「忑忑忐忐」、「忐忐忑忑」。
《漢語大詞典》:心乔意怯(心喬意怯)
谓心神不定,感到害怕。 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二折:“把不定心乔意怯,立不定肉颤身摇。”
《国语辞典》:失神落魄  拼音:shī shén luò pò
精神恍惚,失去主宰。形容心神不定或因恐惧而惊慌失措。如:「打起精神来,别老是一副失神落魄的样子!」也作「失魂落魄」、「失魂丧魄」。
《国语辞典》:神情恍惚  拼音:shén qíng huǎng hū
神志不清,心神不定。《魏书。卷八○。侯莫陈悦传》:「悦自杀岳后,神情恍惚,不复如常。」《红楼梦》第一一三回:「刘姥姥看著凤姐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心里也就悲惨起来。」也作「神思恍惚」。
《国语辞典》:神摇目眩(神摇目眩)  拼音:shén yáo mù xuàn
心神不定,眼花撩乱。形容所见景象令人惊异。如:「这部科幻电影的声光效果令人神摇目眩。」也作「目眩神摇」。
《国语辞典》:忐忐忑忑  拼音:tǎn tǎn tè tè
心神不定、胆怯。元。无名氏《抱妆盒》第四折:「急的俺忐忐忑忑把花言语谩支吾,当初当也波初,俺也拚的厮挺触。」也作「忑忑忐忐」、「忐上忑下」。
《国语辞典》:心魂不定  拼音:xīn hún bù dìng
心神不定,精神无法集中。如:「看你这几天老是心魂不定的,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国语辞典》:没心想(没心想)  拼音:méi xīn xiǎng
心神不定、心不在焉。《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到铺中心忙意乱,做些买卖也没心想。」《三刻拍案惊奇》第一七回:「不来送,也须请我们一请。范小云道:『昨日没心想,或者在今日。』」
《漢語大詞典》:恍恍惚惚
亦作“ 恍恍忽忽 ”。
(1).心神不定貌。古尊宿语录·明觉禅师语录:“放开精精冥冥,把定恍恍惚惚。” 崔璇 《在区委会里》:“他一天到晚恍恍惚惚的,拿不定个准主意。”
(2).模糊不清貌。《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荆公 眼中垂泪道:适纔昏憒之时,恍恍忽忽到一个去处,如大官府之状。”红楼梦第五回:“那 寳玉 才合上眼,便恍恍惚惚的睡去。”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久而神思焦劳,恍恍忽忽,如有所见闻者,遂疑为有所式凭也。” 曹禺 《雷雨》第一幕:“我恍恍惚惚地看见两个穿着黑衣裳的鬼,并排地坐着。”
《漢語大詞典》:恍恍速速
心神不定貌。白雪遗音·马头调·盗令:“ 秦琼 闻言不怠慢,即备坐驥,恍恍速速,跨上雕鞍。”
分類:心神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