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大坏(大坏)  拼音:dà huài
衰亡、衰落。《文选。东方朔。答客难》:「夫苏秦张仪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擒以兵。」《文选。李康。运命论》:「故自周厉之间,周道大坏。」
分类:衰亡衰落
《國語辭典》:破坏(破壞)  拼音:pò huài
1.损毁。如:「这次任务是破坏敌人的工事。」《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障塞破坏,亭隧灭绝,当更发屯缮治,累世之功不可卒复。」
2.损害。如:「一旦加热,维他命C便会被破坏。」
《國語辭典》:败坏(敗壞)  拼音:bài huài
毁坏、破坏。如:「为官者若只为自己著想,甚至为了私利而做出败坏国家社会的事,那是很可怕的。」《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义纵》:「纵必以气凌之,败坏其功德。」《三国演义》第二○回:「结连党伍、败坏朝纲。」
《漢語大詞典》:废坏(廢壞)
败坏;败落。《韩诗外传》卷五:“礼义废坏,人伦不理。”后汉书·皇后纪上·章德窦皇后:“家既废坏,数呼相工问息耗。” 宋 欧阳修 《准诏言事上书》:“此三弊因循於上,则万事弛慢废坏於下。” 清 顾炎武 《与友人论父在为母齐衰期书》:“礼教不明,丧纪废坏。”
分類:败坏败落
《國語辭典》:损坏(損壞)  拼音:sǔn huài
损毁、破坏。《南史。卷七六。隐逸传下。阮孝绪传》:「末年蔬食断酒,其恒供养石像先有损坏,心欲补之,罄心敬礼,经一夜忽然完复。」《喻世明言。卷一四。陈希夷四辞朝命》:「当初有一人因床脚损坏,偶取一龟支之。」
《漢語大詞典》:成坏(成壞)
形成毁坏。指成劫和坏劫。 宋 陆游 《卧病》诗:“生死亦何有,成坏同一沤。”参见“ 成住坏空 ”。
分類:毁坏坏劫
《漢語大詞典》:成住坏空(成住壞空)
佛教语。谓世界变化的四个阶段,即四大劫:成劫,产生时期;住劫,存在时期;坏劫,毁坏时期;空劫,空无时期。见《俱舍论》卷十二。 宋 陆游 《道院偶述》诗:“已经成住坏空劫,犹是东西南北人。”
《國語辭典》:隳坏(隳壞)  拼音:huī huài
毁坏、破坏。《新五代史。卷三四。一行传。序》:「虽曰干戈兴,学校废,而礼义衰,风俗隳坏,至于如此。」
《國語辭典》:毁坏(毀壞)  拼音:huǐ huài
1.破坏。《史记。卷四。周本纪》:「今殷王纣乃用其妇人之言,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后汉书。卷三八。法雄传》:「记到,其毁坏槛阱,不得妄捕山林。」
2.毁损倒坍。《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其后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三国演义》第一八回:「他见城东南角砖土之色新旧不等,鹿角多半毁坏,意将从此处攻进。」
《漢語大詞典》:兴坏(興壞)
(1).盛衰,成败。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於是推 儒 墨 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 宋 叶适 《纪年备遗序》:“所以存世次,观兴坏。” 明 高启 《送瀚公住灵岩》诗:“兴坏俱空幻,登临不用哀。”
(2).使衰败者得以复兴。汉书·路温舒传:“故 桓 文 扶微兴坏,尊 文 武 之业。” 宋 曾巩 《左右司郎中制》:“创制之初,举坠兴坏。”
《国语辞典》:坏了(坏了)  拼音:huài le
1.东西损坏或腐败。如:「电视坏了」、「牛奶坏了」。
2.遭殃、完蛋。《儒林外史》第三二回:「你晓得有个新闻?县里王公坏了。昨晚摘了印,新官押著他就要出衙门。」《老残游记》第八回:「实在可怕的是豺狼虎豹。天晚了,倘若出来个把,我们就坏了!」
《漢語大詞典》:坏色(壞色)
非正色。常指僧衣的颜色。 唐 刘禹锡 《佛衣铭》:“坏色之衣,道不在兹。”翻译名义集·沙门服相:“律有三种坏色:青、黑、木兰。青谓铜青,黑谓杂泥,木兰即树皮也。” 元 张昱 《慧具庵自泺东回》诗:“ 慧师 新自上京回,坏色袈裟染刼灰。”参见“ 坏衣 ”。
《漢語大詞典》:坏衣(壞衣)
即袈裟。僧尼避用五种正色和五种间色,故僧衣皆以坏色染成,因名坏衣。 唐 李端 《送惟良上人归润州》诗:“寄世同高鹤,寻仙称坏衣。” 宋 梅尧臣 《乾明院碧鲜亭》诗:“坏衣削髮远尘垢,蛇祖龙孙生屋后。”
《國語辭典》:凿坏(鑿坏)  拼音:zuò péi
凿穿墙壁。比喻坚持不作官。《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故士或自盛以橐,或凿坏以遁。」《老残游记》第六回:「试问?与那凿坏而遁,洗耳不听的,有何分别呢?」
分類:隐居不仕
《漢語大詞典》:凿坏以遁(鑿坏以遁)
谓隐居不仕。语本《淮南子·齐俗训》:“ 颜闔 , 鲁君 欲相之而不肎,使人以币先焉,凿培而遁之。” 汉 扬雄 《解嘲》:“故士或自盛以橐,或凿坏以遁。”亦作“ 凿坏而遁 ”、“ 凿坯而遁 ”。 唐 元结 《问进士》:“何人凿坯而遁,何人终日扫门?”《老残游记》第二回:“试问,与那凿坏而遁,洗耳不听的有何分别呢?”
分類:隐居不仕
《漢語大詞典》:圮坏(圮壞)
毁坏;废弛;坍塌。魏书·礼志三:“于此之日,而不遂哀慕之心,使情礼俱损,丧纪圮坏者,深可痛恨。” 宋 曾巩 《瀛州兴造记》:“其餘,凡圮坏之屋,莫不缮理,復其故常。”明史·循吏传·王源:“城东有 广济桥 ,岁久半圮坏, 源 歛民万金重筑之。”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赵公裕后:“ 武清县 学宫圮坏,公捐二百金首倡修整。”
《骈字类编》:日坏(日坏)
宋史食货志见上
《漢語大詞典》:崩坏(崩壞)
(1).塌毁。 汉 枚乘 《七发》:“覆亏邱陵,平夷西畔。崩坏陂池,险险戏戏。”《水浒传》第十回:“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2).败坏衰落。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君道崩坏,下乱,百姓将失其所矣。”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僕常痛诗道崩坏……不量才力,欲扶起之。” 宋 苏轼 《与封守朱朝清书》:“新説方炽,古学崩坏,言之伤心。” 鲁迅 《三闲集·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旧社会将近崩坏之际,是常常会有近似带革命性的文学作品出现的,然而其实并非真的革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