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崖 → 厓崖”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仄崿
倾斜的山崖。 明 徐宏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路乃转北而下,歷悬石,披仄崿,下抵石底。”
分類:倾斜山崖
《漢語大詞典》:岩侥(岩僥)
山崖边。
分類:山崖崖边
《漢語大詞典》:岩唫(巖唫)
高而险的山崖。《穀梁传·僖公三十三年》:“女死必于 殽 之巖唫之下。” 范宁 注:“其处险隘,一人可要百人。” 陆德明 释文:“唫,本作‘崟’。音吟,一音钦。”
分類:山崖
《漢語大詞典》:炎崖
泛指南方山崖。 清 唐甄 潜书·尚治:“天地之间,无形而速动者莫如风,起於幽陆,至於炎崖,偃靡万形,鼓畅众声。”
《國語辭典》:悬崖峭壁(懸崖峭壁)  拼音:xuán yá qiào bì
高峻的山崖,陡峭的石壁。形容山势高直险峻。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一三下。许碏》:「茅山、天台、四明、仙都、委羽、武夷、霍桐、罗浮,无不遍历。到处皆于悬崖峭壁人不及处题云:『许碏自峨嵋寻偃月子到此。』」《西游记》第一五回:「走的是些悬崖峭壁崎岖路,迭岭层峦险峻山。」也作「悬崖绝壁」。
分類:陡峭山崖
《漢語大詞典》:崖限
状如门限的山崖。 清 姚鼐 《登泰山记》:“今所经 中岭 及山巔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 天门 云。”
分類:门限山崖
《漢語大詞典》:崖胁(崖脅)
山崖中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一:“ 汉成帝 鸿嘉 三年, 天水 冀南山 有大石自鸣……石长丈三尺,广厚略等,著崖胁,去地百餘丈,民俗名曰石鼓。石鼓鸣,则有兵。”汉书·五行志上作“岸胁”。
分類:山崖
《国语辞典》:绝壁天悬(绝壁天悬)  拼音:jué bì tiān xuán
山崖峻峭矗立,如悬天而下。形容山崖的险峻。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入峡,绝壁天悬,腾波迅急。乃叹曰:『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如何?』」
《国语辞典》:悬岩峭壁(悬岩峭壁)  拼音:xuán yán qiào bì
高耸陡直的山崖、岩壁。如:「金丝燕习惯将自己的巢筑在悬岩峭壁上。」
《國語辭典》:壁立千仞  拼音:bì lì qiān rèn
仞,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壁立千仞形容岩壁矗立之势极高。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其山惟石,壁立千仞,临之目眩,欲进则投足无所。」晋。张载〈剑阁铭〉:「是曰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
《漢語大詞典》:弃瓢岩(棄瓢巖)
山崖名。在今 河南省 登封县 东南 箕山 上,因相传 尧 时 许由 曾弃瓢于此而得名。 唐 胡曾 《咏史诗·箕山》:“ 弃瓢巖 畔中宵月,千古空闻属 许由 。” 明 王翰 《箕山夕照》诗:“洗耳溪头餘晓籟, 弃瓢巖 畔有寒松。”参见“ 弃瓢 ”。
《漢語大詞典》:弃瓢(棄瓢)
汉 蔡邕 《琴操·箕山操》载, 尧 时 许由 隐居 箕山 ,常以手捧水而饮。人见其无器,以一瓢遗之。 由 饮毕,以瓢挂树。风吹树动,历历有声, 由 以为烦扰,遂取瓢弃之。后因以“弃瓢”为隐居的典实。 明 刘训 《许由隐居》诗:“弃瓢林下风生树,洗耳溪边水漾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