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80,分46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帖报金泥
投泥玉
戊己往衔泥
杨花沾泥絮
云泥
浊泥清尘
紫泥(又作:紫泥封 ...)
词典
泥涂
泥沙
紫泥
如泥
春泥
泥滑
泥滓
冲泥
典故
帖报金泥


《开元天宝遗事》卷下〈天宝下·泥金帖子〉
新进士才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加书中,用报登科之喜。至文宗朝,遂寝削此仪也。
《开元天宝遗事》卷下〈喜信〉
新进士每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于家书中,至乡曲亲戚,例以声乐相庆,谓之喜信也。
典故
投泥玉


《淮南子》卷十六《说山训》
「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虽廉者弗释。」

例句

已休磨琢投泥玉,懒更经营买笑金。 刘损 愤惋诗三首之二

典故
戊己往衔泥


《博物志》
燕戊巳日不衔泥涂巢,此非才智,自然得之。
典故
杨花沾泥絮

相关人物
道潜(参寥子)


《宋人轶事汇编》卷二十〈禅林〉~20~
东坡守彭城,参寥往见之。坡遣官奴马盼盼索诗,参寥作绝句,有「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东风上下狂」之语,东坡曰:「予尝见柳絮落泥,私谓可入诗,偶未收拾,遂为此老所先。」
典故

《后汉书》卷八十三〈矫慎列传〉
仲彦足下:勤处隐约,虽乘云行泥,栖宿不同,每有西风,何尝不叹!盖闻黄老之言,乘虚入冥,藏身远遁,亦有理国养人,施于为政。」

例句

云泥势已绝,山海纳还通。 张九龄 和姚令公哭李尚书义

泥滓云霄至悬阔,渔翁不合见公卿。 方干 献浙东王大夫二首

每怜罹乱书犹达,所恨云泥路不通。 罗隐 寄酬邺王罗令公五首

典故
浊泥清尘


《昭明文选》卷二十三〈诗丙·哀伤·七哀诗〉~086~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馀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客子妻。君行踰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例句

浊水污泥清路尘,还曾同制掌丝纶。 韩愈 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


《太平御览》卷六百八十二〈仪式部三·玺〉~375~
东汉·卫宏《旧汉仪》:「皇帝六玺,皆白玉螭虎剑文曰: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凡六玺……皆以武都紫泥封,青布囊,白素里。」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上〉~22~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枳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杀之不祥。」乃以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三秦记》云紫泥水在今成州,《舆地志》云汉封诏玺用紫泥,则此水之泥也。」

例句

对案临青玉,窥书捧紫泥。 包佶 奉和常阁老晚秋集贤院即事寄赠徐薛二侍郎

紫泥方受命,黄石乃推贤。 徐知仁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荔枝卢橘沾恩幸,鸾鹊天书湿紫泥。 李商隐 九成宫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李白 玉壶吟

圣朝思贾谊,应降紫泥书。 李白 送别得书字

恩随紫泥降,名向白麻披。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夕拜忽辞青琐闼,晨装独捧紫泥书。 皇甫曾 送商州杜中丞赴任

