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门选(門選)
根据门第高低选任官员。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四章第一节:“事实上中正官只依据士人的籍贯及祖、父官位,定门第的高低,吏部尚书依据门第高低作用否的标准。这种选举法称为门选,结果自然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漢語大詞典》:优调(優調)
(1).谓受铨选而任官。新唐书·刘蕡传:“於时,被选者二十有三人,所言皆冗齪常务,类得优调。”
(2). 宋 代特指不赴吏部侯选的特别差遣。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仕进》:“参部註差为赴调,别差曰优调。”
《國語辭典》:十样锦(十樣錦)  拼音:shí yàng jǐn
1.四川出产的锦缎,共有十种花式。元。戚辅之〈佩楚轩客谈〉:「孟氏在蜀时制十样锦,名长安竹、天下乐、雕团、宜男、宝界地、方胜、狮团、象眼、八答韵、铁梗蓑荷。」《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近觑四川十样锦,远观洛内一团花。」
2.雁来红的别名。参见「雁来红」条。
3.中散大夫的别名。参见「中散大夫」条。
《漢語大詞典》:籍居
谓担任官职。子华子·晏子:“结綬纚纚,位列而籍居,非公臣也。”
《漢語大詞典》:押例
唐 杨国忠 所创以任官年限久者得优先授官之例。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颂德:“ 林甫 薨后, 杨国忠 为左相,兼总銓衡。从前注拟,皆约循资格,至 国忠 创为押例,选深者尽留,乃无才与不才也。”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铨曹:“ 杨国忠 为尚书,创为押例,选深者先授官;有文状闕失,许续通,不令駮放。淹滞之流,翕然归美。”
《漢語大詞典》:锁厅试(鎖廳試)
亦作“鏁厅试”。 宋 代称现任官或有爵禄者应进士试。 宋 叶适 《太府少卿福建运判直宝谟阁李公墓志铭》:“復锁厅试礼部,词致瓌特,有司异之。”宋史·选举志一:“凡命士应举,谓之鏁厅试。”宋史·选举志三:“ 熙寧 十年,始立《宗子试法》。凡祖宗袒免亲已受命者,附锁厅试,自袒免以外,得试于国子监。”
《漢語大詞典》:荫调
同“廕调”。
犹荫叙。谓因先世荫庇被征调任官。
《漢語大詞典》:顶收(頂收)
后任官吏代偿的前任所欠公款。《负曝闲谈》第三回:“可怜他自从做了哨官以来,前任的顶收就去了一百多吊。”
《漢語大詞典》:冒荫(冒蔭)
冒名而得庇荫。谓冒称父祖有功而得入学或任官之权。 唐 韩愈 《请复国子监生徒状》:“其新补人有冒荫者,请牒送法司科罪。”
《漢語大詞典》:铨历(銓歷)
指有关选任官吏事项的簿书。新唐书·选举志下:“其后 李敬玄 为少常伯,委事於员外郎 张仁禕 。 仁禕 又造姓歷,改状样、銓歷等程式,而銓总之法密矣。”
《漢語大詞典》:印纸历子(印紙歷子)
宋 制,外任官员赴任时,朝廷发给印有各种项目的记录册,由官员于任上填写,作为考核其政绩的根据,称“印纸歷子”。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二年:“祖宗留意考课之法, 王安石 始罢之。望遵 太宗 故事,应监司、郡守朝辞日,别给御前印纸歷子。至于兴某利,除某害,各为条目,每攷令当职官吏从实批书,任满精覈。”亦省称“ 印歷 ”。参见“ 印歷 ”。
《漢語大詞典》:印历(印歷)
(1).“ 印纸歷子 ”的省称。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七:“自举兵至讫事,文移数篋,崎嶇兵火,毁失殆尽,仅存印歷。”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刘漫塘》:“尝大书其印歷,以示终身不起云。”
(2).泛指官府发的凭证。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户部·救荒:“ 司马光 《救荒疏》云:‘富室有蓄积者,官给印歷,听其举贷,量出利息,俟丰熟日,官为收索,示以必信,不可誑诱。’”
分類:官府凭证
《漢語大詞典》:注代
古代前后任官吏替换时登记备案,谓之“注代”。《元典章新集·吏部·作阙》:“内外官员止凭到任月日为期注代。”元史·拜住传:“在京仓曹管库之职,岁终例应注代。”
《漢語大詞典》:在身官
现任官职。 宋 苏辙 《为兄轼下狱上书》:“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 軾 。非敢望末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吴元济:“﹝ 元和 ﹞九年十月,以 李光颜 为忠武节度 光 蔡 等州招抚使,十年正月,詔夺 元济 在身官。”
《漢語大詞典》:析圭儋爵
文选·扬雄〈解嘲〉:“析人之珪,儋人之爵。” 张铣 注:“言当分人君之珪,以为上列之诸侯,荷人君之重爵。”后因以“析圭儋爵”谓任官受爵。 明 宋濂 《叶秀发传赞》:“当 金 人陷 蘄 ,士大夫析圭儋爵者,或纳款卖降之不暇,有若 秀发 者仅一丞耳,则不顾妻子,婴城固守。”参见“ 析圭 ”。
分類:任官受爵
《漢語大詞典》:析圭
亦作“ 析珪 ”。
(1).古代帝王按爵位高低分颁玉圭。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故有剖符之封,析圭而爵。”圭,一本作“ 珪 ”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析,中分也。白藏天子,青在诸侯。” 王先谦 补注:“周礼·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析圭而爵,言分圭而爵之也。此盖古语。析,即分颁之义,非中分为二。疑 如 ( 如淳 )説误。”
(2).泛指封王、封官。 唐 李乂 《夏日送司马员外孙员外北征》诗:“析珪行仗节,持印且分麾。” 明 高启 《咏隐逸·武攸绪》:“孽后移寳鼎,同姓咸析珪。独去谢亲宠,龙门事宜栖。”
《漢語大詞典》:析圭分组(析圭分組)
谓任官受印。组,组绶。 唐 王维 《魏郡太守河北采访处置使上党苗公德政碑》:“至於析圭分组,跨壤连州,怀四术而自疑,见九重而失望。”参见“ 析圭 ”。
分類:任官组绶
《漢語大詞典》:析圭
亦作“ 析珪 ”。
(1).古代帝王按爵位高低分颁玉圭。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故有剖符之封,析圭而爵。”圭,一本作“ 珪 ”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析,中分也。白藏天子,青在诸侯。” 王先谦 补注:“周礼·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析圭而爵,言分圭而爵之也。此盖古语。析,即分颁之义,非中分为二。疑 如 ( 如淳 )説误。”
(2).泛指封王、封官。 唐 李乂 《夏日送司马员外孙员外北征》诗:“析珪行仗节,持印且分麾。” 明 高启 《咏隐逸·武攸绪》:“孽后移寳鼎,同姓咸析珪。独去谢亲宠,龙门事宜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