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叹息良马
  
困坂
 
困骥
 
困盐车
 
孙阳怜瘦骨
 
服盐车
  
泪尽太行
  
老盐车
 
负盐
 
重耳盐车
   
盐坂
  
盐车劳
 
盐车厄
 
盐车汗
 
盐车病骥
 
盐车绝足
 
盐车骖
  
盐阪

相关人物
汗明
 
伯乐


《战国策》卷十七〈楚策四·汗明见春申君〉~573~
汗明曰:「君亦闻骥乎?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幂之。骥于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今仆之不肖,阨于州部,堀穴穷巷,沈洿鄙俗之日久矣,君独无意湔拔仆也,使得为君高鸣屈于梁乎?」
《昭明文选》卷二十五〈诗丁·赠答三·答卢谌诗〉~70~
唐·李善注引《战国策》,楚客谓春申君曰:「昔骐骥驾盐车,上吴,迁延负辕而不能进,遭伯乐,仰而鸣之,知伯乐知己也。今仆屈厄日久,君独无意使仆为君长鸣乎?」

简释

盐车:喻指人才处于困境。唐李白《天马歌》:“盐车上峻阪,倒行逆施长日晚。”


例句

盐车淹素志,长坂入青云。 唐彦谦 留别四首

嘶风重诉牵盐耻,伯乐何妨转眼看。 李咸用 投知

人疑游面市,马似困盐车。 李商隐 喜雪

盐车上峻坂,倒行逆施畏日晚。 李白 天马歌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

遭遇不遭遇,盐车与鼓车。 杜牧 骕骦骏

盐官虽绊骥,名是汉庭来。 杜甫 李盐铁二首

蜷跼盐车万里蹄,忽逢良鉴始能嘶。 汪遵 吴坂

盐车今愿脱,千里为君行。 章孝标 省试骐骥长鸣

盐车顾后声方重,火井窥来焰始浮。 罗隐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二首

困坂思回顾,迷邦辄问津。 贾岛 送令狐绹相公

夜光失隋掌,骥騄伏盐车。 钱起 送沈仲

金埒未登嘶若是,盐车犹驾瘦何惊。 韩琮 咏马

《國語辭典》:叹息(嘆息)  拼音:tàn xí
叹气。如:「他年纪轻轻就误蹈法网,犯下大错,令人叹息。」
《國語辭典》:叹息(歎息)  拼音:tàn xí
1.叹气。东周战国。宋玉 高唐赋:「愁思无已,叹息垂泪,登高远望,使人心瘁。」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哀吊》:「及相如之吊二世,全为赋体,桓谭以为其言恻怆,读者叹息。」
2.赞叹。《晋书。卷七四。列传。桓彝》:「石虔跃马赴之,拔冲于数万众之中而还,莫敢抗者,三军叹息,威震敌人。」《儒林外史》第一回:「吴王叹息,点头称善。」
《国语辞典》:咳声叹息(咳声叹息)  拼音:hāi shēng tàn xí
因忧虑或烦恼而叹气。如:「遇到困难,光是咳声叹息没有用,勇敢面对问题才是根本之道。」
《国语辞典》:摇头叹息(摇头叹息)  拼音:yáo tóu tàn xí
表示遗憾、难过或惋惜。如:「他摇头叹息道:『自作孽,不可活。我们怎能怪别人呢?』」
《國語辭典》:吁嗟  拼音:xū jiē
有所感触的嗟叹词。《文选。潘岳。西征赋》:「驱吁嗟而妖临,搜佞哀以拜郎。」唐。皮日休〈橡媪叹〉:「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
《漢語大詞典》:于兹(於兹)
(1).在此。书·盘庚上:“我王来,既爰宅于兹。” 孔 传:“言 祖乙 已居於此。” 明 胡应麟 诗薮·遗逸中:“残珠剩玉,沦没渊海,能亡三嘆?因识其目于兹云。”
(2).于今,至今。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虚心定志,欲闻流议者,三年于兹矣。” 晋 潘岳 《怀旧赋》:“不歷 嵩丘 之山者,九年于兹矣。” 唐 韩愈 《祭侯主簿文》:“我狎我爱,人莫与夷,自始及今,二纪于兹。”
(3).当今,今世。汉书·司马相如传:“休烈显乎无穷,声称浹乎于兹。” 颜师古 注:“于兹,犹言今兹也。”
吁嗟;叹息。 汉 蔡邕 《玄文先生李子材铭》:“于兹先生,秉德恭勤。”
