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秦垢
秦 朝的尘垢。对 秦 朝暴政的贬斥之辞。 宋 苏轼 《凤翔八观·石鼓歌》:“暴君纵欲穷人力,神物义不污 秦 垢。”
《漢語大詞典》:离垢地(離垢地)
佛教语。指解脱烦恼之佛国境地。唯识论卷九:“离垢地,具净尸罗,远离能起微细毁犯烦恼垢故。” 明 破悭道人 《一文钱》第六出:“自煖地以至欢喜地、离垢地、焰慧地、法云地,地地相乘。”
《漢語大詞典》:杨妃垢(楊妃垢)
铜镜上生成的氧化物的俗称。正字通·金部:“又,锈,镜锈,镜上緑也,俗名 杨妃 垢。”
《漢語大詞典》:八垢
佛教语。谓八种妄想,即念烦恼、不念烦恼、念不念烦恼、我烦恼、我所烦恼、自性烦恼、差别烦恼、摄受烦恼。 清 沈起凤 《谐铎·娇娃皈佛》:“六根已浄,八垢须除。再为汝下一转语。”参阅 宋 延寿 宗镜录
《國語辭典》:耳垢  拼音:ěr gòu
为外耳道耵聍腺所分泌的淡黄色黏稠液体或蜡状物质,和外耳道皮肤剥落上皮混合后的产物。也称为「耳垢」,俗称为「耳屎」。
《国语辞典》:垢泥  拼音:gòu ní
由人体已脱落的皮肤角质层、汗水、皮脂和灰尘等合成,而积存于皮肤表面的污秽物。容易妨碍皮脂及汗腺的分泌,宜常洗濯。也作「垢腻」。
《韵府拾遗 有韵》:穿垢
卢绰文领决襟污缀而浣之所以无穿垢之忧
《漢語大詞典》:偻垢(僂垢)
犹言丑恶肮脏。晋书·文苑传·王沈:“空嚣者以泓噌为雅量,琐慧者以浅利为鎗鎗,脢胎者以无检为弘旷,僂垢者以守意为坚贞。”
分類:丑恶肮脏
《漢語大詞典》:三垢
佛教语。即三毒。《大庄严经·兜率天宫品》:“三垢憍慢尽,语业无诸过。”
《高级汉语词典》:淫垢
淫媾。奸污
《國語辭典》:栉垢爬痒(櫛垢爬癢)  拼音:jié gòu pá yǎng
除去污垢,搔去痛痒。比喻除尽民间疾苦。唐。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栉垢爬痒,民获苏醒。」
分類:清除邪恶
《分类字锦》:至清无垢(至清无垢)
陆贽 月临镜湖赋 至明洞幽,至清无垢。
《國語辭典》:油垢  拼音:yóu gòu
含油的污垢。如:「这位厨师学徒花了一个小时,才把厨房的油垢清洗乾净。」
分類:污垢
《漢語大詞典》:澡垢索疵
犹言吹毛求疵。谓刻意寻人过错。新唐书·崔元综传:“每受制鞫狱,必澡垢索疵,不入死不止,人畏鄙之。”
《骈字类编》:淄垢
王令诗镕金出淄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