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杏眼圆睁(杏眼圆睁)  拼音:xìng yǎn yuán zhēng
多用以形容女子生气时瞪大眼睛的神态。《大唐秦王词话》第六○回:「那公主桃腮喷火,杏眼圆睁,连忙打办齐整,带了彩女宫娥,自到金銮宝殿奏高祖去。」《老残游记》第一六回:「魏氏听了,抬起头来,柳眉倒竖,杏眼圆睁。」
《国语辞典》:一头撞死(一头撞死)  拼音:yī tóu zhuàng sǐ
1.誓言中诅咒自己的用语,以示决心。如:「如果我没有做到,就一头撞死。」
2.表示极度生气、失望或惭愧。如:「他这种作法,令人受不了,真想一头撞死。」
《国语辞典》:又急又气(又急又气)  拼音:yòu jí yòu qì
既焦急又生气。《红楼梦》第六八回:「我是『耗子尾上长疮,──多少脓血儿』,所以又急又气,少不得来找嫂子。」也作「又气又急」。
分类:焦急生气
《国语辞典》:又气又急(又气又急)  拼音:yòu qì yòu jí
既生气又心急。《文明小史》第五回:「柳知府先受了众绅士的排揎,接著洋人见面又勒逼他定要办人,真正弄得他左右为难,进退维谷,心上又气又急。」也作「又急又气」。
分类:生气心急
《国语辞典》:变嘴脸(变嘴脸)  拼音:biàn zuǐ liǎn
改变脸色。指生气。如:「他原先还不答应,是我变嘴脸说了,他才勉强同意。」《照世杯。卷三。走安南玉马换猩绒》:「你爹原不肯放你出去,是我变嘴脸的说了,他才依我。」
《国语辞典》:白面皮  拼音:bái miàn pí
生气翻脸。《西游记》第四一回:「趁早送出我师父,不要白了面皮。」
分类:生气翻脸
《国语辞典》:沉下脸(沉下脸)  拼音:chén xià liǎn
形容生气而变了脸色。《红楼梦》第二九回:「若是别人跟前,断不能动这肝火,只是黛玉说了这话,倒比往日别人说这话不同,由不得立刻沉下脸来。」
分类:生气脸色
《国语辞典》:躁杀(躁杀)  拼音:zào shā
气死、彆死。形容生气却无处发泄。《醒世姻缘传》第九回:「你这句话就躁杀我,你管我做什么?」
《国语辞典》:赶热灶(赶热灶)  拼音:gǎn rè zào
赶上正在生气的时候。《红楼梦》第七五回:「尤氏忙笑道:『我今儿是那里来的晦气,偏都碰著你姊妹们的气头儿上了。』探春道:『谁叫你赶热灶来了。』」
《国语辞典》:干鸟气(干鸟气)  拼音:gān niǎo qì
骂人的粗话。表示生气愤恨。《水浒传》第四二回:「干鸟气么!这个也去取爷,那个也去望娘,偏铁牛是土掘坑里钻出来的!」
《国语辞典》:嗔睨  拼音:chēn nì
因生气而侧目斜视。如:「谁惹他这样暴跳如雷,嗔睨众人?」
《国语辞典》:干鸟(干鸟)  拼音:gān niǎo
骂人的粗话,用以表示生气愤恨。《水浒传》第四回:「干鸟么!俺往常好酒好肉,每日不离口。」
《国语辞典》:唝嘴(唝嘴)  拼音:hǒng zuǐ
撅嘴、翘嘴。形容生气的样子。《西游记》第八○回:「八戒唝著嘴道:『师父,莫信这弼马温哄你!』」
分类:生气
《国语辞典》:赫吒  拼音:hè zhà
生气、愤怒的样子。《三国志。卷六一。吴书。陆凯传》:「贤良愤惋,智士赫吒。」
分类:生气愤怒
《国语辞典》:搬唇撅嘴(搬唇撅嘴)  拼音:bān chún juē zuǐ
搬弄唇舌,撅起嘴。形容生气的样子。如:「他的脾气不好,爸爸才说两句,他便搬唇撅嘴,忿忿不平。」《醒世姻缘传》第三回:「儿泪眼愁眉,养娘婢女,搬唇撅嘴。大眼看小眼,说了几句淡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