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573,分10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典故(续上)
河间礼乐(又作:河间经术)
河间献雅
河老
河梁
河清人寿
河水有清日(又作:河清 ...)
河清颂
恒河沙(又作:恒河沙数 河沙)
河上仙翁(又作:河上公)
河朔余酲
河西诏
河阳花
河阳衰鬓
河尹与孔融
寻河(又作:河源)
典故
河间礼乐
 
河间经术

相关人物
刘德(河间献王)


《汉书》卷五十三〈景十三王列传·河间献王刘德〉~240~
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繇是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或有先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故得书多,与汉朝等。是时,淮南王安亦好书,所招致率多浮辩。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注疏》、《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其学举六艺,立《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修礼乐,被服儒术,造次必于儒者。山东诸儒多从而游。武帝时,献王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诏策所问三十馀事。其对推道术而言,得事之中,文约指明。

例句

子建文笔壮,河间经术存。 杜甫 别李义

枚乘文章老,河间礼乐存。 杜甫 奉汉中王手札

典故
河间献雅


《汉书》卷五十三〈景十三王列传·河间献王刘德〉~240~
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繇是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或有先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故得书多,与汉朝等。是时,淮南王安亦好书,所招致率多浮辩。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其学举六艺,立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修礼乐,被服儒术,造次必于儒者。山东诸儒多从而游。武帝时,献王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诏策所问三十馀事。其对推道术而言,得事之中,文约指明。
典故
河老


《太平广记》卷十〈神仙十·河上公〉~66~
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字,汉文帝时,公结草为庵于河之滨。帝读老子经,颇好之,敕诸王及大臣皆诵之。有所不解数事,时人莫能道之。闻时皆称河上公解老子经义旨,乃使赍所不决之事以问。公曰:「道尊德贵,非可遥问也。」帝即幸其庵,躬问之。帝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域中‘四大’,王居其一。子虽有道,犹朕民也,不能自屈,何乃高乎?」公即抚掌坐跃,冉冉在虚空中,去地数丈,俯仰而答曰:「馀上不至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臣之有?」帝乃下车稽首曰:朕以不德,忝统先业,才小任大,忧于不堪。虽治世事而心敬道,直以暗昧,多所不了,唯愿道君有以教之。公乃授素书二卷与帝曰:「熟研之,此经所疑皆了,不事多四矣,勿以示非其人。」言毕,失其所在。须臾,云雾晦冥,天地泯合。帝甚贵之。论者以为文帝好老子之言,世不能尽通,故神人特下教之。而恐汉文心未至信,故示神变。所谓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耶。
典故
相关人物
李陵


《昭明文选》卷二十九〈诗己·杂诗上·与苏武诗三首〉~353~
〈与苏武诗三首〉其三:「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

例句

落花如便去,楼上即河梁。 唐彦谦 春残

河梁暮相遇,草草不复言。 孟郊 感怀

古贤犹怆河梁别,未可匆匆便解携。 方干 送郑台处士归绛岩

从来此地黄昏散,未信河梁是别离。 李商隐 曲池

北风河梁上,四野愁云繁。 李益 杂曲

同心真石友,写恨蔑河梁。 杜牧 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诗十八韵

明朝又与白云远,自古河梁多别离。 权德舆 埇桥达奚四于十九陈大三侍御夜宴叙各赋二韵

㪷酒上河梁,惊魂去越乡。 武元衡 送寇侍御司马之明州

嵩岳望中常待我,河梁欲上未题诗。 贾岛 欲游嵩岳留别李少尹益

门外便伸千里别,无车不得到河梁。 贾岛 送别


《春秋左传正义》卷三十〈襄公·传八年〉~52~
冬。楚子囊伐郑。讨其侵蔡也。子驷。子国。子耳。欲从楚。子孔。子蟜。子展。欲待晋。子驷曰。周诗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兆云询多。职竞作罗。谋之多族。民之多违。事滋无成。民急矣。姑从楚以纾吾民。晋师至。吾又从之。敬共币帛。以待来者。小国之道也。牺牲玉帛。待于二竟。以待彊者。而庇民焉。寇不为害。民不罢病。不亦可乎。
典故
千年一清
 
