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101,分14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典故(续上)
木鸡备德
木尽天年
木君青旂
木客歌
木兰征戍女
木兰徵戍女
木偶人
木人歌舞
木人骑土牛
木石生怪
木天
木叶下君山
蟠木
平泉草木
搴木末
典故
木鸡备德

相关人物
纪渻子


《庄子》外篇·卷七上《达生》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唐·成玄英疏:「神识安閒,形容审定,遥望之者,其犹木鸡,不动不惊,其德全具,他人之鸡,见之反走,天下无敌,谁敢应乎!」

例句

木鸡方备德,金马正求贤。 张祜 送韦正字㭊贯赴制举

典故
木尽天年

相关人物
庄子

参考典故
木雁


《庄子集释》卷七上〈外篇·山中木〉~668~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

例句

虫全性命缘无毒,木尽天年为不才。 白居易 闲卧有所思二首

典故
木君青旂


《吕氏春秋·纪部》卷一〈孟春纪·孟春〉~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太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候雁北。天子居青阳左,乘鸾辂,驾苍龙,载青旂,衣青衣,服青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是月也,以立春。先立春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斋。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庆赐遂行,无有不当。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忒,无失经纪,以初为常。」汉·高诱注:「太皞,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之号,死,祀于东方,为木德之帝。……句芒,少皞氏之裔子曰重,佐木德之帝,死为木官之神……旂,旗名,交龙为旂,载者若今之鸡翘车是也。服,佩也。所衣佩玉皆青者,顺木色也。」

例句

消息东郊木帝回,宫中行乐有新梅。 李商隐 隋宫守岁

典故
木客歌

相关人物
勾践


《吴越春秋》卷九〈句践阴谋外传·勾践十年〉~23~
种曰:「吴王好起宫室,用工不辍。王选名山神材,奉而献之。」越王乃使木工三千馀人,入山伐木,献之吴,一年,师无所幸,作士思归,皆有怨望之心,而歌〈木客〉之吟。一夜,天生神木一双,大二十围,长五十寻,阳为文梓,阴为缏楠。……乃使大夫种献之于吴王。
《水经注》卷四十〈渐江水、斤江水、●江以南至日南郡二十水,禹贡山水泽地所在·渐江水〉3305~
浙江又径越王允常冢北,冢在木客村。耆彦云:句践使工人伐荣楯,欲以献吴,久不得归,工人忧思,作《木客吟》,后人因以名地。句践都琅邪,欲移允常冢,冢中生分风,飞沙射人,人不得近。句践谓不欲,遂止。
典故
木兰征戍女


《乐府诗集》卷二十五〈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十二首·木兰诗二首〉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彊。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典故
木兰徵戍女

相关人物
木兰


《乐府诗集》卷二十五《梁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古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彊。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例句

见说木兰征戍女,不知那作酒边花。 徐凝 和白使君木兰花

典故
相关人物
苏代


《战国策》卷十《齐策三》
孟尝君将入秦,止者千数而弗听。苏秦欲止之,孟尝曰:「人事者,吾已尽知之矣;吾所未闻者,独鬼事耳。」苏秦曰:「臣之来也,固不敢言人事也,固且以鬼事见君。」……谓孟尝君曰:「今者臣来,过于淄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岑之土也,挺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士偶人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今秦四塞之国,譬若虎口,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孟尝君乃止。

例句

且求容立锥头地,免似漂流木偶人。 白居易 卜居

典故
怒偃师
 
木人歌舞


《列子集释》卷五〈汤问篇〉~79~
周穆王西巡狩,越昆崙,不至弇山。反还,未及中国,道有献工人名偃师,穆王荐之,问曰:「若有何能?」偃师曰:「臣唯命所试。然臣已有所造,愿王先观之。」穆王曰:「日以俱来,吾与若俱观之。」越日偃师谒见王。王荐之,曰:「若与偕来者何人邪?」对曰:「臣之所造能倡者。」穆王惊视之,趣步俯仰,信人也。巧夫顉其颐,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王以为实人也,与盛姬内御并观之。技将终,倡者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侍妾。王大怒,立欲诛偃师。偃师大慑,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会革、木、胶、漆、白、黑、丹、青之所为。

例句

不须看尽鱼龙戏,终遣君王怒偃师。 李商隐 宫妓

犀烛江行见鬼神,木人登席呈歌舞。 李端 杂歌

典故
木人骑土牛


《苏轼诗集》卷二十五〈云师无著自金陵来,见余广陵,且遗余〈支遁鹰马图〉。将归,以诗送之,且还其画〉
道人自嫌三世将,弃家十年今始壮。玉骨犹寒富贵馀,漆瞳已照人天上。去年相见古长干,众中矫矫如翔鸾。今年过我江西寺,病瘦已作霜松寒。朱颜不办供岁月,风中蒿火汤中雪。好问君家黄面翁,乞得摩尼照生灭。莫学王郎与支遁,臂鹰走马怜神骏。还君画图君自收,不如木人骑土牛。清·王文诰案:「句谓画鹰马,无所用也。」
《苏轼诗集》卷二十五〈梅圣俞诗集中有毛长官者,今于潜令国华也。圣俞没十五年,而君犹为令,捕蝗至其邑,作诗戏之〉
诗翁憔悴老一官,厌见苜蓿堆青盘。归来羞涩对妻子,自比?鱼缘竹竿。今君滞留生二毛,饱听衙鼓眠黄䌷。更将嘲笑调朋友,人道猕猴骑土牛。愿君恰似高常侍,暂为小邑仍刺史。不愿君为孟浩然,却遭明主放还山。宦游逢此岁年恶,飞蝗来时半天黑。羡君封境稻如云,蝗自识人人不识。
典故
木石生怪


