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540,分10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孝经
仁孝
至孝
孝治
纯孝
大孝
孝敬
孝慈
孝养
孝谨
孝行
孝心
慈孝
孝德
孝义
《国语辞典》:孝经(孝经)  拼音:xiào jīng
书名。相传为曾子弟子所作,十八章。是儒家讲孝道之书,阐发明王以孝治天下之大经大法。书分古今文二本,今文本为郑玄注,古文本为孔安国注。自唐玄宗注本颁行天下,孔、郑两注并废。清严可均有郑注辑本,宋邢炳疏。
《國語辭典》:仁孝  拼音:rén xiào
仁爱孝顺。《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红楼梦》第六三回:「原来天子极是仁孝过天的,且更隆重功臣之裔。」
分類:仁爱孝顺
《國語辭典》:至孝  拼音:zhì xiào
极孝顺。《汉书。卷七三。韦贤传》:「皇帝至孝肃慎,宜蒙祐福。」
《漢語大詞典》:孝治
《孝经·孝治》:“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於公侯伯子男乎。”后用“孝治”谓以孝道治理国家,教化百姓。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闢玄闈以阐化,寝鸣鐘以体国,翼亮孝治,缉熙中教。” 宋 欧阳修 《皇太后还政议合行典礼诏》:“刑於四海之风,必务先於孝治,惟是事亲之礼,盖存有国之规。”清史稿·礼志五:“ 顺治 十六年,左副都御史 袁懋功 请举祫祭,以彰孝治。”
《國語辭典》:纯孝(純孝)  拼音:chún xiào
笃孝。《左传。隐公元年》:「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纯孝擗其俱毁,共气摧其同栾。」
分類:至孝
《骈字类编》:大孝
唐 刘禹锡 武陵书怀五十韵 大孝三朝备,洪恩九族惇。
《國語辭典》:孝敬  拼音:xiào jìng
1.孝顺尊敬。《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清庙祭祀,追往孝敬。」《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自此那儿子当真守分孝敬二亲,后来却得善终。」
2.敬献。《儒林外史》第四八回:「我小侄没有孝敬老师和世叔,怎反受起老师的惠来?」《红楼梦》第四三回:「这是凤丫头孝敬老太太的,算他的孝心虔,不枉了老太太素日疼他。」
《國語辭典》:孝慈  拼音:xiào cí
孝顺慈爱。《礼记。表记》:「威庄而安,孝慈而敬。」唐。白居易〈和答〉诗一○首之二:「乡人化其风,少长皆孝慈。」
《國語辭典》:孝友  拼音:xiào yǒu
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诗经。小雅。六月》:「侯谁在矣?张仲孝友。」《文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君以温恭为基,孝友为德。」
《國語辭典》:孝养(孝養)  拼音:xiào yàng
1.尽孝奉养父母。《书经。酒诰》:「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汉书。卷四。文帝纪》:「今岁首,不时使人存问长老,又无布帛酒肉之赐,将何以佐天下子孙孝养其亲?」
2.佛家以尊亲亡故后,追荐供养,称为「孝养」。
《漢語大詞典》:孝谨(孝謹)
孝顺而恭谨。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万石君 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 齐 鲁 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 昪 事 徐温 甚孝谨, 温 尝駡其诸子不如 昪 。” 宋 叶适 《陈叔向墓志铭》:“事父孝谨, 宣教君 病,不解衣数月。” 清 刘大櫆 《方府君墓志铭》:“夫其既老而善事兄长如此,则方其少而逮事父母,其孝谨为何如也?”
分類:孝顺恭谨
《國語辭典》:孝行  拼音:xiào xìng
孝顺奉养父母的行为。《周礼。地官。师氏》:「孝行以亲父母。」《三国演义》第九回:「且其孝行素著,若遽杀之,恐失人望。」
《國語辭典》:孝心  拼音:xiào xīn
孝顺父母尊长的心意。《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你可念母子亲情,买口好棺木盛殓,后日择块坟地殡葬,也见得你一片孝心。」《老残游记》第一六回:「这是你的一片孝心,本县也没有个不成全你的。」
《漢語大詞典》:慈孝
孝敬。国语·齐语:“於子之属,有居处为义好学,慈孝於父母,聪慧质仁,发闻於乡里者,有则以告。”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清 戴名世 《朱烈女传》:“ 道新 每为人言其姑慈孝类如此。”
分類:孝敬
《漢語大詞典》:孝德
尊祖爱亲的品德。《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 郑玄 注:“孝德,尊祖爱亲,守其所以生者也。” 唐 欧阳詹 《出门赋》:“一仁声之永大,一孝德之兹久。”旧唐书·崔群传:“羣臣议上尊号, 皇甫鎛 欲加‘孝德’两字。 羣 曰:‘有睿圣则孝德在其中矣。’”
《漢語大詞典》:孝义(孝義)
行孝重义。新唐书·太宗皇帝:“赐孝义之家粟五斛。”宋史·孝义传·郝戭:“ 聂 事舅姑亦以孝义著。” 明 高明 《琵琶记·一门旌奖》:“耀门閭,进官职,孝义名传天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