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拐棍  拼音:guǎi gùn
1.拐杖。《红楼梦》第八三回:「看见老婆子手中拿著拐棍,赶著一个不乾不净的毛丫头道:『我是为照管这园中的花果树木来到这里,你作什么来了!』」
2.流氓、坏蛋。《野叟曝言》第三六回:「那装幌子,支空头,偷天换日的拐棍,历任以来,也不知夹死了多少!」
《國語辭典》:拐杖  拼音:guǎi zhàng
支撑身体的手杖。《儒林外史》第一回:「敲了一会,里面一个婆婆,拄著拐杖,出来说道:『不在家了。』」
《國語辭典》:拐杖(枴杖)  拼音:guǎi zhàng
供人扶持的手杖。如:「爷爷的拐杖是用上好的木材做成的。」也作「拐棍」。
《漢語大詞典》:蹩拉
形容走路扭晃,不方便。 杨朔 《熔炉》:“ 黄金宝 穿着双牛皮靴子,蹩拉蹩拉的,走路确实苦。”
《漢語大詞典》:颤颤波波(顫顫波波)
亦作“ 颤颤簸簸 ”。 走路摇晃不稳的样子。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双辫子姑娘颤颤波波地把水桶放在路边枯黄的草上。” 周立波 《卜春秀》四:“小脚姑娘颤颤簸簸赶过来,附在他耳边,低声叮嘱道。”
《國語辭典》:道而不径(道而不徑)  拼音:dào ér bù jìng
走路不走小路,以免遇险。《吕氏春秋。孝行览。孝行》:「故舟而不游,道而不径,能全支体以守宗庙,可谓孝矣。」《隋唐演义》第一一回:「岂不闻君子道而不径,舟而不游;跬步之间,不敢忘孝。」
《漢語大詞典》:打闪(打閃)
(1).天空发出闪电光。 和谷岩 《枫》:“大约跑了十几华里,前面出现了一座大山,山背后不时闪出火光,像打闪一样。” 郭小川 《平炉王出钢记》诗之一:“云头里打闪遍地明,天上天下齐惊动。”
(2).走路不稳,身子摇晃。如:他虽然八十多岁了,走起路来仍稳稳实实,从不打闪。
《漢語大詞典》:跌岔
谓走路时中途停顿弯向另一岔路。 青雨 《三个真命天子》:“ 冯三嫂 的招待又好, 冯三爷 的为人又和气,每晚茶烟之外,还时常有炒黄豆吃,所以去的来的,都要跌岔来坐一坐。”
《國語辭典》:跌跌撞撞  拼音:dié dié zhuàng zhuàng
1.走路摇晃不稳的样子。《儒林外史》第五回:「吃到四更尽鼓,跌跌撞撞,扶了回去。」
2.做事冒失莽撞。如:「他做事跌跌撞撞的,得罪了不少人。」
《漢語大詞典》:蹀跶(蹀躂)
象声词。状牲口的走路声。 王西彦 《福元佬和他戴白帽子的牛》:“两头牛走在一起,蹄子蹀躂地响。”
《漢語大詞典》:竳竳
(1).立貌。
(2).小儿学走路。
分類:小儿走路
《漢語大詞典》:踮脚
一只脚有病,走路作点地的样子。
《漢語大詞典》:跮蹉
走路跌跌冲冲。 汉 焦赣 《易林·蒙之睽》:“跮蹉侧跌,申酉为祟。”一本作“ 跮差 ”。
分類:走路
《國語辭典》:打脚(打腳)  拼音:dǎ jiǎo
武汉等地方言。指因鞋不合适,以致走路时脚疼痛或磨破。
《國語辭典》:踹落  拼音:chuài luò
形容身体重的人跑步时,脚踏地的声音。《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忽然见一个胖子分开众人,两只手捧著个大肚子,两条腿踹落踹落的,跑得满头是汗。」
分類:走路笨拙
《國語辭典》:七跌八撞  拼音:qī dié bā zhuàng
跌跌撞撞。形容脚步仓促不稳。《孽海花》第一二回:「那些丫鬟仆妇,也都知道了,在楼上七跌八撞的跑了下来。」
《漢語大詞典》:翘蹄捻脚(翹蹄捻脚)
形容走路时脚步轻巧。《醒世姻缘传》第九五回:“睡到天色黎明,又翘蹄捻脚,偷出外边书舍,连吃饭也不进里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