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葫芦笙(葫芦笙)  拼音:hú lú shēng
乐器名,吹管乐器。流行于中国大陆西南彝、佤、傣、怒等族居住地区。制法为将小葫芦挖空做音斗,细长部的顶端做吹口,穿透葫芦的腹部环列插入竹管。全长约三十公分。吹奏时,口吹葫芦细端,除按音孔发音外,再按住穿过葫芦底部的管口,可发出另外一个音。音色柔和,音量较小。可用于独奏、合奏和舞蹈的伴奏。古时也称为「瓢笙」。
《骈字类编》:右笙
曹植七启见左篪下
《漢語大詞典》:吹笙庙(吹笙廟)
仙人 王子乔 之庙。道家传说 王子乔 好吹笙,后登仙,曾语 桓良 于七月七日在 缑岭 ( 河南 偃师 境内)相见,至时果乘白鹤而至,于是立其祠于 缑氏山 下。见 汉 刘向 《列仙传》。 唐 许浑 《送萧处士归缑岭别业》诗:“ 緱山 住近吹笙庙, 湘水 行逢鼓瑟祠。”
《漢語大詞典》:洛宾笙(洛賓笙)
见“ 洛滨笙 ”。
《漢語大詞典》:洛滨笙(洛濱笙)
亦作“ 洛宾笙 ”。 语出 汉 刘向 列仙传·王子乔:“ 王子乔 者, 周灵王 太子 晋 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 伊 洛 之间。”后借指仙人吹笙声。 南朝 梁 刘孝绰 《酬陆长史倕》诗:“风传 凤臺 琯,云渡 洛宾 笙。” 唐 许敬宗 《游清都观寻沈道士得清字》诗:“或命 餘杭 酒,时听 洛滨 笙。”
分類:吹笙仙人
《漢語大詞典》:六笙
即六笙诗。 宋 郑樵 通志·总序:“古者丝竹,有谱无辞,所以《六笙》但存其名。”
《骈字类编》:三笙
仪礼三笙一和而成声注三人吹笙一人吹和尔雅云笙小者谓之和疏案尔雅云大笙谓之巢巢高大又云小者谓之和注云和小笙是也
《分类字锦》:银河吹笙(银河吹笙)
李商隐 银河吹笙诗 怅望银河吹玉笙。
分类:天河
《漢語大詞典》:银字笙(銀字笙)
古笙的一种。笙管上标有表示音调高低的银字。 五代 和凝 《山花子》词:“银字笙寒调正长,水纹簟冷画屏凉。玉腕重金扼臂,澹梳粧。”
《漢語大詞典》:义管笙(義管笙)
宋 代大乐所用的一种乐器。宋史·乐志一:“旧制,巢笙、和笙每变宫之际,必换义管,然难於遽易。乐工 单仲辛 遂改为一定之制,不復旋易,与诸宫调皆协。”文献通考·乐十一:“义管笙(二管十七簧), 宋 朝大乐所传之笙,并十七簧,旧外设二管,不定置,谓之义管,每变均易调则更用之,世俗之乐,非先王之制也。”
《分类字锦》:状掩笙簧(状掩笙簧)
司空曙 同张参军喜李尚书寄新琴诗 正声消郑卫,古状掩笙簧。
分类:
《分类字锦》:钟磬笙竽(钟磬笙竽)
拾遗记幽州之墟羽山之北有善鸣之禽人面鸟喙八翼一足毛色如雉行不践地名曰青鸐其声似钟磬笙竽也世语曰青鸐鸣时太平故盛明之世翔鸣薮泽音中律吕飞而不行
分类:偶字
《漢語大詞典》:钟笙(鍾笙)
乐钟声和相应和的笙乐。周礼·春官·笙师:“凡祭祀、饗射,共其钟笙之乐,燕乐亦如之。” 郑玄 注:“钟笙,与钟声相应之笙。” 孙诒让 正义:“注云‘钟笙与钟声相应之笙’者,谓作乐时,下管、笙奏、閒歌、合乐诸节,皆钟笙并奏,笙之声应钟之均,是谓钟笙之乐。”
《漢語大詞典》:乌笙(烏笙)
黑色的竹席。南史·贼臣传·侯景:“是时, 景 土山成,城内土山亦成……山起芙蓉层楼,高四丈,饰以锦罽,捍以乌笙。”
分類:黑色竹席
《分类字锦》:随分笙歌(随分笙歌)
韩琦 重九会光化二园诗 随分笙歌行乐处,菊花萸子更宜人。
分类:重阳
《分类字锦》:桃笙籧笛
杨维桢 方竹赋 桃笙籧笛,织翠生风。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