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讳名(諱名)  拼音:huì míng
古代对尊长的名字避而不称,以示尊敬。《孟子。尽心下》:「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漢語大詞典》:讳人(諱人)
谓忌讳看到产妇生育孩子。 汉 王充 论衡·四讳:“今六畜与人无异,其乳皆同一状。六畜与人无异,讳人不讳六畜,不晓其故也。”
《韵府拾遗 未韵》:皆讳(皆讳)
颜氏家训尚书王元之兄弟皆号名人其父名云字罗汉一皆讳之其馀不足怪也
《國語辭典》:家讳(家諱)  拼音:jiā huì
祖先与父亲的名讳。《唐语林。卷三。雅量》:「韩皋为京兆尹时,久旱祈雨,县官读祝文,专心记公家讳,及称官衔毕,误呼先相之名。」也称为「私讳」。
分類:父祖名讳
《國語辭典》:私讳(私諱)  拼音:sī huì
祖父母、父母亲的名讳。《梁书。卷一六。张稷传》:「郡犯私讳,改永宁为长宁。」也称为「家讳」。
《國語辭典》:讳饰(諱飾)  拼音:huì shì
隐瞒掩饰。如:「他从不讳饰自己的过失缺点。」
分類:隐瞒掩饰
《國語辭典》:犯讳(犯諱)  拼音:fàn huì
1.不避尊长的名讳。《南史。卷二三。列传。王诞》:「下官以犯讳被代,未知明府讳。」明。李贽《焚书。卷一。书答。又答京友书》:「然称其名则以为犯讳,故长者咸讳其名而称字。」
2.触犯忌讳。如:「民俗心理说『死』犯讳,因此有很多的替代的委婉说法。
《漢語大詞典》:时讳(時諱)
犹时忌。晋书·周嵩传:“臣干犯时讳,触忤龙鳞者何?念社稷之忧,欲报之于陛下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前辈墨迹:“送行文为诸友所强,极不欲作,出语輒犯时讳。”
分類:时忌
《漢語大詞典》:讳死(諱死)
(1).忌言死亡。 汉 刘向 说苑·正谏:“夫有生者不讳死……讳死者不可以得生。”
(2).避称死者的名。 清 李赓芸 炳烛编·讳名:“讳始於 周 ,然讳死而不讳生。”
分類:死者
《漢語大詞典》:掩讳(掩諱)
掩饰讳言。 郭沫若 《羽书集·持久抗战的必要条件》:“我们在这次的神圣抗战中,用不着掩讳,我们的伤亡是有相当数量的。”
分類:掩饰讳言
《漢語大詞典》:大讳(大諱)
(1).大禁忌。 汉 王充 论衡·四讳:“俗有大讳四。一曰讳西益宅。西益宅谓之不祥,不祥必有死亡。”三国志·吴志·孙奋传:“昔 汉 初兴,多王子弟,至於太彊,輒为不轨,上则几危社稷,下则骨肉相残,其后惩戒,以为大讳。”
(2).谓天子之死。《魏书·礼志三》:“伏惟远祖重光世袭,至有大讳之日,唯侍送梓宫者凶服,左右尽皆从吉。”《魏书·张彝传》:“及輦驾之返,膳御未和,续以大讳奄臻,四海崩慕。”
《國語辭典》:抵讳(抵諱)  拼音:dǐ huì
抵赖、隐瞒。《刘知远诸宫调。第一一》:「他垂双泪,骑马便归城内,甚你却抵讳,问我儿安乐存亡,刬地道不知。」元。郑廷玉《后庭花》第四折:「你休得要硬抵讳,休得要假疑惑。」
分類:隐瞒抵赖
《漢語大詞典》:不可讳(不可諱)
死的婉辞。战国策·魏策一:“ 公叔 ( 痤 )病,即不可讳,将奈社稷何?” 鲍彪 注:“死者,人之所不能避,故云。”汉书·司马迁传:“今 少卿 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 上雍 ,恐卒然不可讳。” 颜师古 注:“不可讳谓 安 死也。”
《漢語大詞典》:尤讳(尤諱)
犹大讳。指帝王等死亡。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八年:“ 魏 家故事,尤讳之后三月,必迎神於西,禳恶於北,具行吉礼。” 胡三省 注:“尤讳,犹云大讳也。尤,甚也;死者,人之所甚讳也。”
《骈字类编》:后讳(后讳)
公羊宋公慈父卒传何以不书葬盈乎讳也注襄公本以背殡不书其父葬至襄公身书葬则嫌霸业不成所覆者薄故复使身不书葬明当以前讳除背殡以后讳加微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