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四望  拼音:sì wàng
1.向四方眺望。《楚辞。屈原。九歌。河伯》:「登昆崙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文选。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2.古代天子向四方遥祭山川。《周礼。春官。大宗伯》:「国有大故,则旅上帝及四望。」唐。杨烱〈少室山少姨庙碑铭〉:「四望于是莫修,八神以之无主。」
《國語辭典》:猢狲(猢猻)  拼音:hú sūn
猕猴的别名。参见「猕猴」条。
《漢語大詞典》:赤藤
又名红藤。产南方山中,皮赤色,古代用以作杖。煮汁服之,可驱虫利便。 唐 白居易 《蛮子朝》诗:“清平官持赤藤杖,大将军繫金呿嗟。”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省藤﹝集解﹞引 陈藏器 曰:“﹝赤藤﹞生南地深山。皮赤,大如指,堪缚物,片片自解也。”
《漢語大詞典》:山越
古代对南方山区少数民族的通称。后汉书·灵帝纪:“ 丹阳 山 越 贼围太守 陈夤 , 夤 击破之。”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分部诸将,镇抚山 越 ,讨不从命。”新唐书·裴休传:“剧贼 栗鍠 诱山 越 为乱,陷州县。”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三国志四·山越:“山 越 者,自 周 秦 以来,南蛮总称百 越 ,伏处深山,故名山 越 。”
《國語辭典》:漂漂  拼音:piāo piāo
1.飞扬、高飞的样子。汉。贾谊〈吊屈原文〉:「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
2.漂浮流去。《吕氏春秋。慎行论。求人》:「沸水漂漂,九阳之山。」
3.漂泊。唐。杜甫〈严氏溪放歌行〉:「天下甲马未尽销,岂免沟壑常漂漂。」
《漢語大詞典》:门款(門款)
古代南方山地少数民族缔结的同盟。危难时相互援助。 宋 洪迈 容斋四笔·渠阳蛮俗:“田丁之居,峭巖重阜,大率无十家之聚。遇仇杀则立栅布棘以受之。各有门款,门款者,犹言伍籍也。” 宋 朱辅 溪蛮丛笑:“彼此歃血誓约,缓急相援,名门款。”
《漢語大詞典》:大房山
在北京市西南房山区。有上方山、石经山等高峰。上方山海拔880米,山势陡峻,古柏苍郁,有七十二庵、九洞十二峰之胜。石经山刻藏有隋代至清初各代佛经一千多种,共有一万四千多块。山中有上方寺、云水洞、云居寺塔及唐、辽石塔多座。为京郊游览胜地。
《漢語大詞典》:灾瘴(災瘴)
旧指南方山林湿热之气造成的病患。亦借指疾病、磨难等灾祸。《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贬云南传》:“ 关索 道:我不伏水土,惹了灾瘴,病入四时,多凶少吉,未知如何。” 明 陆采 《怀香记·春闺寄简》:“他不施法灸神针,能消灾瘴。”《西游记》第八回:“你可跟他做个徒弟,往西天走一遭来,将功折罪,管教你脱离灾瘴。”
《國語辭典》:青田石  拼音:qīng tián shí
主要组成矿物为叶蜡石,产自浙江省青田县。纹理细腻温润,是雕刻、篆刻的理想材料。青田石有黄、白、青、绿、灰等颜色,以石质细腻透明为上品,即所谓「冻」。
《漢語大詞典》:嶂气(嶂氣)
即瘴气,南方山林间散发的湿热空气。从前认为是导致瘴疠的原因。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摩缕波国:“详问土俗,可两月行,入 蜀 西南之境,然山川险阻,嶂气氛沴,毒蛇毒草,为害滋甚。”
《漢語大詞典》:鄣疠(鄣癘)
旧指南方山间能致人疾疫的毒气。鄣,通“ 瘴 ”。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流离大海之南,寄命鄣癘之地。”一本作“ 嶂癘 ”。
《漢語大詞典》:鄣气(鄣氣)
旧指南方山林间毒热之气。鄣,通“ 瘴 ”。文选·鲍照〈苦热行〉:“鄣气昼熏体,菵露夜沾衣。” 李善 注:“吴志 华覈 表曰:‘ 苍梧 南海 ,岁有癘风鄣气。’”南齐书·河南传:“瘦地輒有鄣气,使人断气,牛马得之,疲汗不能行。”参见“ 瘴气 ”。
《國語辭典》:瘴气(瘴氣)  拼音:zhàng qì
山林间因湿热蒸郁而成的毒气。《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初,援在交阯,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三国演义》第八九回:「惟未、申、酉三个时辰可往来;馀者时辰,皆瘴气密布,触之即死。」
《漢語大詞典》:炎崖
泛指南方山崖。 清 唐甄 潜书·尚治:“天地之间,无形而速动者莫如风,起於幽陆,至於炎崖,偃靡万形,鼓畅众声。”
《国语辞典》:谈徵(谈徵)  拼音:tán zhēng
书名。清外方山人辑。是一本方言俗语词典,仿《通俗文》、《释常谈》而作,内容分名、言、事、物四部分。
《国语辞典》:殷矩(殷矩)  拼音:yīn jǔ
人名。字度卿,号方山,明仪真人,生卒年不详。天资颖慧,攻读医书药典,无不融会贯通。行医济世,不受金帛馈赠。曾治瘉无数奇症,时人尊之为「殷神仙」。
分类:人名方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