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腥风血雨(腥風血雨)  拼音:xīng fēng xiè yǔ
形容杀戮的惨酷。如:「任何国家深度民主化之后,便不易有腥风血雨的惨案发生。」也作「血浪腥风」、「血雨腥风」。
《国语辞典》:红色恐怖(红色恐怖)  拼音:hóng sè kǒng bù
共产党对其反对者所实施的逮捕、刑讯、暗害、屠杀等政治迫害行动。
《国语辞典》:赤色中国(赤色中国)  拼音:chì sè zhōng guó
共产党的标志多用赤色,且以各种斗争、清算为屠杀迫害的手段,故称共产党占据下的中国大陆为「赤色中国」。
《漢語大詞典》:波士顿惨案
英军屠杀北美殖民地波士顿居民的事件。1770年3月5日,驻波士顿的英军侮辱当地学徒,激起该城人民的愤怒,与英军发生冲突,遭到英军开枪屠杀,造成惨案。次日,全城居民集会抗议,迫使英军从城里撤走。
《漢語大詞典》:白公馆(白公館)
解放前国民党反动派监禁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监狱之一。在 四川省 重庆市 歌乐山 麓。原为 四川 军阀 白驹 的别墅,故名。 罗广斌 等《圣洁的血花》:“ 渣滓洞 和 白公馆 就是‘政治犯’囚禁得最多的地方。” 罗广斌 《在烈火中得到永生》:“在这许多阴森森的集中营里,最大的要算 白公馆 和 渣滓洞 。”
《漢語大詞典》:白色恐怖
指反动统治者大规模逮捕、屠杀革命人民,破坏革命组织,残酷镇压人民革命运动、民族解放运动的恐怖行为。 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然而他们却深知道新文字对于劳苦大众有利,所以在弥漫着白色恐怖的地方,这新文字是一定要受摧残的。” 邓颖超 《一个严格遵守保密纪律的共产党员》:“在白色恐怖的岁月里,无论是同志间,夫妇间,每次的生离,实意味着死别呀!” 梁斌 《播火记》四四:“我没有别的嘱咐,党正在困难关头,希望你能执行党的任务,度过这白色恐怖。”
《漢語大詞典》:阿姆利则惨案
英国殖民者屠杀印度人民的事件。1919年4月13日,旁遮普的阿姆利则市二万多群众举行抗议集会,遭到英国驻军血腥屠杀,数百名群众丧生,另有千余人受伤。这一惨案,使印度人民反英斗争迅速高涨。
《國語辭典》:捐残去杀(捐殘去殺)  拼音:juān cán qù shā
放弃残暴和屠杀的行为,改用德治教化。参见「胜残去杀」条。《汉书。卷五四。李广传》:「夫报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
屠杀住地
【三藏法数】
谓屠儿杀者所住之处,忌于结界建坛,诵咒作法,以其无慈悲心,非吉祥空闲之地,行法难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