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52,分13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尽忠
不忠
忠勤
精忠
忠魂
忠贞
公忠
忠烈
忠恕
忠贤
忠节
忠勇
忠愤
愚忠
忠公
《國語辭典》:尽忠(盡忠)  拼音:jìn zhōng
竭尽忠诚。多指尽瘁国事或殉身国难。《左传。宣公十二年》:「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三国演义》第二○回:「若非国戚,谁肯尽忠讨贼?」
《国语辞典》:不忠  拼音:bù zhōng
不忠诚、不忠心。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因数之以不忠死亡之罪,让三老孝悌以不教诲之过。」《三国演义》第五三回:「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
《漢語大詞典》:忠勤
亦作“ 忠懃 ”。 忠心勤劳。后汉书·公孙瓒传:“ 长沙 太守 孙坚 ,前领 豫州 刺史,遂能驱走 董卓 ,埽除陵庙,忠勤王室,其功莫大。”晋书·黄泓传:“ 石苞 在位,称为忠勤,帝每委任焉。”宋书·武帝纪上:“其翼奬忠懃之佐,文武毕力之士,敷执在己之谦,用亏国体之大。” 明 宋濂 《进〈元史〉表》:“况往牒舛譌之已甚,而他书参考之无凭,虽竭忠勤,难逃疎漏。”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徐锡麟安庆起义清方档案》:“其平日办事忠勤,持躬廉介,早在圣明洞鉴之中。”
分類:忠心勤劳
《漢語大詞典》:精忠
纯洁忠贞。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是以 比干 匪躬,而剖心於精忠; 田丰 见微,而夷戮於言直。”宋史·岳飞传:“帝手书‘精忠 岳飞 ’字,製旗以赐之。”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五书》:“盖 安 史 之变,天下土崩, 郭子仪 、 李光弼 、 陈元礼 、 王思礼 之流,精忠勇略,冠絶一时,卒復 唐 之社稷。”
分類:纯洁忠贞
《國語辭典》:忠魂  拼音:zhōng hún
指为国家、民族尽忠而牺牲生命的人。如:「忠烈祠中供奉的都是国之忠魂。」
分類:忠烈英魂
《國語辭典》:忠贞(忠貞)  拼音:zhōng zhēn
忠诚贞正。《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文选。王粲。从军诗五首之二》:「弃余亲睦恩,输力竭忠贞。」
《國語辭典》:公忠  拼音:gōng zhōng
公正忠实。《庄子。天地》:「必服恭俭,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民孰敢不辑。」
《國語辭典》:忠烈  拼音:zhōng liè
为国尽忠而牺牲生命的人。如:「抗日忠烈令人景仰。」
《國語辭典》:忠恕  拼音:zhōng shù
竭尽心力并推己及人。《论语。里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礼记。中庸》:「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國語辭典》:忠贤(忠賢)  拼音:zhōng xián
忠诚贤良。《文选。李康。运命论》:「圣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汉书。卷九八。元后传》:「凤不可令久典事,宜退使就第,选忠贤以代之。」
分類:忠诚贤明
《國語辭典》:忠节(忠節)  拼音:zhōng jié
1.忠贞而有节操。《后汉书。卷四五。周荣传》:「出为颍川太守,坐法,当下狱。和帝思荣忠节,左转共令。」
2.忠贞而有节操的人。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愿王更隐抚忠节,勿为谗口能谤亵。」
《國語辭典》:忠勇  拼音:zhōng yǒng
忠诚而勇敢。《晋书。卷一○。安帝纪》:「赖镇军将军裕英略奋发,忠勇绝世。」《文选。潘岳。马汧督诔》:「忠勇果毅,率厉有方。」
《漢語大詞典》:忠愤(忠憤)
忠义愤激。魏书·刁冲传:“ 冲 乃抗表极言其事。辞旨恳直,文义忠愤。” 宋 李如箎东园丛说·书说:“ 唐 杜工部 更 天寳 之乱,作诗独出忠愤,措意甚深,而用事不苟。” 明 杨慎 《岁享旌忠庙碑记》:“以身殉城,以死勤事,忠愤之气,凛然千载。” 章炳麟 《杂感》诗之一:“羣公辛苦怀忠愤,尚忆‘ 扬州 十日’不?”
《國語辭典》:愚忠  拼音:yú zhōng
1.愚憨刚直的忠心,多为臣子尽忠的谦词。《汉书。卷五九。张汤传》:「上问汤,汤曰:『此愚儒无知。』狄山曰:『臣固愚忠,若御史大夫汤,乃诈忠。』」《三国演义》第一○四回:「伏闻生死有常,难逃定数;死之将至,愿尽愚忠。」
2.不明事理的忠心。《汉书。卷四八。贾谊传》:「臣闻圣主言问其臣而不自造事,故使人臣得毕其愚忠。」
《漢語大詞典》:忠公
忠诚公正。后汉书·左雄传:“时 顺帝 新立,大臣懈怠,朝多闕政, 雄 数言事,其辞深切。尚书僕射 虞詡 以 雄 有忠公节,上疏荐之。”
分類:忠诚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