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伪书(偽書)  拼音:wèi shū
1.冒托前人名氏所著成的书。汉。王充《论衡。对作》:「俗传蔽惑,伪书放流。」
2.伪造文书。《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
《漢語大詞典》:伪史
指僭伪、非正统政权的史书。 唐 刘知几 史通·因习:“当 晋 宅 江 淮 ,实膺正朔,嫉彼羣雄,称为僭盗。故 阮氏 《七録》以 田 、 范 、 裴 、 段 诸记, 刘 、 石 、 苻 、 姚 等书,别剏一名,题为‘伪史’。”
《國語辭典》:书启(書啟)  拼音:shū qǐ
1.旧时官署中掌管书牍的人。《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林之孝家的答应了出去,命书启相公写请帖去请妙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接办大关的札子,已经发了下来,大约半个月内,我就要到差,我想屈你做一个书启。」
2.书信。明。瞿佑《剪灯新话。卷三。翠翠传》:「书启堆案,无人裁答。」
《国语辞典》:拆封  拼音:chāi fēng
拆开信件或物品包装的封口。如:「袋装食品在拆封后应尽快食用,或放在冰箱中保存。」
《漢語大詞典》:荐信(薦信)
(1).进陈实情。左传·昭公二十年:“若有德之君,外内不废,上下无怨,动无违事,其祝史荐信,无愧心矣。” 杜预 注:“君有功德,祝史陈説之,无所愧。” 杨伯峻 注:“荐信犹言陈其实情。荐,进也,此谓进言。”
(2).荐举介绍的信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我説起要代你在 上海 谋一个馆地,又不知你怎样的才合式,因和他要了一张啟事名片,等你想定了那里,我就代你写一封荐信。”
《漢語大詞典》:置书邮(置書郵)
本作“致书邮”。 传递信件、文书的驿使。语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殷洪乔 作 豫章郡 。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 石头 ,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乔 不能作致书邮。’” 唐 杜甫 《晚秋长沙蔡五御史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澧州觐省》诗:“甘从投辖饮,肯作置书邮。” 唐 陆龟蒙 《送友人之湖上》诗:“欲寄一函聊问讯, 洪乔 寧作置书邮?”
《漢語大詞典》:飞札(飛札)
(1).飞速写成的信。 唐 元稹 《赠严童子》诗:“十岁佩觿娇稚子,八行飞札老成人。”
(2).急送的信件。 唐 刘太真 《和友》:“飞札谢三守,斯篇希见酬。”
《漢語大詞典》:封检(封檢)
(1).加盖印记的封口。 唐 陆龟蒙 《和袭美江南道中怀茅山广文南阳博士》之一:“自拂烟霞安笔格,独开封检试砂牀。”
(2).指缄封的文书、信件。 宋 王禹偁 《贺范舍人再入西掖》诗:“红药编章应感动,紫泥封检未生疎。” 明 唐顺之 《冬至南郊》诗:“封检徵题字,屏帷悉画云。”
《國語辭典》:密书(密書)  拼音:mì shū
秘密的书信。《红楼梦》第二回:「又寄一封密书与封肃,托他向甄家娘子要那娇杏作二房。」
《漢語大詞典》:转寄(轉寄)
委托一方把信件寄给另一方。 鲁迅 《书信集·致陈铁耕》:“今有复 吴先生 一信,乞即转寄为感。”
分類:委托信件
《國語辭典》:平信  拼音:píng xìn
普通信件。用来和限时、航空、挂号等信件区别。如:「这件事没有急迫性,只要寄平信通知他就好了。」
分類:挂号信件
《漢語大詞典》:驿信(驛信)
驿使传递的信件。借指亲友的音信。 金 刘迎 《梅》诗:“谁道江梅驛信迟,碧琅玕里见横枝。为寻疎影暗香处,独立嫩寒清晓时。”参见“ 驛使梅花 ”。
《漢語大詞典》:驿使梅花(驛使梅花)
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 陆凯 与 范曄 相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诣 长安 与 曄 ,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驛使,寄与 陇头 人。 江 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后因以“驛使梅花”表示对亲友的问候及思念。 清 李调元 《青门画菊见赠余亦自画墨梅答之仍用前韵》:“驛使梅花寄所思,老人特地写枯枝。”
《漢語大詞典》:骑驿(騎驛)
驿站的车马。借指乘马传递公文或信件的人。三国志·魏志·荀彧传“ 詵 弟 顗 , 咸熙 中为司空”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裴徽 通彼我之怀,为二家骑驛。”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 吴 中七子,有 赵损之 而无 张少华 ,二人交好,忽中道不终,都向余嘖嘖有言,而余亦不能为两家骑驛也。” 王国维 《屈子文学之精神》:“而大诗歌之出,必须俟北方人之感情,与南方之想象合而为一,即必通南北之骑驛而后可,斯即 屈子 其人也。”
《國語辭典》:发信(發信)  拼音:fā xìn
发寄书信。也作「发函」。
《国语辞典》:去函  拼音:qù hán
发出信件、电报、公文等。如:「教育部去函各大学院校,要求师生应尊重并维护智慧财产权。」
《國語辭典》:死信  拼音:sǐ xìn
1.无法投递,又不能退还原寄者的邮件。
2.死讯。如:「有关她的死信,我仍然半信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