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26,分28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华阳处士
士衡兄弟
季圭士首
济济多士
居士谱
居士竹
莱公同鼎轴
浪士
力士推山
力士脱靴
无一锥士
临江节士
士龙笑(又作:士龙笑疾 士龙能笑)
龙性讵能驯
若士
典故 
山中陶弘景
 
华阳处士
 
华阳计
 
陶山相

相关人物
陶弘景

参考典故
陶隐居


《南史》卷七十六〈隐逸列传下·陶弘景〉~897~
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诏许之,赐以束帛。……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武帝既早与之游,及即位后,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冠盖相望。……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南史》卷七十六〈隐逸列传下·陶弘景〉~899~
弘景既得神符秘诀,以为神丹可成,而苦无药物。帝给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后合飞丹,色如霜雪,服之体轻。及帝服飞丹有验,益敬重之。每得其书,烧香虔受。帝使造年历,至己巳岁而加朱点,实太清三年也。帝手敕招之,锡以鹿皮巾。后屡加礼聘,并不出,唯画作两牛,一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牛著金笼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武帝笑曰:「此人无所不作,欲曳尾之龟,岂有可致之理。」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简释

山中宰相:指处士议政。唐徐寅《岚似屏风》:“山中宰相陶弘景,谷口耕夫郑子真。”


例句

山中宰相陶弘景,谷口耕夫郑子真。 徐夤 岚似屏风

旨趣陶山相,诗篇沈隐侯。 郑谷 蔡处士

典故
士衡兄弟
  
陆机兄弟

相关人物
陆机
 
陆云


《三国志》卷五十八〈吴书·陆抗〉~360~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机云别传》曰:晋太康末,俱入洛,造司空张华,华一见而奇之,曰:「伐吴之役,利在获二俊。」遂为之延誉,荐之诸公。太傅杨骏辟机为祭酒,转太子洗马、尚书著作郎。云为吴王郎中令,出宰浚仪,甚有惠政,吏民怀之,生为立祠。后并历显位。机天才绮练,文藻之美,独冠于时。云亦善属文,清新不及机,而口辩持论过之。

例句

洛水桥边雁影疏,陆机兄弟驻行车。 李益 中桥北送穆氏兄弟应制戏赠萧二策

士衡兄弟旧齐名,还似当年在洛城。 武元衡 夏日寄陆三达陆四逢并王念八仲周

机云笔舌临文健,沈宋章篇发咏清。 薛昭纬 华州榜寄诸门生

典故
季圭士首

相关人物
崔琰


《三国志》卷十二〈魏书·崔琰传〉~367~
崔琰字季圭,清河东武城人也。二十九,乃结公孙方等就郑玄受学。学未,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玄与门人到不其山避难。时谷籴县乏,玄罢谢诸生。琰既受遣,而寇盗充斥,西道不通。于是周旋青、徐、兖、豫之郊,东下寿春,南望江、湖。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大将军袁绍闻而辟之。时士卒横暴,掘发丘陇,琰谏曰:「昔孙卿有言:『士不素教,甲兵不利,虽汤武不能以战胜。』今道路暴骨,民未见德,宜敕郡县掩骼埋胔,示憯怛之爱,追文王之仁。」绍以为骑都尉。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及绍卒,二子交争,争欲得琰。琰称疾固辞,由是获罪,幽于囹圄,赖阴夔、陈琳营救得免。太祖破袁氏,领冀州牧,辟琰为别驾从事,谓琰曰:「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琰对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唯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太祖改容谢之。于时宾客皆伏失色。太祖征并州,留琰傅文帝于邺。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琰书谏曰:「盖闻盘于游田,书之所戒,鲁隐观鱼,春秋讥之,此周、孔之格言,二经之明义。殷鉴夏后,诗称不远,子卯不乐,礼以为忌,此又近者之得失,不可不深察也。袁族富彊,公子宽放,盘游滋侈,义声不闻,哲人君子,俄有色斯之志,熊罴壮士,堕于吞噬之用,固所以拥徒百万,跨有河朔,无所容足也。今邦国殄瘁,惠康未洽,士女企踵,所思者德。况公亲御戎马,上下劳惨,世子宜遵大路,慎以行正,思经国之高略,内鉴近戒,外扬远节,深惟储副,以身为宝。而猥袭虞旅之贱服,忽驰骛而陵险,志雉兔之小娱,忘社稷之为重,斯诚有识所以恻心也。唯世子燔翳捐褶,以塞众望,不令老臣获罪于天。」世子报曰:「昨奉嘉命,惠示雅数,欲使燔翳捐褶,翳已坏矣,褶亦去焉。后有此比,蒙复诲诸。」太祖为丞相,琰复为东西曹掾属徵事。……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惮焉。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琰清忠高亮,雅识经远,推方直道,正色于朝。魏氏初载,委授铨衡,总齐清议,十有馀年。文武群才,多所明拔。朝廷归高,天下称平。」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明帝时,崔林尝与司空陈群共论冀州人士,称琰为首。」