《国语》卷五〈鲁语下·季桓子穿井获羊〉~20~
季桓子穿井,获如土缶,其中有羊焉。使问之仲尼曰:「吾穿井而获狗,何也?」对曰:「以丘之所闻,羊也。丘闻之:木石之怪曰夔、魍魉。,水之怪曰龙、罔象,土之怪曰羵羊。」三国吴·韦昭注:「木石谓山也。或云夔,一足,越人谓之山缫也。或言独足魍魉,山精,好学人声而迷惑人也。」

例句

木石生怪变,狐狸骋妖患。 韩愈 谢自然诗

典故

《梦溪笔谈》卷二十四〈校證·杂志一〉~765~
内阁诸司舍惟秘书阁最宏壮,穹窿高敞,谓之木天。
典故
木叶下君山
 
秋风袅


《楚辞补注》卷二〈九歌·湘夫人〉~64~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典故

《史记》卷八十三《邹阳列传》
邹阳者,齐人也。游于梁,与故吴人庄忌夫子、淮阴枚生之徒交。上书而介于羊胜、公孙诡之閒。胜等嫉邹阳,恶之梁孝王。孝王怒,下之吏,将欲杀之。邹阳客游,以谗见禽,恐死而负累,乃从狱中上书曰:『……蟠木根柢,轮囷离诡,而为万乘器者。何则?以左右先为之容也。』」唐·颜师古注:「蟠木,屈曲之木也。」

例句

蟠木为我身,始得全天年。 孟郊 山老吟

蟠木无匠伯,终年弃山樊。 钱起 初黄绶赴蓝田县作

汉家贤相重英奇,蟠木何材也见知。 钱起 同程九早入中书

丛兰齐稚子,蟠木老潜夫。 钱起 山斋读书寄时校书杜叟

典故
平泉草木


《太平广记》卷四百五〈宝六·奇物·李德裕〉~327~
李德裕在文宗武宗朝。方秉相权,威势与恩泽无比。每好搜掇殊异,朝野归附者,多求宝玩献之。常因暇日休浣,邀同列宰辅及朝士晏语。时畏景●曦,咸有郁蒸之苦。轩盖候门,已及亭午,缙绅名士,交扇不暇。时共思憩息于清凉之所。既延入小斋,不觉宽敞。四壁施设,皆有古书名画,而炎铄之患未已。及列坐开樽,烦暑都尽。良久,觉清●凛冽,如涉高秋。备设酒肴,及昏而罢。出户则火云烈日,熇然焦灼。有好事者。求亲信察问之。云。此日以金盆贮水。浸白龙皮。置于坐末(龙皮有新罗僧得自海中,海旁居者,得自鱼尾,有老人见而识之,僧知李好奇,因以金帛赎之,又暖金带壁尘簪,皆希世之宝,及李南迁,悉于恶溪沉溺,使昆仑没取之云在鳄鱼穴中,竟不可得矣,旁原作劳,恶原作思,据明抄本改)。东都平泉庄,去洛城三十里,卉木台榭,若造仙府。有虚槛,前引泉水,潆回疏凿,像巴峡洞庭十二峰九派,迄于海门,江山景物之状。竹间竹径,有平石,以手摩之,皆隐隐云霞龙凤草树之形。有鱼肋骨一条。长二丈五尺八其上刻云,会昌二年,海州送到(庄东南隅,即征士韦楚老拾遗别墅,楚老风韵高邈。雅好山水,李居廊庙日。以白衣累擢谏署。后归平泉。造门访之,楚老避于山谷间,远其势也,)初德裕之营平泉也,远方之人,多以土产异物奉之,求数年之间,无所不有。时文人有题平泉诗者,陇右诸侯供语鸟,日南太守送名花(「名花」原作「花钱」,据明抄本、陈校本改)。威势之使人也。
典故
搴木末


《楚辞补注》卷二〈九歌·湘君〉~62~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宋·朱熹集注:「薜荔缘木,而今采之水中;芙蓉在水,而今求之木末,既非其处,则用力虽勤而不可得。」
《國語辭典》:木偶人  拼音:mù ǒu rén
1.用木头雕刻成的人偶。《隋书。卷五八。列传。柳䛒》:「于是命匠刻木偶人施机关,能坐起拜伏。」《旧唐书。卷一三一。列传。李勉》:「部人有父病,以蛊道为木偶人,署勉名位,瘗于其陇。」
2.比喻呆立没有任何动作的人。如:「一听到好友猝死的讯息,他就成了木偶人,动也不动。」
《國語辭典》:木天  拼音:mù tiān
1.木制的天棚。
2.翰林院的别称。参见「翰林院」条。
3.宏敞高大的木制建筑物。
《國語辭典》:蟠木  拼音:pán mù
盘屈的大木。唐。白居易 答马侍御见赠诗:「蟠木讵堪明主用,笼禽徒与故人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