独振儒风遇盛时,紫泥初降世人知。 许浑 送陆拾遗东归

《國語辭典》:泥涂(泥塗)  拼音:ní tú
1.泥泞的道路。《后汉书。卷六一。黄琼传》:「所谓抵金玉于沙砾,碎圭璧于泥涂。」唐。高适〈苦雨寄房四昆季〉诗:「泥涂拥城郭,水潦盘丘墟。」
2.比喻地位卑下。《左传。襄公三十年》:「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武之罪也,敢谢不才。」《三国志。卷一一。魏书。管宁传》:「昔绛县老人屈于泥涂,赵孟升之。」
3.比喻污浊。宋。范仲淹 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
《國語辭典》:泥沙  拼音:ní shā
1.泥土与沙子。
2.比喻沉沦于卑下。唐。虞世南〈门有车马客〉诗:「逢恩出毛羽,失路委泥沙。」
3.比喻东西轻贱不足惜。唐。杜牧〈阿房宫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國語辭典》:紫泥  拼音:zǐ ní
印泥。古人书函用泥封,并戳印以为凭信,汉天子用紫泥,故紫泥亦指诏书。唐。李白〈玉壶吟〉诗:「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国语辞典》:如泥  拼音:rú ní
1.比喻人酩酊大醉。如:「烂醉如泥」。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诗五首之二:「肯藉荒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明。周祈《名义考。卷六。人部。如柴如泥》:「南海有虫无骨,在水中则活,去水醉如一块泥,因名『泥』。人醉则肢体软如泥虫然。」
2.像泥土一样松软或没价值。如:「削铁如泥」、「价贱如泥」。唐。李益〈紫骝马〉诗:「歇鞍珠作汗,试剑玉如泥。」
《骈字类编》:春泥
唐 杜甫 后苦寒行二首 其一 玄猿口噤不能啸,白鹄翅垂眼流血。安得春泥补地裂。
唐 元稹 留呈梦得子厚致用 泉溜才通疑夜磬,烧烟馀暖有春泥。
唐 薛能 寄李频 环檐消旧雪,晴气满春泥。
唐 唐彦谦 春雨 庾郎盘马地,却怕有春泥。
宋 梅尧臣 闻王景彝雪中禖祀还 履带春泥重,驹回广野骄。
宋 陆游 感昔七首 其三 白帝城边莺乱啼,忆骑瘦马踏春泥。
《漢語大詞典》:泥滑
(1).泥泞。 唐 杜甫 《偪仄行赠毕曜》诗:“东家蹇驴许借我,泥滑不敢骑朝天。”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三:“飞机在头上周转,足下泥滑污湿。”
(2).鸟叫声。 清 陈维嵩 《小桃红·如皋冒天季自署信天翁向予索词因有此赠每句中俱暗用禽言及鸟名》词:“得过还须过,力作如何作,説甚饼焦,管他泥滑。”自注:“泥滑滑,禽言。”
分類:泥泞叫声
《國語辭典》:泥滓  拼音:ní zǐ
1.泥土灰尘。《宋史。卷二五七。吴廷祚传》:「城垒将坏,元扆躬涉泥滓,督工补塞。」
2.比喻污秽不洁。《历代名画记。卷一。论画六法》:「今之画人,笔墨混于尘埃,丹青和其泥滓,徒污绢素,岂曰绘画。」
3.比喻地位卑下。《文选。潘岳。西征赋》:「或被发左衽,奋迅泥滓。」
4.比喻尘世、俗世。唐。杜甫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若耶溪云门寺,吾独胡为在泥滓,青鞋布袜从此始。」
《漢語大詞典》:冲泥(衝泥)
谓踏泥而行,不避雨雪。 唐 杜甫 《崔评事弟许迎不到走笔戏简》诗:“虚疑皓首衝泥怯,实少银鞍傍险行。” 宋 苏轼 《是日宿水陆寺寄北山清顺僧》诗之二:“披榛觅路衝泥入,洗足关门听雨眠。” 明 文徵明 《同王履约过道复东堂邀道复履约同作》诗:“推脱尘缘意绪佳,衝泥先到故人家。” 清 王士禛 《答谢方山》诗:“酒车冒雪远衝泥,尺素殷勤 谢傅 题。”
《國語辭典》:云泥(雲泥)  拼音:yún ní
云在天,泥在地。比喻地位高下悬殊。唐。白居易〈奉和裴令公三月上巳日游太原龙泉忆去岁禊洛见示之作〉诗:「鹏背负天龟曳尾,云泥不可得同游。」
分類:相去
《國語辭典》:紫泥封  拼音:zǐ ní fēng
汉代帝王用紫印泥封书信。后以紫泥封指诏书。明。高明《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九重天上声名动,紫泥封已传丹凤。」
《漢語大詞典》:紫泥书(紫泥書)
指皇帝诏书。 南朝 梁 刘孝威 《半渡溪》诗:“制赐文犀节,驛报紫泥书。” 唐 白居易 《和钱员外禁中夙兴见示》:“坐卷朱里幙,看封紫泥书。”参见“ 紫泥 ”。
分類:诏书帝王
《漢語大詞典》:紫泥书(紫泥書)
指皇帝诏书。 南朝 梁 刘孝威 《半渡溪》诗:“制赐文犀节,驛报紫泥书。” 唐 白居易 《和钱员外禁中夙兴见示》:“坐卷朱里幙,看封紫泥书。”参见“ 紫泥 ”。
分類:诏书帝王
《國語辭典》:紫泥  拼音:zǐ ní
印泥。古人书函用泥封,并戳印以为凭信,汉天子用紫泥,故紫泥亦指诏书。唐。李白〈玉壶吟〉诗:「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漢語大詞典》:紫泥诏(紫泥詔)
即紫泥书。 唐 李白 《王壶吟》:“凤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称觴登御筵。”亦省称“ 紫詔 ”。 南唐 李中 《送阎侍御归阙》:“羡君乘紫詔,归路指通津。” 清 孙雨林 《皖江血·刺恩》:“亲厚禄,恩承紫詔;镇 长江 ,位冠羣僚。”参见“ 紫泥书 ”。
《漢語大詞典》:紫泥书(紫泥書)
指皇帝诏书。 南朝 梁 刘孝威 《半渡溪》诗:“制赐文犀节,驛报紫泥书。” 唐 白居易 《和钱员外禁中夙兴见示》:“坐卷朱里幙,看封紫泥书。”参见“ 紫泥 ”。
分類:诏书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