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38,分13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可敬
敬畏
敬宗
敬礼
笃敬
敬慎
持敬
圣敬
敬授
敬止
敬奉
敬哉
敬仰
居敬
敬服
《國語辭典》:可敬  拼音:kě jìng
值得敬佩。明。李贽〈复麻城人书〉:「以此见真正高阳酒徒之能知人下士,识才尊贤又如此,故吾以谓真正高阳酒徒可敬也。」《儒林外史》第四一回:「盐商富贵奢华,多少士大夫见了就销魂夺魄;你一个弱女子,视如土芥,这就可敬的极了!」
《國語辭典》:敬畏  拼音:jìng wèi
既恭敬又畏惧。《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及归家与妻言及,却与妻家有亲,是个极高洁古怪的女子,亲戚都是敬畏他的。」
《分类字锦》:敬宗
礼记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
分类:宗族
《國語辭典》:敬礼(敬禮)  拼音:jìng lǐ
1.行礼。《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此人乃公平日所折节敬礼者,何故忘之?」
2.送人的礼物。如;「老师,这是我们全班同学的敬礼,请务必收下。」
3.书信中的致敬用语。通常用于结尾处。
《漢語大詞典》:笃敬(篤敬)
(1).笃厚敬肃。《书·盘庚下》:“朕及篤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论语·卫灵公》:“言忠信,行篤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梁启超 《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则试以一家比一国,苟一家之中,子妇弟兄,各有本业,各有技能,忠信篤敬,勤劳进取,家未有不浡然兴者。”
(2).指笃厚诚敬之士。荀子·王制:“选贤良,举篤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
《國語辭典》:敬慎  拼音:jìng shèn
恭敬而戒慎小心。如:「为人要宽和,做事要敬慎。」《元史。卷三○。泰定帝本纪二》:「亦冀陛下敬慎修德,悯恤生民。」
《漢語大詞典》:持敬
持守恭敬之心。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造道必有门, 伊 洛 先觉以持敬为造道之门。”宋史·郑清之传:“进《十龟元吉箴》:一持敬,二典学。”
《分类字锦》:圣敬(圣敬)
诗汤降不迟圣敬日跻许敬宗 奉和秋暮言志应制诗 圣敬韬前哲,先天谅不违。
分类:圣哲
《漢語大詞典》:敬授
见“ 敬授人时 ”。
《國語辭典》:敬授人时(敬授人時)  拼音:jìng shòu rén shí
本指郑重其事的将历法交予百姓,使其掌握时令变化,不误农事。《书经。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后指皇帝向天下颁发历书,使天下遵行,不违农时,以求丰收。《元史。卷二四。仁宗本纪一》:「今遣礼部尚书乃马台等赍诏往谕,仍颁皇庆元年历日一本。卿其敬授人时,益修臣职,毋替尔祖事大之诚,以副朕不忘柔远之意。」也作「敬授民时」。
《漢語大詞典》:敬止
敬仰。止,语词。《诗·大雅·文王》:“穆穆 文王 ,於缉熙敬止。” 朱熹 集传:“止,语辞……言穆穆然 文王 之德,不已其敬如此,是以天命集焉。”北史·隋纪下·炀帝:“瞻望郊廛,缅怀敬止。”
分類:敬仰语词
《國語辭典》:敬奉  拼音:jìng fèng
1.恭敬地遵从与奉行。《左传。宣公十五年》:「后之人或者将敬奉德义,以事神人,而申固其命。」《宋史。卷四三七。儒林列传七。魏了翁》:「复为文谕以厚伦止讼,其民敬奉条教不敢犯。」
2.以物赠人的敬辞。宋。陆游〈戒杀〉诗:「岂无园中蔬,敬奉君子宴。」《醒世姻缘传》第四二回:「但前日儿子进学送他的那谢礼,原不应与他那许多。我一为实是怕他无赖,二为敬奉先生不嫌过厚。」
3.表示接到长辈的信或上级公文的敬语。如:「敬奉指示」。
《韵府拾遗 灰韵》:敬哉
书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
《國語辭典》:敬仰  拼音:jìng yǎng
敬重仰慕。《三国演义》第二九回:「此人多曾医人疾病,军民敬仰,不可加害。」
《漢語大詞典》:居敬
谓持身恭敬。《论语·雍也》:“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居身敬肃。” 明 李贽 《答周柳塘》:“古人一修敬而百姓安,一居敬而南面可,是果 鲁桥 之敬乎?” 清 曾国藩 《覆陈虎臣书》:“此数语者,谓之定静也,可;谓之居敬也,亦可。”
《國語辭典》:敬服  拼音:jìng fú
恭敬佩服。《儒林外史》第四○回:「老先生便是当今的班定远,晚生不胜敬服!」《红楼梦》第六○回:「这么大年纪,行出来的事总不叫人敬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