千年水未清
 
河水有清日
   
河浊
 
黄河一代清
 
黄河千年一清
 

《易纬·乾凿度下》
天之将降嘉瑞应,河水清三日
《拾遗记》卷一〈高辛〉
又有丹邱,千年一烧,黄河千年一清,至圣之君,以为大瑞。

例句

从今亿万岁,不见河浊时。 刘驾 祝河水

人间知几代,今日见河清。 张说 东都酺宴

望断长安故交远,来书未说九河清。 徐夤 酒醒

河清海宴不难睹,我皇已上升平基。 郑嵎 津阳门诗

渴日候河清,沉忧催暮齿。 钱起 广德初銮驾出关后登高愁望二首

虽遇河清圣,惭非岳降贤。 韩偓 感事三十四韵

典故
相关人物
鲍照


《宋书》卷五十一〈宗室列传·临川王刘道规·子义庆义庆子烨、衍〉~477~
鲍照字明远,文辞赡逸,尝为古乐府,文甚遒丽。元嘉中,河、济俱清,当时以为美瑞,照为《河清颂》,其序甚工。

例句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杜甫 洗兵马

典故 
恒沙劫
   

《神会语录·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一卷》~59~
是故《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云:「举恒河中沙,一沙为一恒河,尔许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不如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如此功德胜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昭明文选》卷五十九〈碑文下墓志·碑文下·头陀寺碑文〉~2539~
唐·李善注引《毛诗》曰:「奄有龟、蒙,遂荒大东。」又引《法华经》曰:「其佛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土。又曰:如来以智慧方便,于三界火宅,拔济众生。」
典故
河上仙翁
 
相关人物
刘恒(汉文帝)
 
河上公

参考典故
经传拱汉皇


晋·葛洪《神仙传》卷三《河上公》
汉文帝往见河上公,「公既抚掌坐跃,冉冉在虚空中,去地数丈,俯仰而答曰:『予上不至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臣之有?』帝乃下车稽首。……公乃授素书二卷与帝,曰:『……勿以示非其人。』言毕失其所在。须臾云雾晦冥,天地泯合。帝甚贵之。论者以为文帝好《老子》之言,世不能尽通,故神人特下教之。」

例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崔曙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河上喜相得,壶中趣每同。 李白 赠卢徵君昆弟

逍遥自在蒙庄子,汉主徒言河上公。 赵彦昭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典故
河朔余酲

相关人物
曹丕(魏文帝)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三国文》卷八〈曹丕·典论·酒诲〉~095~
荆州牧刘表,跨有南土,子弟骄贵,并好酒。为三爵,大曰伯雅,次曰中雅,小曰季雅。伯雅受七胜,中雅受六胜,季雅受五胜。又设大针于杖端。客有醉酒寝地者,辄以劖刺之,验其醉醒,是酷于赵敬侯以筒酒灌人也。大驾都许,使光禄大夫刘松北镇袁绍军,与绍子弟日共宴饮。松尝以盛夏三伏之际,昼夜酣饮极醉,至于无知,云以避一时之暑,二方化之。故南荆有三雅之爵,河朔有避暑之饮。
《新增月日纪古》卷之六上〈六月卷上·伏日〉~2085~
魏文《典略》:「大驾都许,使光禄大夫刘松北镇袁绍军,与绍子弟共饮宴,常以盛夏三伏之际,昼夜饮酒,至于无知,云以避一时之暑,故河朔有避暑饮。」
典故
河西诏

相关人物
窦融


《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窦融〉~798~
五年夏,遣长史刘钧奉书献马。先是,帝闻河西完富,地接陇、蜀,常欲招之以逼嚣、述,亦发使遗融书,遇钧于道,即与俱还。帝见钧欢甚,礼飨毕,乃遣令还,赐融玺书曰:「制诏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属国都尉:劳镇守边五郡,兵马精彊,仓库有蓄,民庶殷富,外则折挫羌胡,内则百姓蒙福。威德流闻,虚心相望,道路隔塞,邑邑何已!长史所奉书献马悉至,深知厚意。今益州有公孙子阳,天水有隗将军,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以此言之,欲相厚岂有量哉!诸事具长史所见,将军所知。王者迭兴,千载一会。欲遂立桓、文,辅微国,当勉卒功业;欲三分鼎足,连衡合从,亦宜以时定。天下未并,吾与尔绝域,非相吞之国。今之议者,必有任嚣效尉佗制七郡之计。王者有分土,无分民,自适己事而已。今以黄金二百斤赐将军,便宜辄言。」因授融为凉州牧。
典故
河阳花
 