(1).至今。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今臣生十二岁於兹矣。”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朕立諫鼓、设谤木,於兹三年矣。”
(2).在此。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执銓以平,御烦以简。 裴楷 清通, 王戎 简要,復存於兹。”
《國語辭典》:咨嗟  拼音:zī jiē
1.叹息。唐。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儒林外史》第一回:「那官咨嗟叹息了一回,仍旧捧诏回旨去了。」
2.赞叹、叹赏。《文选。蔡邕。陈太丘碑文》:「群公百寮,莫不咨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郭陈张甚盛,裴徐理前语,理致甚微,四坐咨嗟称快。」
分類:赞叹叹息
《漢語大詞典》:咄嗟
犹呼吸之间。谓时间仓卒;迅速。 晋 左思 《咏史》诗之八:“俛仰生荣华,咄嗟復彫枯。”北齐书·李浑传:“若简练驍勇,衔枚夜袭,径趣营下,出其不意,咄嗟之间,便可擒殄。” 元 乔吉 《小桃红·绍兴于侯索赋》曲:“一郡居民二十万,报平安,秋粮夏税咄嗟儿办。” 郭沫若 《归去来·在轰炸中来去》:“ 蒋 接连问了两次,我于咄嗟之间,终没有可能提出任何人来。”
《國語辭典》:唧唧  拼音:jí jí
拟声词:(1)形容机杼声或叹息声。南朝梁。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2)形容叹息声。唐。白居易〈琵琶行〉:「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3)形容虫鸣声。唐。王维 青雀歌:「犹胜黄雀争上下,唧唧空仓复若何。」唐。李郢 宿杭州虚白堂诗:「秋月斜明虚白堂,寒蛩唧唧树苍苍。」(4)形容鸟鸣声。唐。刘禹锡鶗鴂吟:「如何上春日,唧唧满庭飞。」(5)形容哭泣声。宋。苏轼〈岐亭〉诗五首之一:「醒时夜向阑,唧唧铜瓶泣。」
《國語辭典》:叹吁(歎吁)  拼音:tàn xū
叹息。元。张养浩〈一枝花。用尽我套。尾声〉:「青天多谢相扶助,赤子从今罢叹吁。」《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一三出》:「自从那日,打散鸳鸯侣,镇长叹吁。」也作「叹嗟」。
分類:叹息
《國語辭典》:嗟呀  拼音:jiē yā
1.叹息。《三国演义》第二三回:「刘表闻衡死,亦嗟呀不已,令葬于鹦鹉洲边。」
2.比喻苦难。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三折:「摧林木,狂风乱刮。我这里耽烦恼,受嗟呀,走的来力尽筋乏。」
3.拟声词。形容桨橹声。元。马致远〈新水令。四时湖水镜无瑕套。山石榴〉曲:「橹摇摇,声嗟呀,繁华一梦天来大。」
分類:惊叹叹息
《漢語大詞典》:赍咨(齎咨)
叹息。易·萃:“齎咨涕洟,无咎。” 王弼 注:“齎咨,嗟叹之辞也。” 唐 孙樵 《序陈生举进士》:“累为连帅宾礼,贡之天子,齎咨喑呜,輒以穷尽。”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三七:“浮云不可驻,顾盼空齎咨。”
分類:叹息王弼
《國語辭典》:唏嘘(唏噓)  拼音:xī xū
悲叹声。《老残游记》第八回:「提起笔来,在墙上题一绝道,……题罢,唏嘘了几声,也就睡了。」也作「欷吁」。
分類:叹息抽泣
《國語辭典》:出气(出氣)  拼音:chū qì
1.呼吸、喘息。《庄子。盗蹠》:「孔子再拜趋走,出门上车,执辔三失,目芒然无见,色若死灰,据轼低头,不能出气。」唐。李白〈效古〉诗二首之二:「低头不出气,塞默少精神。」
2.发泄怨愤。《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巫娘子没处出气,狠狠要打,赵尼姑走来相劝。」《红楼梦》第三回:「背地里拿著他的两三个小么儿出气,咕唧一会子就完了。」
《國語辭典》:叹喟(歎喟)  拼音:tàn kuì
叹息、叹气。《楚辞。屈原。九章。怀沙》:「曾伤爰哀,永叹喟兮。」唐。柳宗元 吊屈原文:「先生之貌不可得兮,犹髣髴其文章。托遗编而叹喟兮,涣余涕之盈眶。」
分類:叹气叹息
《漢語大詞典》:嘶盐(嘶鹽)
