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骄阳(驕陽)  拼音:jiāo yáng
强烈逼人的阳光。唐。李白〈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骄阳何太赫,海水烁龙龟。」唐。杜甫〈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诗:「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
《國語辭典》:天骄(天驕)  拼音:tiān jiāo
「天之骄子」之简称。汉时匈奴自称「天之骄子」。后也泛称边地少数民族的首领。唐。王维 出塞诗:「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山野火烧。」《旧唐书。卷一○三。列传。郭虔瓘》:「谋以十胜,成其九拒。遂能摧日逐之遗种,斩天骄之爱息。」
《國語辭典》:天之骄子(天之驕子)  拼音:tiān zhī jiāo zǐ
本为汉时匈奴的自称,后泛指得天独厚,倍受重视的人。如:「他家世显赫,且居要职,真可谓天之骄子。」《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國語辭典》:骄奢(驕奢)  拼音:jiāo shē
既傲慢又奢侈。《史记。卷九九。刘敬传》:「不欲依阻险,令后世骄奢以虐民也。」《三国演义》第二一回:「绍弟袁术在淮南骄奢过度,不恤军民,众皆背反。」
《國語辭典》:骄人(驕人)  拼音:jiāo rén
1.得志、傲慢的小人。《诗经。小雅。巷伯》:「骄人好好,劳人草草。」《抱朴子。外篇。行品》:「捐贫贱之故旧,轻人士而踞傲者,骄人也。」
2.表现骄傲的态度。如:「她常以鲜衣美服骄人。」宋。吴泳 答唐广夫书:「间有自拔于流俗,则遂以学问骄人,外粗糙而不密,内颠实而不虚。」
《漢語大詞典》:骄马(驕馬)
壮健的马。 宋 梅尧臣 《上马和公仪》:“烟火千门晓欲开,五花骄马肯徘徊。” 清 曹寅 《三月六日登鼓楼看花》诗:“生憎圉人控骄马,絶爱牧儿飘纸鳶。” 闻一多 《红烛·晴朝》:“栗色汽车像匹骄马,休息在老绿阴中。”
分類:壮健
《國語辭典》:骄矜(驕矜)  拼音:jiāo jīn
傲慢、自大。《韩非子。难一》:「若无智能而虚骄矜桓公,是诬也。宜戮。」《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
《漢語大詞典》:骄惰(驕惰)
亦作“ 骄堕 ”。 骄纵怠惰。《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岂悟君子,自生怠倦,失恂恂善诱之德,同亡国骄惰之志!” 宋 王安石 《省兵》诗:“骄惰习已久,去归岂能田?” 宋 岳飞 《奏画守襄阳等郡田札子》:“﹝ 金 人﹞所爱惟金帛子女,志已骄堕。” 明 张居正 《答巡抚高凤翥书》:“以骄惰不习之兵,当 瓦剌 新鋭之虏,其势固不敌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六节:“ 唐太宗 对朝臣说,我不打 突厥 ,反送给金帛,为的让他们骄惰,以便一举消灭。”
《國語辭典》:骄子(驕子)  拼音:jiāo zǐ
特别受宠的人。《汉书。卷五○。汲黯传》:「浑邪帅数万之众来,虚府库赏赐,发良民侍养,若奉骄子。」
《骈字类编》:马骄(马骄)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二十首 其三 马骄珠汗落,胡舞白蹄斜。
《漢語大詞典》:无骄(無驕)
不傲慢。礼记·少仪:“颂而无讇,諫而无骄。” 郑玄 注:“骄谓恃知而慢也。”论语·学而:“贫而无諂,富而无骄。” 北周 庾信 《周公戒伯禽赞》:“礼容虽备,俯仰无骄。”
分類:傲慢
《漢語大詞典》:骄虏(驕虜)
亦作“ 骄卤 ”。 骄横的胡虏。 唐 沈佺期 《王昭君》诗:“薄命由骄虏,无情是画师。” 唐 严武 《军城早秋》诗:“更催飞将追骄卤,莫遣沙塲匹马还。” 宋 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 柳亚子 《四月二十五日》诗:“从此中原虚正朔,遂令骄虏擅皇都。”
分類:骄横胡虏
《國語辭典》:骄蹇(驕蹇)  拼音:jiāo jiǎn
傲慢、不服从。《公羊传。襄公十九年》:「曷为抑齐?为其亟伐也。或曰:『为其骄蹇,使其世子处乎诸侯之上也。』」《晋书。卷七五。王湛传》:「复职,愈骄蹇,不遵法度。」
《國語辭典》:骄兵(驕兵)  拼音:jiāo bīng
傲慢、轻敌的军队。《汉书。卷七四。魏相传》:「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國語辭典》:骄盈(驕盈)  拼音:jiāo yíng
骄傲自满。《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拥梁、赵王之尊,骄盈无厌。」《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伊予小子,恃宠骄盈。」
《國語辭典》:骄横(驕橫)  拼音:jiāo hèng
傲慢且蛮横。《南史。卷一。宋武帝本纪》:「初,诸葛长人贪淫、骄横,帝每优容之。」《三国演义》第八回:「自此愈加骄横,自号为『尚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