相关人物
潘岳


《白氏六帖》卷二十一
潘岳为河阳令,种桃李花,人号曰:河阳一县花。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周文》卷九〈枯树赋〉~3927~
建章三月火。黄河千里槎。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
典故
河阳衰鬓


《晋书》卷五十五〈潘岳列传〉~500~
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人也。祖瑾,安平太守。父芘,琅邪内史。岳少以才颖见称,乡邑号为奇童,谓终贾之俦也。早辟司空太尉府,举秀才。……岳才名冠世,为众所疾,遂栖迟十年。出为河阳令,负其才而郁郁不得志。
典故
河尹与孔融

相关人物
孔融
 
李膺


《后汉书》卷七十〈孔融列传〉~226~
融幼有异才。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时河南尹李膺以简重自居,不妄接士宾客,敕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门者言之。膺请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众坐莫不叹息。太中大夫陈炜后至,坐中以告炜。炜曰:「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融应声曰:「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膺大笑曰:「高明必为伟器。」

例句

有客传河尹,逢人问孔融。 杜甫 奉寄河南韦尹丈人

典故
寻河
 
寻源
 
相关人物
张骞

参考典故
桃花源
 
张博望


《史记》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360~
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之。曰: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蒲陶酒。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有城郭屋室。其属邑大小七十馀城,可数十万。其兵弓矛骑射。其北则康居,西则大月氏,西南则大夏,东北则乌孙,东则扜矾、于窴。于窴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国。而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盐泽去长安可五千里。匈奴右方居盐泽以东,至陇西长城,南接羌,鬲汉道焉。……而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窴,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崙云。

例句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岑参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临海旧来闻骠骑,寻河本自有中郎。 崔融 从军行

君过湟中去,寻源未是赊。 李嘉祐 送崔夷甫员外和蕃

却得河源水,方应洗国雠。 李频 赠李将军

遥领短兵登陇首,独横长剑向河源。 李频 送边将

方丈涉海费时节,悬圃寻河知有无。 杜甫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传声看驿使,送节向河源。 杜甫 东楼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 杜甫 秦州杂诗二十首之八