例句

季圭士首,长孺国器。 李瀚 蒙求

典故
济济多士


《毛诗正义》卷十六之一〈大雅·文王之什·文王〉~535~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汉·毛亨传:「济济,多威仪也。」

例句

凤池日澄碧,济济多士新。 杜甫 寄薛三郎中

济济延多士,跹跹舞百蛮。 卢纶 元日早朝呈故省诸公

典故
居士谱


《欧阳修全集·居士集》卷二十二〈洛阳牡丹记·花品序〉
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洛阳所谓丹州花、延州红、青州红者,皆彼土之尤杰者,然来洛阳,才得备众花之一种,列第不出三已下,不能独立与洛花敌。而越之花以远罕识不见齿,然虽越人亦不敢自誉以与洛阳争高下。是洛阳者,果天下之第一也。……余居府中时,尝谒钱思公于双桂楼下,见一小屏立坐后,细书字满其上。思公指之曰:“欲作花品,此是牡丹名,凡九十余钟”。余时不暇读之。然馀所经见而今人多称者,才三十许种。不知思公何从而得之多也。计其馀,虽有名而不著,未必佳也。故今所录,但取其特著者而次第之。
《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农家类〉
《牡丹谱》一卷,欧阳修撰。少年为河南从事,目击洛阳花之盛,遂为此谱。蔡君谟书之,盛行于世。
《欧阳修全集·居士集》卷四十四〈六一居士传〉
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又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柰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不为六一乎?」
典故
居士竹


《全唐诗》卷一百六十〈晚春题远上人南亭〉
给园支遁隐,虚寂养身和【虚寂养閒和】。春晚群木秀,间关黄鸟歌【关关黄鸟歌】。林栖居士竹,池养右军鹅。炎月北窗下【花月北窗下】,清风期再过。
典故
莱公同鼎轴

相关人物
毕士安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七〈起真宗景德元年八月尽是年闰九月〉~25~
八月乙卯,泾原部署陈兴言:「率兵与熟户折密桑等族掩击伪署万子军主族帐于武延咸泊川,擒俘三百馀人,斩首二百五十三级,虏获牛马、器仗三万一千计。贼党败走,悉焚其庐帐。即日回军,又与贼遇,俘斩、获其资畜甚众。」诏所获戎俘并给土田资粮,无令失所。赐赉兴等有差。是日,上御崇政殿,出阵图示辅臣。己未,以参知政事吏部侍郎毕士安、三司使兵部侍郎寇准并依前官平章事。
典故
相关人物
元结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三〈元结列传〉~4685~
河南,元氏望也。结,元子名也。次山,结字也。世业载国史,世系在家谍。少居商馀山,著元子十篇,故以元子为称。天下兵兴,逃乱入猗玗洞,始称猗玗子。后家瀼滨,乃自称浪士。
典故
力士推山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卷五十三〈扬雄·蜀王本纪〉~44~
天为蜀王生五丁力士,能徙蜀山,王无五丁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号曰石牛。千人不能动,万人不能移。
《华阳国志》卷三〈蜀志〉
开明位号曰丛帝。丛帝生卢帝。卢帝攻秦,至雍。生保子帝。保子帝攻青衣,雄张獠、僰。九世有开明帝,始立宗庙。以酒曰醴,乐曰荆。人尚赤。帝称王。时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举万钧。每王薨,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为墓志。今石笋是也。号曰笋里。未有谥列,但以五色为主。故其庙称青赤【黑】黄白黑帝也。开明王自梦廓移,乃徙治成都。
典故
力士脱靴

