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浮浪  拼音:fú làng
流荡不务正业。《宋史。卷一七七。食货志五》:「今既招雇,恐止得浮浪奸伪之人。」《水浒传》第二回:「有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姓高,排行第二。」
《國語辭典》:流宕  拼音:liú dàng
1.流荡閒游。《文选。张协。七命》:「羁旅怀土之徒,流宕百罹之畴。」
2.放荡不知节制。《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上。序》:「意者多迷其统,取遣颇偏,甚有虽流宕过诞亦失也。」
3.文章流利纵肆。《文选。皇甫谧。三都赋序》:「托有于无祖构之士,雷同影附,流宕忘反,非一时也。」
《國語辭典》:流荡(流蕩)  拼音:liú dàng
不做正事,一味閒游。《红楼梦》第五回:「那些绿窗风月,绣阁烟霞,皆被淫污纨裤与那些流荡女子悉皆玷辱。」《文明小史》第四四回:「不准再到学堂中肄业,免得学业不成,反致流荡。」
《漢語大詞典》:蜂狂
比喻男女间行为放荡。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料腰肢怯处,不耐蜂狂。”参见“ 蜂狂蝶乱 ”。
《漢語大詞典》:蜂狂蝶乱(蜂狂蝶亂)
旧谓男女间行为放荡。 明王玉峰《焚香记·允谐》:“那淫奔坞,多少蜂狂蝶乱,毕竟傍谁虚度。”
《國語辭典》:跅弛  拼音:tuò shǐ
放荡不检点。《汉书。卷六。武帝纪》:「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分類:放荡规矩
《國語辭典》:游荡(游蕩)  拼音:yóu dàng
閒游不务正业。《三国演义》第二八回:「他若肯习武艺,便是有志之人;今专务游荡,无所不为,老夫所以忧耳!」《儒林外史》第四八回:「一个妇人家不出闺门,岂有个叫了船在这河内游荡之理!」也作「游荡」。
《國語辭典》:游荡(遊蕩)  拼音:yóu dàng
閒游不务正业。《红楼梦》第七○回:「宝玉听了,便把书字又搁过一边,仍是照旧游荡。」也作「游荡」。
《國語辭典》:淫辞(淫辭)  拼音:yín cí
不合乎正道的放荡言辞。《孟子。公孙丑上》:「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唐。韩愈 张中丞传后叙:「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漢語大詞典》:肆情
(1).犹纵欲。《楚辞·天问》:“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 王逸 注:“言 解居父 聘 吴 ,过 陈 之墓门,见妇人负其子,欲与之淫泆,肆其情欲。”列子·杨朱:“﹝ 紂 ﹞肆情於倾宫,纵欲於长夜,不以礼义自苦,熙熙然以至於诛。”
(2).放荡情怀。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乞食歌姬院》:“ 熙载 惧祸,因肆情坦率,不遵礼法。” 明 文徵明 《玉女潭山居记》:“ 恭甫 ( 史恭甫 )以粹美之质,有用之才,不究於时,而肆情丘壑。” 阿英 《戎行兼言艺文事》《湖海艺文社缘起》:“设徒精意于刻划,肆情于风月,致貽雕虫之讥,更啟玩物之誚者,则亦非同人等所敢闻命也。”
《國語辭典》:淫佚  拼音:yín yì
行为放荡。《国语。越语下》:「淫佚之事,上帝之禁也。」《红楼梦》第四回:「薛家纵比冯家有钱,想其为人,自然姬妾众多,淫佚无度,未必及冯渊之定情于一人。」也作「淫泆」、「淫逸」。
《漢語大詞典》:狂疏
亦作“ 狂疎 ”。 放荡不检;狂放不羁。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监察御史 李嵩 、 李全交 ,殿中 王旭 ,京师号为‘三豹’……皆狠戾不轨,鴆毒无仪。体性狂疎,精神惨刻。”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凡事壅隔,很忤贵近,狂疎繆戾,蹈不测之辜。”旧唐书·韩愈传:“ 愈 终太狂疏,且可量移一郡。” 宋 陆游 《别曾学士》诗:“公不谓狂疏,屈体与周旋。”
《國語辭典》:骄淫(驕淫)  拼音:jiāo yín
傲慢放纵,没有节制。《书经。毕命》:「骄淫矜侉,将由恶终,虽收放心,闲之惟艰。」《史记。卷五。秦本纪》:「日以骄淫,阻法度之威。」
《漢語大詞典》:逸志
(1).超逸脱俗之志。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公瑾 卓尔,逸志不羣。” 明 王錂《春芜记·闺语》:“那书生才高 鄢郢 ,更翩翩逸志凌云。” 清 李调元 《峨嵋山赋》:“今子逸志超尘,徧绎洞窍,心与天游,戛戛独造。”
(2).纵欲放荡之志。 唐 李群玉 《穆天子》诗:“ 穆 满恣逸志,而轻天下君。” 明 邵璨 《香囊记·讲学》:“诗以道性情,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 清 蠡勺居士 《〈昕夕闲谈〉小序》:“闻恶则深恶,闻善则深善。斯则又古人启发良心、惩创逸志之微旨。”
《漢語大詞典》:淫荒
耽于逸乐;纵欲放荡。《淮南子·俶真训》:“各欲行其知伪,以求凿枘於世而错择名利,是故百姓曼衍於淫荒之陂,而失其大宗之本。”史记·殷本纪:“ 夏桀 为虐政淫荒,而诸侯 昆吾氏 为乱。”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若上失其道,国丧其纪,男女奔随,淫荒无度,则风以此变,俗以好成。”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评论·袁中郎论诗:“并其《鄴中怀古》一联云:‘残粉迎新帝,妖魂逐小郎’,用事鎔化,前人未有。但结联:‘ 曹 家兄弟好,无乃太淫荒’,忽讲道理,近於呆腐。”
《國語辭典》:佻达(佻達)  拼音:tiāo tà
轻薄放荡。《初刻拍案惊奇》卷四:「郑子佻达无度,喜狎游,妾屡屡谏他,遂至反目。」《聊斋志异。卷一一。任秀》:「幸秀聪颖,释服,入鱼台泮。而佻达善博。」也作「佻㒓」。
《國語辭典》:浪荡(浪蕩)  拼音:làng dàng
1.毫无目的的漫游、流浪。《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諕得敬塘不敢回家见著父亲,浪荡出外州去。」《西游记》第四四回:「我弟子云游于海角,浪荡在天涯。」
2.行为放荡不检。《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郭威是个浪荡的心性,有钱便要使,有酒便要吃。」
3.悠然自得。也作「浪浪宕宕」。
《漢語大詞典》:浮诞(浮誕)
(1).虚妄荒谬。 唐 孔颖达 《〈周易正义〉序》:“其 江 南义疏,十有餘家,皆辞尚虚玄,义多浮诞。”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南园香山:“然其间率多浮诞之语。” 清 褚人穫 《坚瓠十集·放生池记》:“疾时文浮诞,痛仰士子,遂失众心。”
(2).轻浮放荡。朱子语类卷一三六:“ 东晋 时所用人才皆 中州 浮诞者之后。”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朱子论苏王:“其徒若 秦观 、 李荐 ,皆浮诞轻佻,士类不齿。”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迨至 正始 之际,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 周 孔 之书,习 庄 老 之教,弃礼法而崇放达,竞风流而尚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