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5—1294 【介绍】: 即忽必烈。元朝皇帝。拖雷子,宪宗(蒙哥汗)弟。宪宗元年,奉命总治漠南,开府金莲川。三年,受关中封地。同年,进兵云南。次年,灭大理。还关中,任用廉希宪、许衡等,兴学校。八年,受命攻宋鄂州。九年九月,在鄂州得宪宗死讯。十一月,与贾似道约和撤兵北归。次年三月,在开平府即大汗位,始建年号中统。使刘秉忠与许衡定官制。时幼弟阿里不哥受漠北、中亚诸王拥护,在和林即位为大汗。世祖出兵击破之。中统三年,平定济南李璮之叛,乃罢大藩子弟专兵民权之制。五年,改元至元,定都燕京,罢蒙古开国以来诸侯世守之制。至元八年,用刘秉忠议,改国号为大元。十年,破宋襄樊。十一年,使伯颜领兵灭宋。十三年,宋降。十六年,消灭宋朝在南方的残余势力,统一全国。二十三年,遣使至江南访求人才,大量起用南人。但北方蒙古诸王海都等相继叛乱,争战多年。伊儿、钦察等汗国君主与大汗的关系日见疏远。晚年发动侵略日本、安南、爪哇等役,均以失败告终。至元三十一年正月病卒。蒙语尊称薛禅皇帝。
《国语辞典》:元世祖  拼音:yuán shì zǔ
帝号。指元朝皇帝忽必烈。参见「忽必烈」条。
《漢語大詞典》:重纪(重紀)
一个朝代内重复使用的年号。如 元世祖 、 元顺帝 均用“至元”作年号,后代叙述 元顺帝 至元 时事,则加“重纪”,以资区别。 明 宋濂 《上天竺慈光妙应普济大师东溟日公碑铭》:“ 元 重纪 至元 四年,行宣政院采诸人望,以主列刹。”
《國語辭典》:宝钞(寶鈔)  拼音:bǎo chāo
一种元、明、清发行的纸币。元世祖时制造中统宝钞,后又发行至元通行宝钞。明洪武时设宝钞提举司,制造大明宝钞。清咸丰三年发行「大清宝钞」。《元史。卷九三。食货志一》:「世祖中统元,始造交钞,……是年十月,又造中统元宝钞。」《明史。卷八一。食货志五》:「七年,帝乃设宝钞提举司。明年始诏中书省造大明宝钞,命民间通行。」《清史稿。卷一二四。食货志五》:「文宗即位,四川学政何绍基力请行大钱以复古救时。上意初不谓然,卒与官票、宝钞行焉。」
《国语辞典》:澎湖天后宫(澎湖天后宫)  拼音:péng hú tiān hòu gōng
位于澎湖马公市长安里。创建于元世祖至元十八年(西元1281)或明朝初年,是年代最久远的妈祖庙,原名娘妈宫。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1683)派靖海将军施琅攻打台湾,击败郑克塽军队于澎湖,传说此役妈祖曾显灵助战,因而得胜,所以翌年将宋以来的妈祖天妃封号晋封为天后,庙名也改称为「天后宫」。建筑特色包含一面具有防风及避邪作用的照壁、屋顶为绿色琉璃瓦、柱子没有雕上龙纹、大殿前的门扇雕工精美细致。现属台闽地区一级古迹。
《漢語大詞典》:八思巴字
八思巴 奉 元世祖 命制订的拼音文字。脱胎于藏文字母,名“蒙古新字”或“蒙古字”,俗称“八思巴字”。 至元 六年(公元1269年)颁行。计有辅音字母二十九个,元音字母五个,半元音字母两个,另有两个冠于元音开头音节上的符号。曾用于官方文书、译书、为汉字注音等方面。
《漢語大詞典》:誓俭草(誓儉草)
元世祖 忽必烈 定的草名。 明 叶子奇 草木子卷四上:“ 元世祖皇帝 思 太祖 创业艰难,俾取所居之地青草一株,置於大内丹墀之前,谓之誓俭草。盖欲使后世子孙知勤俭之节。”
分類:元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