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校验(校驗)
核对查考;比较验证。 唐 李绰 尚书故实:“﹝汲冢书﹞竹简漆书科斗文字,杂写经史,与今本校验,多有异同。” 唐 司空图 《华夷图》:“煨烬所残,尚存 贾僕射 方域之志,披图校验,成败可知。” 克非 《春潮急》七:“买牛而要把犁头扛来当场校验,不仅在 踏水桥 ,即在全县四十八个乡镇的历史上也算得是空前之举。”
《漢語大詞典》:验事(驗事)
(1).检验某一事物。 汉 王充 论衡·四讳:“万物广多,难以验事。”
(2).指灵验之事。后汉书·方术传下·刘根:“汝有何术而诬惑百姓?若果有神,可显一验事。”
分類:检验灵验
《漢語大詞典》:验覆(驗覆)
检查复核。三国志·吴志·赵达传:“治九宫一算之术,究其微旨,是以能应,机立成,对问若神…… 达 使其人取小豆数斗,播之席上,立处其数,验覆果信。”新唐书·张建封传:“是时,宦者主宫市,置数十百人閲物廛左,谓之‘白望’。无詔文验覆,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值十不偿一。”
分類:检查复核
《漢語大詞典》:感验(感驗)
应验。《后汉书·西域传论》:“神迹诡怪,则理絶人区;感验明显,则事出天外。” 唐 李商隐 《上河东公启》之一:“伏以妙法莲华经者,诸经中王,最尊最胜。始自童幼,常所护持。或 公干 漳 滨,有时疾疢,或 谢安 海上,此日风波,恍惚之间,感验非少。”
分類:应验
《骈字类编》:三验(三验)
后汉书袁绍传太仆赵岐衔命来征宣明陛下含弘之施蠲除细故与下更新奉诏之日引师南辕是臣畏怖天威不敢怠慢之三验也
《漢語大詞典》:验功(驗功)
谓检验事物的功效。 清 梅曾亮 《吴淞口验功记》:“不踰三月,水工蕆事,择期验功于 吴淞口 。”
分類:检验功效
《漢語大詞典》:察验(察驗)
审查;检查。《亢仓子·用道》:“清心省念,察验近习,务求贤良,以安万姓,人主之道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原来外面扦子手查了一船私货,争着来报。当下 述农 就出去察验、耽搁了好半天。” 冰心 《两个家庭》:“以后我觉得他的身子,一天一天的软弱下去,便勉强他一同去到一个 德国 大夫那里去察验身体。” 骆宾基 《山区收购站》:“要是紫貂皮,只在背毛上吹一吹,察验察验那些大针毛的弹力,就知道是栖居在山顶巉岩之巅的珍品。”
分類:审查检查
《國語辭典》:凭验(憑驗)  拼音:píng yàn
凭證,用来證明事实的根据。《三国志平话》卷上:「先主大惊,问:『不曾借的军来?』飞曰:『丞相道无凭验,兄弟却来取书。』」
分類:凭证
《漢語大詞典》:验到(驗到)
清 代吏部查验各省至京官员的年貌等。《六部成语·吏部·验到》:“各省来京引见之员,到京后,即赴吏部报知,而部官验其年貌,曰验到。”
《韵府拾遗 未韵》:验未(验未)
隋书郭荣传荣尝与高祖夜坐月下荣深自结纳高祖总百揆召荣抚其背而笑曰吾言验未
《國語辭典》:验看(驗看)  拼音:yàn kàn
1.清代候补、候选人员,赴部引见,由点派的王公大臣或九卿科道接见,察视其年貌状态。《清会典事例。卷八一。吏部。处分冽京官保举》:「向来外省验看截取举人,率多沿袭故套,不能实心澄汰。」
2.调查观看。如:「派人前往验看。」
《骈字类编》:药验(药验)
谢灵运辨宗论譬如药验者疾易痊理妙者吝见洗
《高级汉语词典》:详验  拼音:xiáng yàn
给予彻底地检查
《漢語大詞典》:质验(質驗)
验证;勘验。 宋 叶适 《〈巽岩集〉序》:“方将鉤索质验,贯殊析同,力诚劳而势难一矣。”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殴人》:“盖他谍愿以殴人为质验,既无有,乃杀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尸变:“道人覘树上,果见僵女。大骇,报邑宰。宰亲诣质验。”
分類:验证
《漢語大詞典》:治验(治驗)
审问得实。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孝 ﹞告所与谋反者 救赫 、 陈喜 等。廷尉治验,公卿请逮捕 衡山王 治之。”
分類:审问得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