相关人物
李白
 
杨玉环(杨贵妃)
 
高力士


《新唐书》卷二百二〈文艺列传中·李白〉~5762~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脩,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简释

力士脱靴:指狂傲不羁、蔑视权贵。唐贯休《古意》:“一朝力士脱靴后,玉上青蝇生一个。”

典故 
无一锥士
 
无卓锥地
 
无地无锥
 
无地置锥
  
无锥
 
无锥可置
 
立无锥
 
立锥无地
  
著锥地
 
贫无一锥
 
贫无置锥地
 
锥也无


《庄子集释》卷九下〈杂篇·盗蹠〉~994~
且吾闻之,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今丘告我以大城众民,是欲规我以利而恒民畜我也,安可久长也!城之大者,莫大乎天下矣。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汤武立为天子,而后世绝灭;非以其利大故邪?
《荀子·非十二子篇》~00~
若夫总方略,齐言行,壹统类,而群天下之英杰,而告之以大古,教之以至顺,奥窔之间,簟席之上,敛然圣王之文章具焉,佛然平世之俗起焉,六说者不能入也,十二子者不能亲也。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之争名,在一大夫之位,则一君不能独畜,一国不能独容,成名况乎诸侯,莫不愿以为臣,是圣人之不得埶者也,仲尼子弓是也。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六说者立息,十二子者迁化,则圣人之得埶者,舜禹是也。
《汉书》卷二十四上〈食货志上〉~37~
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足。民财内足以养老尽孝,外足以事上共税,下足以畜妻子极爱,故民说从上。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仟伯,贫者亡立锥之地。
典故
临江节士


《汉书》卷三十《艺文志》
《临江王及愁思节士歌诗》四篇。
《乐府诗集》卷八十四南朝齐·陆厥《临江王节士歌》
节士慷慨发冲冠,弯弓挂若木,长剑竦云端。

例句

钧陈苍苍风玄武,万岁千秋奉明主,临江节士安足数。 杜甫 魏将军歌

典故
吾家笑疾
 
士龙笑
 
士龙笑疾
 
士龙能笑
 
笑须帛
 
临水笑

相关人物
张华
 
陆机
 
陆云


《晋书》卷五十四〈陆云列传〉~48~
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机齐名,虽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后举云贤良,时年十六……吴平,入洛。机初诣张华,华问云何在。机曰:「云有笑疾,未敢自见。」俄而云至。华为人多姿制,又好帛绳缠须。云见而大笑,不能自已。先是,尝著缞绖上船,于水中顾见其影,因大笑落水,人救获免。云与荀隐素未相识,尝会华坐,华曰:「今日相遇,可勿为常谈。」云因抗手曰:「云间陆士龙。」隐曰:「日下荀鸣鹤。」鸣鹤,隐字也。云又曰:「既开青云睹白雉,何不张尔弓,挟尔矢?」隐曰:「本谓是云龙骙骙,乃是山鹿野麋。兽微弩强,是以发迟。」华抚手大笑。刺史周浚召为从事,谓人曰:「陆士龙当今之颜子也。」

例句

谁惮士龙多笑疾,美髭终类晋司空。 李商隐 奉和太原公送前杨秀才戴兼招杨正字戎

典故
龙性讵能驯

相关人物
嵇康
 
钟会(字士季)
 
颜延年(延之)


《昭明文选》卷二十一南朝宋·颜延年(延之)《五君咏五首·嵇中散》
「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唐·李善注引《嵇康别传》曰:「康美音气,好容色,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例句

凤歌空有问,龙性讵能驯。 陈子昂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

典故
卢敖
 
相关人物
卢敖


《淮南子》卷十二〈道应训〉
「卢敖游乎北海,见一士,卢敖与之语曰:『惟敖为背群离党,穷观于六合之外者,非敖而已乎!敖幼而好游,长不喻解,周行四极,惟北阴之不窥,今卒睹夫子于是,子殆可与敖为交乎!』若士者齤然而笑曰:『嘻!子中州之民,宁肯而远至此。此犹光乎日月而载列星,阴阳之所行,四时之所生。其比夫不名之地,犹窔奥也。若我南游乎冈{宀/良}之野,北息乎沉墨之乡,西穷窅冥之党,东开鸿濛之光。此其下无地而上无天,听焉无闻,视焉无眴。此其外,犹有汰沃之汜。其馀一举而千万里,吾犹未能之在。今子游始于此,乃语穷观,岂不亦远哉!然子处矣!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上,吾不可以久。』若士举臂而竦身,遂入云中。」东汉·高诱注:「卢敖燕人,秦始皇召以为博士,使求神仙,亡而不反也。」