语本 汉 贾谊 《吊屈原赋》:“驥垂两耳,服盐车兮。”谓骏马面对盐车悲鸣。喻贤才屈居贱役。 明 徐渭 《赋得风入四蹄轻》之四:“带烙成駢死,嘶盐了此生。 孙阳 何处是,泪尽 太行 程。”参见“ 盐车 ”。
《國語辭典》:盐车(鹽車)  拼音:yán chē
1.载盐的车。《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大行。」
2.比喻高才大贤受到屈抑,用非所长。《文选。贾谊。吊屈原文》:「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
《漢語大詞典》:汗血盐车(汗血鹽車)
骏马拉运盐的车子。“汗血”,骏马。语出史记·大宛列传;“盐车”,语出战国策·楚策四:“夫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 太行 ,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后以“汗血盐车”喻人才埋没受屈。 宋 辛弃疾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前韵答之》词:“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参见“ 汗血马 ”。
分類:骏马车子
《國語辭典》:汗血马(汗血馬)  拼音:hàn xiě mǎ
1.汉时西域大宛国所出产的良种马。因其汗从肩膊流出,其色如血,故称为「汗血马」。西汉时李广利攻打大宛国,曾得此种马,贡献于汉武帝。也称为「汗马」。
2.千里马。宋。陆游〈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作〉诗:「将军枥上汗血马,猛士腰间虎文韔。」
《漢語大詞典》:牵盐(牽鹽)
战国策·楚策四载: 汗明 向 春申君 讲述:有匹年老的骏马,“服盐车而上 大行 ”,结果是“蹄申膝折”,“白汗交流”,仍上不了山。 伯乐 见之,为它卸下车辕而哭,马亦“仰而鸣,声达于天。”后遂以“牵盐”喻怀才不遇。 唐 陆龟蒙 《记事》诗:“骏骨正牵盐,玄文终覆酱。” 唐 李咸用 《投知》诗:“嘶风重诉牵盐耻, 伯乐 何妨转眼看。”
《漢語大詞典》:驱盐车(驅鹽車)
战国策·楚策四:“夫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 太行 ,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后以“驱盐车”喻任贱役。 清 顾炎武 《丈夫》诗:“矫首望 太行 ,努力驱盐车。” 王蘧常 注:“盐车,喻贤才之屈居贱役也。”
分類:贱役
《漢語大詞典》:骥伏盐车(驥伏鹽車)
典出战国策·楚策四:“夫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 太行 。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伯乐 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幂之。驥於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於天,若出金石者,何也?欣见 伯乐 之知己也。”后以“驥伏盐车”谓才华遭到抑制,处境困厄。 宋 黄庭坚 《次韵晁补之廖正一赠答诗》:“驥伏盐车不称情,轻车肥马凤凰城。” 明 吾丘瑞 《运甓记·辞亲赴任》:“争奈尘埋,未逢鑑识,譬之剑沉 丰 狱,驥伏盐车。”
《國語辭典》:盐车(鹽車)  拼音:yán chē
1.载盐的车。《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大行。」
2.比喻高才大贤受到屈抑,用非所长。《文选。贾谊。吊屈原文》:「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
《漢語大詞典》:盐辎(鹽輜)
盐车。 宋 苏轼 《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均为人所劳,何必陋盐輜。”
分類:盐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