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优旦(優旦)
戏曲旦角演员。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 洪復 , 泉州 同安 人,初为优旦,赐姓,拔以为将。丰姿娇艳如妇人,而勇冠三军。”
《漢語大詞典》:迎头好(迎頭好)
谓戏曲演员刚一出场亮相受到观众的喝采。 靳以 《下场》:“当着他每一次从门帘里出来,是不一定有人为他拉起帘子来,而且更不会如其他的角色一样,能够有‘迎头好’的。”
《國語辭典》:主角  拼音:zhǔ jué
1.文艺作品或戏剧、电影等表演中的主要角色。
2.主要人物。如:「他是整个事件的主角。」
《國語辭典》:抓哏  拼音:zhuā gén
北平方言。指演艺人员于表演时,依观众或同演者的行动、态度,临时编出有趣的动作或台词,以逗笑观众。
《漢語大詞典》:郑君里
(1911-1969)电影演员、导演。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毕业于南国艺术学院戏剧科。1932年从影。抗战时期任上海救亡演剧三队队长。1946年后任昆仑影业公司编导委员会委员。建国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影协理事。主演影片有《大路》《新女性》等。导演影片有《一江春水向东流》(与蔡楚生合作)、《乌鸦与麻雀》《林则徐》《聂耳》等。
《漢語大詞典》:张寿臣
(1899-1970)相声演员。北京人。1913年师从焦德海学艺,后与李德(艺名“万人迷”)合作,受李教益。艺术上博采众长,以沉稳、细致、幽默为特色。代表作有《小神仙》《化蜡扦》等。所演曲目编有《张寿臣单口相声选》《张寿臣笑话相声合编》等。
《國語辭典》:头套(頭套)  拼音:tóu tào
一种演员表演时的化妆用具,套在头上,按剧情的需要而有不同的款式。
《國語辭典》:娃娃生  拼音:wá wa shēng
古典戏剧中众多生角的一类,通常专演儿童或少年,一般由年少的演员扮演,也可由花旦兼演。
《漢語大詞典》:吴楚帆
(1911-1993)电影演员。福建泉州人。1932-1966年在香港主演二百五十余部影片,其中以《家》《春》《秋》《寒夜》为著名。曾创办华联影片公司、新潮影片公司。1966年后息影,移居加拿大。
《漢語大詞典》:误场(誤場)
戏剧等演出时,演员该上场而没有上场。 洪深 《歌女红牡丹》第十四本:“ 红牡丹 :我得快上园子去,今天一准误场了,又该罚包银啦。”
《國語辭典》:塌中  拼音:tā zhōng
伶人嗓音倒败,不能复原。
《漢語大詞典》:随缘乐
清末八角鼓演员。原名司瑞轩,北京人。满族。原为票友。曾根据聊斋志异《水浒》等自编曲词演唱,后贴出“随缘乐一人单弦八角鼓”海报,一人演唱,又吸收多种曲调加以改造为曲牌,使单弦自八角鼓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曲种。
《漢語大詞典》:唐槐秋
(1898-1954)戏剧活动家、演员、导演。湖南湘乡人。早年赴法国学习航空机械。1925年回国,参加南国社及广东戏剧研究所。1933年组织中国旅行剧团,演出中外名剧,对推动演剧职业化,提高话剧演出艺术水平有较大影响。
《漢語大詞典》:四功五法
戏曲演员唱、做、念、打四种表演功夫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的合称。是戏曲演员的基本功。
《漢語大詞典》:斯琴高娃
(1949- )电影演员。蒙古族。内蒙古昭乌达盟宁城人。女。1980年起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因主演《骆驼祥子》获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和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主演《似水流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演员奖。1986年定居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