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休戚与共(休戚與共)  拼音:xiū qī yǔ gòng
彼此关系密切,忧愁喜乐、祸害幸福都关联在一起。《明史。卷二八○。瞿式耜传》:「臣与主上患难相随休戚与共,不同他臣。」
《国语辞典》:乱作萧墙(乱作萧墙)  拼音:luàn zuò xiāo qiáng
比喻祸患起于自家内部。参见「祸发萧墙」条。《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赞曰》:「秦将吏外畔,贼臣内发,乱作萧墙,祸成二世。」
《国语辞典》:潜身远祸(潜身远祸)  拼音:qián shēn yuǎn huò
隐藏身驱,远避祸患。《儿女英雄传》第一六回:「再让他就如妙手空空儿一般报了仇,竟有那本领潜身远祸,她又是个女孩儿家,难道还披发入山不成?」
《国语辞典》:后患无穷(后患无穷)  拼音:hòu huàn wú qióng
日后的祸患,将永无断绝之日。如:「这件事必须从根本澈底解决,否则后患无穷。」
分类:祸患断绝
《国语辞典》:祸来神昧(祸来神昧)  拼音:huò lái shén mèi
祸患临头,神志就杂乱不清。《资治通鉴。卷二八六。后汉纪一。高祖天福十二年》元。胡三省。注:「鄙语有之:『福至心灵,祸来神昧。』」
《国语辞典》:祸不妄至(祸不妄至)  拼音:huò bù wàng zhì
祸患不会无故的降临。《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传》:「谏者福也,谀者贼也。人主听谀,是愚惑也。虽然,祸不妄至,福不徒来。」
《国语辞典》:祸福靡常(祸福靡常)  拼音:huò fú mǐ cháng
祸患与福分没有一定的法则。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一○出:「祸福靡常,喜悲交集。」也作「祸福无常」。
《国语辞典》:祸福无常(祸福无常)  拼音:huò fú wú cháng
祸患与福分没有一定的法则。明。孙梅锡《琴心记》第三九出:「祸福无常,忧喜难定。」也作「祸福靡常」。
《国语辞典》:引虎入羊群  拼音:yǐn hǔ rù yáng qún
将老虎引入羊群中。比喻自取祸患。《三国演义》第七回:「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乳哺,立可饿死。奈何欲以州事委之?此引虎入羊群也。」
《国语辞典》:先天下之忧而忧(先天下之忧而忧)  拼音:xiān tiān xià zhī yōu ér yōu
语本《孟子。梁惠王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在天下人还没察觉祸患而感到忧虑之前,就事先忧虑筹划。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国语辞典》:不著家人,弄不得家鬼  拼音:bù zháo jiā rén,nòng bù dé jiā guǐ
(谚语)如果不是内奸,不会从内部生祸患。《金瓶梅》第四七回:「常言道:『不著家人,弄不得家鬼。』这苗青深恨家主苗天秀,日前被责之仇,一向要报无由。」
《国语辞典》:言出患入  拼音:yán chū huàn rù
随便说话,容易招致祸患。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九○。连珠》:「言出患入,言失身亡,故圣人当言而惧,发言而忧,常如临危履冰,以大居小,以富居贫。」
《国语辞典》:为民除患(为民除患)  拼音:wèi mín chú huàn
替人民除去祸患。南朝宋。明帝〈与诸方镇及诸大臣诏〉:「为民除患,兄弟无复多人,弥应思吊不咸,益相亲信。」也作「为民除害」。
《国语辞典》:肘腋之忧(肘腋之忧)  拼音:zhǒu yì zhī yōu
肘,手肘。腋,腋窝。肘腋之忧比喻潜藏在身边的祸患。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六。内臣兼掌印厂》:「世宗神圣,以至今上,俱太阿在握,可无过虑。倘此例他日踵行,亦肘腋之忧也。」也作「肘腋之患」。
《国语辞典》:不得善终(不得善终)  拼音:bù dé shàn zhōng
人遭祸患横死,不得其天年。比喻没有好的下场。如:「他再如此做恶,总有一天会不得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