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璃 → 瓈璃”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琉璃珠  拼音:liú lí zhū
用扁青石为药料烧制成的彩色珠子。可做项鍊等艺品。如:「这项鍊上的琉璃珠绽放出的光彩,晶莹夺目。」
《漢語大詞典》:璃灯(璃燈)
即琉璃灯。 清 阎尔梅 《题大上方》诗:“阑珊锈锁猱轻弄,重迭璃灯蝠乱飞。”参见“ 琉璃灯 ”。
《國語辭典》:琉璃灯(琉璃燈)  拼音:liú lí dēng
玻璃制成的油灯。《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见佛前琉璃灯有火。」《儒林外史》第二回:「诸位都来看看,这琉璃灯内,只得半琉璃油!」
《国语辞典》:嵌玻璃  拼音:qiān bō li
将各种彩色玻璃以铅或铁条连接起来,使其成为绘画图案,嵌在窗上。中世纪哥德式教堂建筑使用最多。
分类:连接
《漢語大詞典》:琉璃榻
镶嵌着琉璃的榻。琉璃,一种半透明的类似玻璃的东西。榻,坐具。例如:移我琉璃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国语辞典》:玻璃版  拼音:bō li bǎn
一种照相制版。为复制图画或照片所使用的印刷版。十九世纪中期由德国人亚伯特发明。制版时,将阴片覆盖在涂有重铬酸钾盛光胶的厚玻璃上,进行曝光,再浸入温水中冲洗即成。属平版印刷,只能印黑白。因需靠手工制版,成本较高,但成品十分精细,多用于印刷美术品,手迹和重要文献,今少有人使用。也称为「珂罗版」、「阿胶版」。
《漢語大詞典》:颇瓈(頗瓈)
见“ 颇黎 ”。
《國語辭典》:颇黎(頗黎)  拼音:pǒ lí
玻璃。唐。温庭筠 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词:「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清。周济〈满庭芳。珍重经年〉词:「年年约,湔裙俊侣,沉醉碧颇黎。」
《漢語大詞典》:琉璃球
即玻璃球。比喻圆滑调皮的人。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哼,谁认得这一群琉璃球嘎杂子,我来的时候,老太爷还在当少爷呢。” 蒋子龙 《赤橙黄绿青蓝紫》:“一个女孩子怎么改造得了汽车队,把她派到那样一个嘎杂子、琉璃球聚集的地方,岂不是把她毁了吗!”
《國語辭典》:琉璃灯(琉璃燈)  拼音:liú lí dēng
玻璃制成的油灯。《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见佛前琉璃灯有火。」《儒林外史》第二回:「诸位都来看看,这琉璃灯内,只得半琉璃油!」
《国语辞典》:琉璃砖(琉璃砖)  拼音:liú lí zhuān
表面敷以琉璃烧制而成的砖头。多用来修筑宫殿或有纪念性的建筑。如:「这座宫殿是用青色琉璃砖砌成,色彩亮丽,气象庄严。」
《国语辞典》:水玻璃  拼音:shuǐ bō li
钠或钾的矽酸盐,以二氧化矽与碳酸钾或碳酸钠共熔之,得无色透明的黏液体,即为水玻璃。可涂于木材、用具或布上,乾后成玻璃状之膜,具耐火特性。
《国语辞典》:玻璃画(玻璃画)  拼音:bō li huà
一种西洋画。画法有四:(1)用彩色玻璃集嵌成画。(2)在高温状态下将釉药或与玻璃相容的玻璃粉、玻璃膏涂饰在玻璃版上。(3)利用转写纸网版印刷将绘制好的图画转印在玻璃版上。(4)以特殊涂料直接涂饰在玻璃版上。
《漢語大詞典》:玻瓈泉
泉名。亦名 六一泉 。在 安徽省 滁县 西南 醉翁亭 侧。 明 宋濂 《瑯琊山游记》:“亭( 醉翁亭 )侧有 玻瓈泉 。又名 六一泉 。”
《國語辭典》:玻璃纸(玻璃紙)  拼音:bō li zhǐ
用天然纤维素产生化学变化而制成的透明纸。具有柔韧、无孔眼、机械强度好的优点,并可染成各种颜色。广用于各种包装纸。
《漢語大詞典》:琉璃眼
茶名。 唐 李泌 《赋茶》逸句:“旋沫翻成碧玉池,添酥散出琉璃眼。” 宋 杨伯岩 《臆乘·茶名》:“茶之所产,六经载之详矣。独异美之名未备,若蟾背、虾鬚、鹊舌、蠏眼、瑟瑟尘、霏霏靄及鼓浪涌泉、琉璃眼、碧玉池,又皆茶事中天然偶字也。”
分類:茶名逸句
《分类字锦》:鱼照琉璃(鱼照琉璃)
苏辙 上元閒游诗 鱼照琉璃定几头。
分类:上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