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死相  拼音:sǐ xiàng
1.骂人的话。如:「瞧瞧你这副死相,鬼见了你都怕。」
2.人死后的相貌。如:「张老太太生前乐善好施,故临终时面貌安详,死相庄严。」
《国语辞典》:死相枕藉  拼音:sǐ xiāng zhèn jiè
死去的人相互枕卧。形容死人很多。《明史。卷一八九。李文祥等传。赞曰》:「抗言极论,窜谪接踵,而来者愈多;死相枕藉,而赴蹈恐后。」也作「死者相枕」。
《漢語大詞典》:得死
(1).谓得人效死相助。汉书·朱博传:“已许 孔乡侯 有指。匹夫相要,尚相得死,何况至尊! 博 唯有死耳!”资治通鉴·汉哀帝建平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得死,谓得其死力。一曰:得其相为死也。”
(2).谓得善终。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客问 浮休子 曰:﹞‘ 郑愔 为选部侍郎何如?’答曰:‘ 愔 猖獗小子,狡猾庸人也……既无雅量,终是凡材,以此求荣,得死为幸。’后果谋反伏诛。”
《漢語大詞典》:相死
谓以死相救。国语·齐语:“故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昼战目相见,足以相识,其欢欣足以相死。” 韦昭 注:“致死以相救。”
分類:死相相救
《漢語大詞典》:投殒(投殞)
投身殒命。谓以死相报。梁书·袁昂传:“窃以一飡微施,尚復投殞;况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唯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所以踌躇,未遑荐璧。”资治通鉴·齐和帝中兴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投殞,言投命殞身也。”
《漢語大詞典》:死身分
詈词。 元 代俗语。犹言死相、死样子。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乔嘴脸、腌躯老、死身分,少不得有家难奔。”
《国语辞典》:天人永隔  拼音:tiān rén yǒng gé
生死相别离,永远不能再见面。如:「天人永隔,哀恸逾恒。」
《国语辞典》:阴阳间隔(阴阳间隔)  拼音:yīn yáng jiàn gé
生死相互隔开。《红楼梦》第四三回:「若芳魂有感,香魄多情,虽然阴阳间隔,既是知己之间,时常来望候二爷,未尝不可。」
死相
【佛学大辞典】
(杂语)验人之死相,知善恶之生处,大小乘论之通说也。智度论曰:「恶业人风大先去故身动,火大先去故身热,善行人地大先去故身静,水大先去故身冷。」唯识论三曰:「又将死时,由善恶业下上身分冷触渐起。」同述记四本曰:「世亲无性摄论皆云:善业从下冷,恶业从上冷,由生胜处恶趣别故。瑜伽第一云:随下上冷,后至于心。斯处初生,最后舍故。」俱舍论十曰:「于命终位于何身分中识最后灭?顿命修者,意识身根欻然总灭。若渐死者,往下人天于足脐心如次识灭。谓随恶趣,说名往下,彼识最后于足处灭。若往人趣,识灭于脐。若往生天,识灭心处。诸阿罗汉,说名不生。彼最后心,亦心处灭。」诸经要集十九依瑜伽论立死相之六验:「一验生人中,若作善之人将死时,先自足冷至脐,脐上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人中。二验生天上,若作善之人,头顶皆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天上。三验生饿鬼,若自顶冷至脐,腰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饿鬼中。四验生畜趣,若自顶冷至膝,膝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畜趣中。五验生地狱,若自顶冷至足,足底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地狱中。六验入涅槃,若罗汉圣人入涅槃,或心或顶数日皆温者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人死亡时的相状。由死亡时的相状可以验知其人将来投生之处。瑜伽论立死相有六验,即一、若作善之人将死时,先自足冷至脐,脐上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人中;二、若作善之人,头顶皆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天上;三、若自顶冷至脐,腰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饿鬼中;四、若自顶冷至膝,膝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畜趣中;五、若自顶冷至足,足底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地狱中;六、若罗汉圣人要入涅槃,或心或顶数日皆温。
五种死相
【佛学次第统编】
人死时面上现五种色可辨其趣处:
一、黑色地狱相。  二、青色畜生相。  三、黄色饿鬼相。
四、常色人相。   五、鲜花色天相。
生死相续
【佛学次第统编】
问:「虽有内识,而无外缘,由何有情生死相续?」答:「生死相续,由内因缘,不待外缘,故唯有识。盖界内分段生死,由有漏善不善业种子为因,烦恼障种以为助缘,招于六道身命粗异熟果。前尽后生,即彼界外不思议变易生死,亦由无漏有分别业种子为因,所知障种以为助缘。感于三种意生身,细异熟果,前后改转,是则二种生死。皆由内识惑业所感,何藉外缘哉!」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