河源收地心犹壮,笑向天西万里霜。 杨巨源 述旧纪勋寄太原李光颜侍中二首

今日鸣驺到嶓峡,还胜博望至河源。 羊士谔 赴资阳经嶓冢山

寻源不可到,耿耿复如何。 陈润 赋得秋河曙耿耿

泄井怀边将,寻源重汉臣。 骆宾王 西行别东台详正学士

候月恒持满,寻源屡凿空。 骆宾王 边城落日

《國語辭典》:河梁  拼音:hé liáng
跨河的桥梁。《列子。说符》:「孔子自卫反鲁,息驾乎河梁而观焉。」《文选。李陵。与苏武诗三首之三》:「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分類:桥梁送别
《漢語大詞典》:河清人寿(河清人壽)
古时传说 黄河 水千年一清,因以“河清人寿”极言人之长寿。 清 顾贞观 《金缕曲·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词之二:“但愿得、 河 清人寿。归日急繙行戍稾,把空名、料理传身后。”参见“ 河清难俟 ”。
分類:黄河长寿
《國語辭典》:河清难俟(河清難俟)  拼音:hé qīng nán sì
难以等待黄河的河水变为清澈。语本《左传。襄公八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后比喻时间漫长,难以等候。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铨选一官,河清难俟,遂玖授教职归矣。」
分類:时久
《國語辭典》:河清  拼音:hé qīng
1.语本《左传。襄公八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比喻时间漫长,难遇时机。唐。张说〈季春下旬诏宴薛王山池序〉:「河清难得,人代几何?」
2.黄河挟带大量泥沙,因而水色混浊,古人遂以河清为太平或圣君出世的祥兆。《文选。张衡。归田赋》:「徒临川而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
3.黄河水由黄浊变为清澈。《宋史。卷九四。河渠志四》:「近因野水冲荡沿汴堤岸,及河道淤浅,若止役河清,功力不胜,望俟农隙顾夫开修。」
《國語辭典》:河清难俟(河清難俟)  拼音:hé qīng nán sì
难以等待黄河的河水变为清澈。语本《左传。襄公八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后比喻时间漫长,难以等候。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铨选一官,河清难俟,遂玖授教职归矣。」
分類:时久
《漢語大詞典》:河清颂(河清頌)
宋书·鲍照传:“ 元嘉 中, 河 济 俱清,当时以为美瑞, 照 为《河清颂》,其序甚工。”后以“河清颂”泛指歌颂时世升平的作品。 唐 杜甫 《洗兵马》诗:“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國語辭典》:黄河清(黃河清)  拼音:huáng hé qīng
黄河因流经黄土高原而将大量泥砂冲刷入河,造成水色浑浊不堪,故以黄河清比喻罕见、难得的事情。《宋史。卷三一六。包拯传》:「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亦为天下太平,政治开明的祥瑞。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出:「今乃康熙二十三年,见了祥瑞一十二种。……蓂荚发,芝草生,海无波,黄河清。件件俱全,岂不可贺!」
《漢語大詞典》:恒沙(恆沙)
见“ 恆河沙数 ”。
《國語辭典》:恒河沙数(恆河沙數)  拼音:héng hé shā shù
印度恒河的沙多到不可计数。形容数量极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三。槐西杂志三》:「然则一家一灶神耳,又不识天下人家如恒河沙数,天下灶神亦当如恒河沙数。此恒沙数之灶神,何人为之?」简称为「恒沙」。
《漢語大詞典》:恒河沙(恆河沙)
见“ 恆河沙数 ”。
《國語辭典》:恒河沙数(恆河沙數)  拼音:héng hé shā shù
印度恒河的沙多到不可计数。形容数量极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三。槐西杂志三》:「然则一家一灶神耳,又不识天下人家如恒河沙数,天下灶神亦当如恒河沙数。此恒沙数之灶神,何人为之?」简称为「恒沙」。
《國語辭典》:恒河沙数(恆河沙數)  拼音:héng hé shā shù
印度恒河的沙多到不可计数。形容数量极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三。槐西杂志三》:「然则一家一灶神耳,又不识天下人家如恒河沙数,天下灶神亦当如恒河沙数。此恒沙数之灶神,何人为之?」简称为「恒沙」。
《漢語大詞典》:河沙
恒河 沙数。佛教以为佛世界如 恒河 沙数,多至不可胜数。见《金刚经·一体同观分》。 唐 黄滔 《丈六金身碑》:“谓之为有,则河沙、芥子之説,虚诞难测;谓之为无,则应现感通之事,寻常立验。”后用以形容数量多得无法计算。 宋 刘克庄 《贺新郎·戊戌寿张守》词:“福寿比、河沙难算。” 明 无名氏 《四贤记·社会》:“你身登九峯,河沙寿永,指示禪机,檀那跃踊。”
《漢語大詞典》:河上公
相传为 西汉 时道家。姓名不详。所传《老子注》,不见于汉书·艺文志,可能出于六朝人的伪托。 晋 葛洪 神仙传·河上公:“ 河上公 者,莫知其姓字。 汉文帝 时,公结草为庵于 河 之滨。帝读《老子经》颇好之……有所不解数事,时人莫能道之,闻时皆称 河上公 解《老子经》义旨,乃使齎所不决之事以问。” 唐 赵彦昭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逍遥自在 蒙 庄子 , 汉 主徒言 河上公 。” 清 姚鼐 《〈老子章义〉序》:“独有所谓 河上公 章句者,盖本流俗人所为,託於神仙之説,其分章尤不当理,而 唐 宋 以来莫敢易,独 刘知几 识其非耳。”
《漢語大詞典》:潘岳花
见“ 潘花 ”。
《漢語大詞典》:潘花
据 晋 潘岳 《闲居赋》载, 潘岳 曾为 河阳令 ,于县中满种桃李,后因以“潘花”为典,形容花美,或称赞官吏勤于政事,善于治理。 宋 梅尧臣 《县署丛竹》诗:“ 陶 柳应慙弱, 潘 花只竞红。”亦作“ 潘岳花 ”。 清 孙枝蔚 《赠钱塘县丞季孚公》诗:“颇胜 长江 簿,即看 潘岳 花。”
《國語辭典》:河源  拼音:hé yuán
1.特指黄河的发源地,位于青海省巴颜喀喇山东麓。《乐府诗集。卷四一。相和歌辞十六。南朝宋。鲍照。东武吟行》:「始随张校尉,召募到河源。」
2.河水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