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穇稗
指穇与稗一类的粗劣谷物。明史·郁新传:“稻穀、薥秫二石五斗,穇稗三石,各准米一石。”
分類:粗劣谷物
《漢語大詞典》:笨窳
笨重粗劣。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八:“而官修战舰,笨窳不能放洋,转雇商船为剿捕之用。”
分類:笨重粗劣
《漢語大詞典》:敝绨恶粟(敝綈惡粟)
谓衣食粗劣。 宋 王安石 《祭范颍州文》:“翼翼公子,敝綈恶粟。”
分類:衣食粗劣
《國語辭典》:粗衣恶食(粗衣惡食)  拼音:cū yī è shí
粗劣的衣服与食物。形容生活清苦。如:「这一年来,他过著粗衣恶食的生活。」
《國語辭典》:粗衣粝食(粗衣糲食)  拼音:cū yī lì shí
粗糙的衣服和低劣的食物。形容生活清苦。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一五。梁母》:「粗衣粝食之外,所得施诸贫病。」也作「粝食粗衣」、「粗衣劣食」、「粗衣恶食」。
《國語辭典》:粗服乱头(粗服亂頭)  拼音:cū fú luàn tóu
头发蓬乱、衣服粗劣、不重修饰。比喻为不讲究诗文书画的章法而能自然高妙的写作态度。明。王世贞〈祝希哲小简〉:「书极潦草,中有结法,时时得佳字,岂晋人所谓裴叔则粗服乱头亦自好耶?」也作「乱头粗服」。
《國語辭典》:粗服乱头(麤服亂頭)  拼音:cū fú luàn tóu
服饰简陋,头发蓬乱。意谓不经修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
《漢語大詞典》:悭滥(慳濫)
谓钱币质量粗劣。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铸钱:“ 正嘉 中,民间用古钱。其后慳滥之极,至翦铁叶锡片伪为之。”
《漢語大詞典》:秫绌(秫絀)
谓妇女针线缝工的粗劣。史记·赵世家:“黑齿雕题,却冠秫絀, 大吴 之国也。”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战国策作‘秫缝’,絀亦缝紩之别名也。秫者,綦鍼也。古字多假借,故作‘秫絀’耳。此盖言其女功鍼缕之麤拙也。”参见“ 秫缝 ”。
《漢語大詞典》:秫缝(秫縫)
用长针缝纫。谓针线粗拙。战国策·赵策二:“黑齿雕题,鯷冠秫缝, 大吴 之国也。” 鲍彪 注:“秫、鉥通,长鍼也。以鉥缝之,言其制粗拙也。”
《漢語大詞典》:入草物
五代 前蜀 禁止珍奇之物出口,其粗劣之物入中原,谓之“入草物”。新五代史·唐臣传·李严:“初, 庄宗 遣 严 以名马入 蜀 ,市珍奇以充后宫。而 蜀 法严禁以奇货出 剑门 。其非奇物而出者,名‘入草物’。”参阅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
《國語辭典》:沙钱(沙錢)  拼音:shā qián
一种薄而粗劣的小铜钱。《宋史。卷二四三。后妃传下。哲宗昭慈圣献孟皇后传》:「时虔州府库皆空,卫军所给,惟得沙钱,市买不售。」也称为「沙皮子」。
《國語辭典》:沙壳子(沙殼子)  拼音:shā ké zi
一种质地粗劣的小铜钱。《官场现形记》第五回:「拿进来的钱可是不少,几时看见半个沙壳子漏在我手里?如今倒同我算起帐来了。」
《國語辭典》:沙钱(沙錢)  拼音:shā qián
一种薄而粗劣的小铜钱。《宋史。卷二四三。后妃传下。哲宗昭慈圣献孟皇后传》:「时虔州府库皆空,卫军所给,惟得沙钱,市买不售。」也称为「沙皮子」。
《漢語大詞典》:跙跙
(1).行不进貌。 汉 扬雄 《太玄·更》:“駟马跙跙,而更其御。”
(2).粗劣貌。 汉 扬雄 《太玄·闲》:“跙跙,闲于蘧除,或寝之庐。” 范望 注:“跙跙,恶貌也。”
分類:粗劣
《漢語大詞典》:苴服
粗劣的衣服。墨子·兼爱下:“昔者 晋文公 好苴服。” 孙诒让 间诂:“苴、粗字通,犹中篇云‘恶衣’。”
分類:粗劣衣服
《漢語大詞典》:芒屩布衣
形容穿着粗劣简朴。梁书·儒林传·范缜:“在 瓛 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屩布衣,徒行於路。”
《國語辭典》:劣蹶  拼音:liè jué
本指马不驯顺,后形容人的性情倔强。《西游记》第二○回:「大王,见食不食,呼为劣蹶。」也作「劣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