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两舌(兩舌)  拼音:liǎng shé
搬弄是非、挑拨离间。汉。焦延寿《易林。卷一。夫》:「一簧两舌,妄言谋语,三奸成虎,曾母投杼。」
《漢語大詞典》:激诡(激詭)
(1).矫情立异。后汉书·独行传·范冉:“ 冉 好违时絶俗,为激诡之行。”三国志·魏志·和洽传:“古之大教,务在通人情而已。凡激诡之行,则容隐伪矣。” 清 刘大櫆 《潘在涧时文序》:“ 老聃 、 庄周 ,使为激诡; 商鞅 、 李斯 ,使为变乱。”
(2).标新立异。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中:“ 东坡 《雁词》云:‘拣尽寒枝不肯栖。’以其不栖木,故云尔;盖激诡之致,词人正贵如此。”
(3).毁誉过当。后汉书·班固传论:“若 固 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 李贤 注:“激,扬也;诡,毁也。”
《漢語大詞典》:知我罪我
孟子·滕文公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 孔子 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后用“知我罪我”表示别人对自己的毁誉。 宋 李之彦 《东谷所见》:“任意迅笔,言无忌讳,予所见与人所见未必尽合也。有见而喜,亦有见而怒,知我罪我,其惟此见乎!”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知我罪我,怜我杀我,悉听世人,不復能顾其后矣。”
分類:自己毁誉
《漢語大詞典》:訾美
犹言褒贬毁誉。新唐书·李延寿传:“其史於本国详,佗国略,往往訾美失传。”
分類:褒贬毁誉
《國語辭典》:呼牛呼马(呼牛呼馬)  拼音:hū niú hū mǎ
比喻是非本无一定的标准,毁誉随人而定,不加计较。语本《庄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苟有其实,人与之名而弗受,再受其殃。」也作「呼牛作马」。
《漢語大詞典》:朝夷暮蹠
早晨被誉为 伯夷 ,晚上被贬作 盗跖 。形容时论毁誉多变。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工部·邵上葵工部:“ 邵 之两年昌言,其是非未可定,然一人之身,朝 夷 暮 跖 ,亦可以观世变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