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忠愤(忠憤)
忠义愤激。魏书·刁冲传:“ 冲 乃抗表极言其事。辞旨恳直,文义忠愤。” 宋 李如箎东园丛说·书说:“ 唐 杜工部 更 天寳 之乱,作诗独出忠愤,措意甚深,而用事不苟。” 明 杨慎 《岁享旌忠庙碑记》:“以身殉城,以死勤事,忠愤之气,凛然千载。” 章炳麟 《杂感》诗之一:“羣公辛苦怀忠愤,尚忆‘ 扬州 十日’不?”
《漢語大詞典》:发愤(發憤)
(1).勤奋;决心努力。史记·孔子世家:“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乃发愤著论,杜门絶交,斯诚感激有为而然。”宋史·文苑传五·苏洵:“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徐翁》:“督尚书兄弟发愤为学,相继登第。” 丁玲 《过年》:“ 小菡 要发愤读书,要争气。”参见“ 发愤忘食 ”。
(2).发奋振作。 汉 班固 《东都赋》:“於是圣皇乃握乾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赫尔发愤,应若兴云。”后汉书·班超梁慬传论:“时政平则文德用,而武略之士无所奋其力能,故 汉 世有发愤张胆,争膏身於夷狄以要功名,多矣。”南史·文学传·祖皓:“逆竖滔天,王室如燬,正是义夫发愤之秋,志士忘躯之日。”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一折:“有等人精神发愤,都待要习文演武立功勋。”明史·欧阳一敬传:“自 严嵩 败,言官争发愤论事, 一敬 尤敢言。”
(3).发泄愤懑。《楚辞·九章·惜诵》:“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史记·太史公自序:“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原兹文之设,迺发愤以表志。” 唐 成玄英 《〈庄子〉序》:“﹝ 庄周 ﹞当 战国 之初,降衰 周 之末,叹苍生之业薄,伤道德之陵夷,乃慷慨发愤,爰著斯论。” 明 何景明 《述归赋》:“ 左氏 著国语, 马迁 抽史记, 荀卿 董子 之流,皆有论譔,大抵困屈穷阨,发愤述作。”
(4).激起愤慨;激于义愤。史记·伯夷列传:“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后汉书·袁术传:“ 董卓 无道,陵虐王室……天子播越,宫庙焚毁,是以豪桀发愤,沛然俱起。”晋书·刘琨传:“逆胡 刘聪 ,敢率犬羊,冯陵輦轂,人神发愤,遐邇奋怒。” 宋 司马光 《祭雷道矩文》:“无位於朝,忧国遑遑。发愤抗言,忠鯁激昂。”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盖 秦 灭六国,四方怨恨,而 楚 尤发愤,誓虽三户必亡 秦 。”
(5).犹含恨。汉书·司马迁传:“是岁,天子始建 汉 家之封,而 太史公 留滞 周南 ,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 晋 潘岳 《马汧督诔》:“慨慨 马生 ,硠硠高致。发愤囹圄,没而犹眡。” 唐 刘知几 史通·五行志杂驳:“ 昭子 以纳君不遂,发愤而卒。”明史·刘源清传:“ 振 前为乱卒所拥,实不反,诣 源清 自明。不能白,发愤自杀。” 清 曾国藩 《江忠烈公神道碑铭》:“城陷,发愤投水死。”
《漢語大詞典》:发愤忘食(發憤忘食)
形容十分勤奋。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欣欣然发愤忘食,日新其德。”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发愤忘食是圣人之志,如此真无有已时。”
分類:勤奋
《漢語大詞典》:义愤(義憤)
被违反正义的事情所激发的愤怒。后汉书·逸民传序:“ 汉 室中微, 王莽 篡位,士之藴藉义愤甚矣。” 清 龙启瑞 《粤西团练辑略序》:“威令之迫於上者鲜效,义愤之激於民者有功。” 毛泽东 《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虽然对于这些坏人坏事有一些了解,但熟视无睹,不引起义愤。”
《漢語大詞典》:申愤(申憤)
伸张义愤。宋书·孔觊传:“予猥承人乏,总司戎统,耸剑东驰,申愤海曲。”
分類:伸张义愤
《漢語大詞典》:满江红(怒发冲冠)
词篇名。南宋岳飞作。词以“怒发冲冠”领起,表达了对北方国土沦丧、金兵南侵的极大义愤,以及誓死报仇雪耻、收复失土的坚定信念。“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等名句,尤为后人引用。
《漢語大詞典》:义愤填胸(義憤填胸)
胸中充满义愤。儿女英雄传第五回:“﹝ 十三妹 ﹞把 白脸儿狼 、 儍狗 二人商量的伤天害理的这段阴谋听了个仔细,登时义愤填胸。” 李兆麟 《第三路军成立纪念歌》:“义愤填胸,揭竿齐向前。”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畿辅士民,屡遭虏骑蹂躏,莫不义愤填胸,恨之切骨。”
《漢語大詞典》:鲠愤(鯁憤)
谓心中不平,充满义愤。梁书·敬帝纪:“大耻未雪,夙宵鯁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