例句

长忆映碑逢若士,未曾携杖逐壶公。 唐彦谦 乱后经表兄琼华观旧居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國語辭典》:山中宰相  拼音:shān zhōng zǎi xiàng
南朝梁陶弘景隐居句曲山,朝廷礼聘不出,武帝遇有国家大事,经常前往咨询请教,时人称之为「山中宰相」。典出《南史。卷七六。隐逸传下。陶弘景传》。后亦以山中宰相称空有宰相之才而不为当世所用的人。《宋史。卷四五八。隐逸传中。邓考甫传》:「予自谓山中宰相,虚有其才也;自谓文昌先生,虚有其词也。不得大用于盛世,亦无憾焉,盖有天命尔。」
《漢語大詞典》:机云(機雲)
晋 陆机 、 陆云 两兄弟的并称。亦借称两位杰出的兄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岳湛 曜联璧之华, 机 云 标二俊之采。” 唐 杜牧 《怀钟陵旧游》诗之一:“ 陆 公餘德 机云 在,如我酬恩合执鞭。” 清 吴伟业 《九峰草堂歌》:“勋业将衰文字兴,江山秀弱 机 云 出。” 郁达夫 《寄曼兄》诗:“谁从乱世识 机 云 ,兄弟飘零几处分。”
《國語辭典》:浪士  拼音:làng shì
居住水边的隐士。《新唐书。卷一四三。列传。元结》:「后家瀼滨,乃自称浪士。及有官,人以为浪者亦漫为官乎,呼为漫郎。」
《漢語大詞典》:卓锥(卓錐)
立锥。 宋 黄庭坚 《次韵子瞻和子由观韩干马因论伯时画天马图》:“ 西河 驄作蒲萄锦,双瞳夹镜耳卓锥。”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路傍先有一峯,图鋭若标,从此而乱峯渐多,若卓锥,若駢指,若列屏,俱环映於大山之东。”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即使赤贫之家,卓锥无地,欲艺时花而不能者,亦当乞诸名园,购之担上。”
分類:立锥
《漢語大詞典》:无置锥之地(無置錐之地)
见“ 无立锥之地 ”。
《國語辭典》:无立锥之地(無立錐之地)  拼音:wú lì zhuī zhī dì
连立锥子的地方都没有。形容极度的贫困。《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陈胜、吴广无立锥之地,千人之聚,起于大泽,奋臂大呼而天下响应。」《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世间听不得的是媒人的口,他要说了穷,石崇也无立锥之地;他要说了富,范丹也有万顷之财。」也作「无立足之地」。
分類:贫穷
《漢語大詞典》:置锥(置錐)
见“ 置锥之地 ”。
《國語辭典》:置锥之地(置錐之地)  拼音:zhì zhuī zhī dì
插锥子的地方。《庄子。盗蹠》:「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比喻极微小的地方。《荀子。儒效》:「虽穷困冻喂,必不以邪道为贪;无置锥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义。」也作「立锥之地」、「立锥之土」。
《漢語大詞典》:若士
犹其人。语出《淮南子·道应训》:“ 卢敖 游乎 北海 ,经乎 太阴 ,入乎 玄闕 ,至於 蒙穀 之上,见一士焉…… 卢敖 与之语曰:‘……子殆可与 敖 为友乎?’若士者齤然而笑曰:‘……然子处矣,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驻。’若士举臂而竦身,遂入云中。”后因以“若士”代仙人。 唐 唐彦谦 《乱后经表兄琼华观旧居》诗:“长忆映碑逢若士,未曾携杖逐 壶公 。” 元 顾瑛 《金粟冢中秋日燕集》诗:“东海招若士,西池访 阿緱 。”
分類: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