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吟残拥鼻
 
掩鼻咏
   
拥鼻哦诗
 
拥鼻雒阳生
 
书生咏
 
洛下书生咏
 
洛下咏
 
洛生吟
   
谢安洛生咏
 
掩鼻出东山

相关人物
谢安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上〈雅量〉~369~
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宋明帝《文章志》曰:「安能作洛下书生咏,而少有鼻疾,语音浊。后名流多学其咏,弗能及,手掩鼻而吟焉。桓温止新亭,大陈兵卫,呼安及坦之,欲于坐害之。王入失措,倒执手版,汗流沾衣。安神姿举动,不异于常。举目历温左右卫士,谓温曰:『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有壁间著阿堵辈?』温笑曰:『正自不能不尔。』于是矜庄之心顿尽。命部左右,促燕行觞,笑语移日。」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下〈轻诋〉~845~
「人问顾长康:『何以不作洛生咏?』答曰:『何至作老婢声!』」南朝梁·刘孝标注:「洛下书生咏,音重浊,故云老婢声。」
《晋书》卷七十九〈谢安列传〉
安少有盛名,时多爱慕。乡人有罢中宿县者,还诣安。安问其归资,答曰:「有蒲葵扇五万。」安乃取其中者捉之,京师士庶竞市,价增数倍。安本能为洛下书生咏,有鼻疾,故其音浊,名流爱其咏而弗能及,或手掩鼻以敩之。及至新城,筑埭于城北,后人追思之,名为召伯埭。

简释

洛生咏:美称他人吟咏诵读。唐李白《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闷为洛生咏,醉发吴越调。”


例句

方同洛下书生咏,又见军前大将旗。 刘禹锡 和陈许王尚书酬白少傅侍郎长句因通简汝洛旧游之什

自解书生咏,愁猿莫夜吟。 刘长卿 寄万州崔使君

天涯已有销魂别,楼上宁无拥鼻吟。 唐彦谦 春阴

闷为洛生咏,醉发吴越调。 李白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

雨中衣半湿,拥鼻自知心。 杜牧 折菊

蜀中夫子时开卦,洛下书生解咏诗。 王维 故人张諲工诗善易卜兼能丹青草隶顷以诗见赠聊获酬之

雕槃分篸何由得,空作西州拥鼻吟。 胡宿 忆荐福寺牡丹

谁敢强登徐稚榻,自怜还学谢安吟。 蒋肱 永州陪郑太守登舟夜宴席上各赋诗

拥鼻悲吟一向愁,寒更转尽未回头。 韩偓 拥鼻

拥鼻绕廊吟看雨,不知遗却竹皮冠。 韩偓 清兴

褰裳拥鼻正吟诗,日午墙头独见时。 韩偓 见花

此时高味共谁论,拥鼻吟诗空伫立。 韩偓

《國語辭典》:拥鼻(擁鼻)  拼音:yǒng bí
掩鼻。唐。杜牧 折菊诗:「雨中衣半湿,拥鼻自知心。」五代十国蜀。顾夐 更漏子。旧欢娱词:「旧欢娱,新怅望,拥鼻含嚬楼上。」
分類:后蜀
《國語辭典》:拥鼻吟(擁鼻吟)  拼音:yǒng bí yín
晋代谢安有鼻疾,作洛生咏时,声音低沉而浓浊,时人喜爱,或用手掩鼻来仿效。见《晋书。卷七九。谢安传》。后泛指吟咏或朗读。唐。唐彦谦 春阴诗:「天涯已有销魂别,楼上宁无拥鼻吟。」宋。陆游 舟中感怀三绝句呈太傅相公兼简岳大用郎中诗:「梦笔亭边拥鼻吟,壮图蹭蹬老侵寻。」
分類:曼声吟咏
《國語辭典》:拥鼻吟(擁鼻吟)  拼音:yǒng bí yín
晋代谢安有鼻疾,作洛生咏时,声音低沉而浓浊,时人喜爱,或用手掩鼻来仿效。见《晋书。卷七九。谢安传》。后泛指吟咏或朗读。唐。唐彦谦 春阴诗:「天涯已有销魂别,楼上宁无拥鼻吟。」宋。陆游 舟中感怀三绝句呈太傅相公兼简岳大用郎中诗:「梦笔亭边拥鼻吟,壮图蹭蹬老侵寻。」
分類:曼声吟咏
《漢語大詞典》:洛生咏(洛生詠)
指 洛 下书生的讽咏声,音色重浊。 东晋 士大夫多中原旧族,故盛行为“洛生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谢安 ﹞望阶趋席,方作 洛 生咏,讽‘浩浩洪流’。”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明帝 《文章志》:“ 安 能作 洛 下书生咏,而少有鼻疾,语音浊。后名流多斆其咏,弗能及,手掩鼻而吟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人问 顾长康 何以不作 洛 生咏。答曰:‘何至作老婢声。’” 刘孝标 注:“ 洛 下书生咏,音重浊,故云老婢声。” 唐 李白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闷为 洛 生咏,醉发 吴 越 调。” 宋 苏轼 《径山道中次韵周长官》:“缅怀 周 与 李 ,能作 洛 生咏。”
《漢語大詞典》:谢安吟(謝安吟)
一种音色重浊的吟咏。语本世说新语·雅量:“﹝ 桓温 ﹞欲诛 谢安 、 王坦之 …… 王 之恐状,转见於色。 谢 之寛容,愈表於貌,望阶趋席,方作 洛 生咏,讽‘浩浩洪流’。”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明帝 《文章志》:“ 安 能作 洛 下书生咏,而少有鼻疾,语音浊。后名流多斅其咏,弗能及,手掩鼻而吟焉。” 唐 蒋肱 《永州陪郑太守登舟夜宴席上各赋诗》:“谁敢强登 徐稚 榻,自怜还学 谢安 吟。”参见“ 洛生咏 ”。
《漢語大詞典》:洛生咏(洛生詠)
指 洛 下书生的讽咏声,音色重浊。 东晋 士大夫多中原旧族,故盛行为“洛生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谢安 ﹞望阶趋席,方作 洛 生咏,讽‘浩浩洪流’。”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明帝 《文章志》:“ 安 能作 洛 下书生咏,而少有鼻疾,语音浊。后名流多斆其咏,弗能及,手掩鼻而吟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人问 顾长康 何以不作 洛 生咏。答曰:‘何至作老婢声。’” 刘孝标 注:“ 洛 下书生咏,音重浊,故云老婢声。” 唐 李白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闷为 洛 生咏,醉发 吴 越 调。” 宋 苏轼 《径山道中次韵周长官》:“缅怀 周 与 李 ,能作 洛 生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