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韵府拾遗 未韵》:作讳(作讳)
易林南国作讳使我多畏
《韵府拾遗 东韵》:讳桐(讳桐)
颜氏家训或有讳桐者呼梧桐树为白铁树便似戏笑耳
《漢語大詞典》:讳生(諱生)
避称生者的名。 清 李赓芸 炳烛编·讳名:“讳始於 周 ,然讳死而不讳生,祖父存者,其名不讳,亦不可讳也。”
《韵府拾遗 先韵》:讳年(讳年)
元稹诗今来渐讳年
《漢語大詞典》:小讳(小諱)
幼时小名,多指帝王言。 南朝 宋 骆达 《奏陈天文符谶》:“ 刘向 讖曰:‘上五尽寄致太平,草付合成集羣英。’前句则陛下小讳,后句则太子讳也。”南齐书·武帝纪:“ 世祖武皇帝 讳 賾 ,字 宣远 , 太祖 长子也。小讳 龙儿 。生於 建康 青溪 宅,其夜 陈孝后 、 刘昭后 同梦龙屋上,故字上焉。”
《漢語大詞典》:山讳(山諱)
因避讳而不直称山名。语出国语·晋语九:“ 范献子 聘於 鲁 ,问 具山 、 敖山 、 鲁 人以其乡对。 献子 曰:‘不为 具 敖 乎?’对曰:‘先君 献 武 之讳也。’ 献子 归,徧戒其所知曰:‘人不可以不学。吾适 鲁 而名其二讳,为笑焉,唯不学也。’” 韦昭 注:“ 献 , 伯禽 之曾孙, 微公 之子 献公 具 。 武 , 献公 之庶子 武公 敖 。”三国志·蜀志·陈震传:“ 献子 适 鲁 ,犯其山讳,春秋讥之。”
《漢語大詞典》:圣讳(聖諱)
旧指圣人或帝后的名字。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避孔子讳:“金史: 明昌 中,詔 周公 、 孔子 名俱令回避……此近代避圣讳之始。” 陈白尘 《大风歌》第二幕:“大胆!敢称皇太后圣讳?”
分類:圣人名字
《漢語大詞典》:疑讳(疑諱)
疑虑忌讳。《后汉书·蔡邕传》:“以 邕 经学深奥,故密特稽问,宜披露失得,指陈政要,勿有依违,自生疑讳。”
分類:疑虑忌讳
《漢語大詞典》:褒讳(襃諱)
亦作“褒讳”。 扬善隐恶。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襃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至於远古则不然,夫其所録也,略举纲维,务存褒讳,寻其终始,隐没者多。”
分類:扬善隐恶
《漢語大詞典》:斥讳(斥諱)
不避忌讳,直接指陈。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五年:“愿陛下下詔引咎,损太官之膳,避路寝之朝,许士大夫斥讳上闻讥切时病,罢不急之役,省无名之敛,勿崇私恩,更进直道。”
《漢語大詞典》:讳讦(諱訐)
谓因顾忌而不敢直言揭发。 唐 李庾 《两都赋》:“人靡迷邦,士无讳訐,示收才而问书,上諫行而寃达。”
《漢語大詞典》:讳门(諱門)
拒谏之门。 宋 苏舜钦 《投匦疏》:“盖以陛下开言路,塞讳门,采瞽説,纳愚虑,是以析肝沥悃而具述之。”
分類:拒谏
《漢語大詞典》:讳免(諱免)
隐瞒回避。 柔石 《二月》三:“但无可讳免,他已爱着那位少女,同情于那位妇人底不幸的运命了。”
分類:隐瞒回避
《漢語大詞典》:讳辟(諱辟)
见“ 讳避 ”。
《漢語大詞典》:讳避(諱避)
亦作“ 讳辟 ”。 隐匿回避。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英:“春秋之书事时,诡其实以有避也;其书人时,易其名以有讳也。故诡 晋文 得志之实,以代讳避致王也。”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三曰婉而成章,曲从义训,以示大顺,诸所讳辟,璧假 许 田之类是也。”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辨史:“ 汉文帝 纪年有 后元 , 景帝 有 中元 ,有 后元 。 葛胜仲 曰:‘谓之后,则疑若有极,乃不讳避,何耶?’”
分類:隐匿回避
《漢語大詞典》:革讳(革諱)
忌讳。 晋 陈寿 《表上诸葛氏集》:“伏惟陛下迈踪古圣,荡然无忌。故虽敌国诽谤之言,咸肆其辞,而无所革讳,以明大通之道也。”
分類:忌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