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分别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说受戒得福或反之而堕者,事佛有三辈不同,及支那国非法者多事等。【又】阿难分别经之略名。
分别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第六意识也。大藏法数曰:「于六尘等种种诸境而起分别也。此言由第七末那识传送,第六意识能起分别,故名分别识也。」又曰:「分别识即第六意识,谓于显识中分别五尘好恶等相,故名分别识。」
【佛学常见辞汇】
即第六意识,因第六意识常随著六尘的种种境界而起分别。
【三藏法数】
分别识,即第六意识,谓于显识中分别五尘好恶等相,故名分别识。(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三藏法数】
分别识者,谓于六尘等种种诸境而起分别也。此言由第七末那识,传送第六意识,能起分别,故名分别识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梵语末那,华言意,谓能分别思量也。)
分别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心识所变之境,有因缘变分别变二种。(参见:二变)
分别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分别有为事相之智也,在佛为后得之权智,在凡夫为虚妄之计度。离此虚妄之计度与真理冥符,是曰无分别智,即佛之根本实智也。
【佛学常见辞汇】
分别有为事相的智,在佛为后得之权智,在凡夫则是虚妄之计度,凡夫若能离此虚妄之计度,而与真理冥合,则名为无分别智,亦即佛之根本实智。
分别起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切之惑,有分别起与俱生起二种。一切之凡夫,依无始以来之熏习力与身俱生自然而起之诸惑,谓之俱生起。由邪师邪教邪思惟三缘而起之诸惑,谓之分别起。分别起易断,故于最初顿断之,即见惑是也,俱生起难断,故至后渐断之,即思惑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惑障有分别起与俱生起二种,分别起是由邪师邪教邪思惟等后天环境所养成的障惑,俱生起则是与前六识或七识俱起,而为先天所本有的障惑。分别起就是见惑,易断,俱生起就是思惑,难断。
分别事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楞伽经所说三识之一。八识中除阿赖耶识,为其他末那等七识之总称,以对种种之境,而起虚妄分别故也,对真识则云事识。楞伽经一曰:「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相,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分别事识。」起信论曰:「依诸凡夫取著转深,计我我所,种种妄执,随事攀缘,分别六尘,名为意识,亦名离识,又复说名分别事识。」同义记中末曰:「又能分别去来内外种种事相故,彼说为分别事识也。」又第八识十八名之第十五名也。以第八阿赖耶识为生一切分别事识之根本故也。唯识了义灯四本曰:「十五名识,无相论云:分别事识也。」
分别说三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为钝根之人降一乘教,而分别为三乘,使各自适于根机而说也。
分别说部
【佛学大辞典】
(流派)Vibhajyava%dinah!,部计名。此部所说有是有非,须能分别简择,故名分别说部。是非小乘二十部等之部计,乃论者假定之名也。俱舍光记二十曰:「说非尽理,半是半非,更须分别,故名分别说部,梵云毗婆阇缚地。毗婆阇名分别,缚地名部,旧云毗婆阇婆提者讹也。」
分别功德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十七品之名。佛于前品说本门之法华,一会之大众,闻之得种种之功德利益,分别功德品者,即分别其功德之浅深不同也。
分别功德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分别功德论之异名。
分别功德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三卷,失译人名。释增一阿含经序品中之偈及念佛等十种之一法,次释各弟子品称为第一之因缘。
分别缘生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法天译。说十二缘生之法。
分别布施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为中阿含瞿昙弥经之别译。
分别圣位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略述金刚顶瑜伽分别圣位修證法门经之略名。
分别相似过类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四过之一。谓立者之论法为同品者,敌者强以为异品而攻击之之过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