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业使(業使)
供役使之人。宋书·谢弘微传:“室宇修整,仓廩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闢,有加於旧。”
分類:供役役使
《漢語大詞典》:役召
谓召令服役;召唤役使。《宋书·文帝纪》:“又州郡估税,所在市调,多有烦刻。山泽之利,犹或禁断,役召之品,遂及稚弱。”《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不上一月,其术已成,变化百物,役召鬼魅,遇着草木土石,念念有词,便多是步骑甲兵。”
《漢語大詞典》:质作(質作)
谓以其人作抵押并役使之。《梁书·武帝纪下》:“令书行后,百日为期,若犹有犯,男子謫运,女子质作,并同三年。”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同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质作,质其身使居作。”隋书·刑法志:“百姓有罪,则案之如法。其缘坐则老幼不免,一人逃亡,则举家质作。”
《漢語大詞典》:买免(買免)
花钱赎罪或免去役使。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九:“但发老人查勘,夤缘买免,復不深究。” 明 徐光启 《疏辩》:“且起解之日,又安知适遇汰兵,可得买免,而豫备多金也?” 清 洪升 《长生殿·驿备》:“求买免,设定常规。”
《國語辭典》:堂候官  拼音:táng hòu guān
古时候供高级官员差使的小吏。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一折:「自家王庆,在这赵廉访老相公府内做著个堂候官。」《喻世明言。卷九。斐晋公义还原配》:「密地分付堂候官,备下资装千贯。」也作「堂后官」。
《漢語大詞典》:簇辇(簇輦)
皇帝出行时,拥随在车驾旁供役使的人。金史·仪卫志上:“捧日队从领人员一十七人,簇輦茶酒班三十一人。”
《漢語大詞典》:质役(質役)
谓质押其身并供役使。宋书·顺帝纪:“太傅 齐王 表诸负官物质役者,悉原除。”
分類:供役役使
《漢語大詞典》:赘调(贅調)
谓集聚征调丁壮供役使。新唐书·刘仁轨传:“ 仁轨 諫曰:‘今兹澍泽霑足,百穀炽茂,收纔十二。常日赘调,已有所妨。又供猎事,缮桥治道,役虽简省,犹不损数万。’”
《漢語大詞典》:肢势(肢勢)
家畜站立时的四肢状态。是评定家畜役使能力的重要依据。
《國語辭典》:驼员(駝員)  拼音:tuó yuán
役使骆驼的人。
《國語辭典》:无能为役(無能為役)  拼音:wú néng wéi yì
原指不足以供人役使的意思。语出《左传。成公二年》:「孙桓子还于新筑,不入,遂如晋乞师。臧宣叔亦如晋乞师。皆主郤献子。晋侯许之七百乘。郤子曰:『此城濮之赋也。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请八百乘。』许之。」后转为自谦才能不及他的用语。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卷七。厨子》:「余于能始先生,无能为役,则陈东标之于董桃媚,又岂止仙凡之判哉!」
《国语辞典》:五鬼搬运法(五鬼搬运法)  拼音:wǔ guǐ bān yùn fǎ
传说术士以邪道役使狐鬼运难运的物品。
《国语辞典》:奴工  拼音:nú gōng
被人当成奴隶般役使的工人。
《漢語大詞典》:服牛乘马(服牛乘馬)
役使牛马驾车。易·繫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汉书·董仲舒传》:“服牛乘马,圈豹槛虎,是其得天之灵,贵於物也。”新唐书·王求礼传:“自 轩辕 以来,服牛乘马,今輦以人负,则人代畜。”
《漢語大詞典》:兵厮(兵廝)
供役使的兵卒。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谢公 时,兵廝逋亡,多近窜 南塘 ,下诸舫中。”按,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八引字书:“廝,役也,谓贱役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