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靳侮
讥笑侮辱。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 章子厚 为相,靳侮朝士。” 宋 叶适 《文林郎前秘书省正字周君南仲墓志铭》:“ 熙寧 后道学始盛,而攻短者亦继出,靳侮交杂,意极鄙悖。”
《漢語大詞典》:刑辱
用刑罚侮辱。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时 楚 王戊 暴逆无道,刑辱 申公 ,无 吴王 谋反。”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刘小鲁尚书:“每遇其行法严刻,及刑辱建言者,輒苦口规之。”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馀》:“自有历史以来, 中国 人是一向被同族和异族屠戮、奴隶、敲掠、刑辱,压迫下来的,非人类所能忍受的楚毒,也都身受过。”
《漢語大詞典》:僇尸
侮辱尸体。晏子春秋·谏下二一:“朽而不敛,谓之僇尸。”
分類:侮辱尸体
《漢語大詞典》:众辱(衆辱)
谓当众侮辱。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武安 谓 灌夫 曰:‘ 程 李 俱东西宫卫尉,今众辱 程将军 , 仲孺 独不为 李将军 地乎?’”汉书·爰盎传:“ 盎 兄子 种 为堂侍骑,諫 盎 曰:‘君众辱之,后虽恶君,上不復信。’” 明 张居正 《乞宥言官疏》:“臣窃以皇上一向虚己受諫,今一旦众辱此人,将使居言路者,畏惧自保,而不敢正言。”
分類:当众侮辱
《漢語大詞典》:嫚辱
轻慢侮辱。 梁启超 《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则閲者知国体不立,受人嫚辱;律法不讲,为人愚弄。”
《漢語大詞典》:洞蜒
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谓。 唐 韩愈 《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林蛮洞蜒,守条死要,不相渔劫。”
《漢語大詞典》:叱辱
斥责侮辱。明史·苏观生传:“ 魁楚 素轻 观生 ,拒不与议, 吕大器 亦叱辱之。” 清 梅曾亮 《户部郎中汤君墓志铭》:“﹝ 汤君 ﹞於是勇言事,未踰月,三上章,最后以宗室尚书叱辱满司官非国体,言过当,且在已奉旨处分后,罢御史,回户部员外郎。”
分類:斥责侮辱
《漢語大詞典》:凌诟(凌詬)
谓以言语侮辱人。旧唐书·王缙传:“时 元载 用事, 縉 卑附之,不敢与忤,然恃才与老,多所傲忽。 载 所不悦,心虽希 载 旨,然以言辞凌詬,无所忌惮。”
《漢語大詞典》:吓辱(嚇辱)
恐吓侮辱。 唐 白居易 《论元稹第三状》:“况闻 刘士元 踏破驛门,夺将鞍马,仍索弓箭,吓辱朝官。”
分類:恐吓侮辱
《漢語大詞典》:折愧
折辱,侮辱。《后汉书·马援传》:“ 季孟 尝折愧 子阳 而不受其爵,今更共陆陆,欲往附之,将难为颜乎?” 李贤 注:“愧犹辱也。”新唐书·苏瓌传:“ 瓌 以为非礼,帝前折愧之。”
分類:折辱侮辱
《漢語大詞典》:箠辱
拷打侮辱。 明 方孝孺 《萧仆赞》:“ 萧氏 僕独爱主之才,受其箠辱而不悔。”
分類:拷打侮辱
《漢語大詞典》:骂侮
亦作“骂侮”。 犹言咒骂侮辱。 宋 洪迈 《夷坚丁志·龙泽陈永年》:“ 郭僧 者,亦相与骂侮,以乞婆目之。”
《漢語大詞典》:淩蔑
侮辱,轻视。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陈希亮等》:“ 高丽 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拌,使臣皆本路筦库,乘势骄横,至与鈐辖亢礼。”
分類:侮辱轻视
《漢語大詞典》:詈侮
詈骂侮辱。荀子·正论:“今俳优侏儒狎徒詈侮而不鬭者,是岂鉅知见侮之为不辱哉!”隋书·张威传:“ 三王 初闭垒不战, 威 令人詈侮以激怒之, 三王 果出阵。”
《漢語大詞典》:诮辱(誚辱)
讥讽和侮辱。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滍水:“ 苞 墓万古,祗彰誚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屡受誚辱,自恐不见重於闺闥。”
分類:讥讽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