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1,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珠厓
丰水
望夷
凤岭
周顗
汾曲
龙口
渭曲
尼丘
破冢
歙县
介山
漳江
绵山
博浪沙
《漢語大詞典》:珠厓
亦作“ 珠崖 ”。 地名。在 海南省 琼山县 东南。 汉 武帝 元鼎 六年定 越 地,以为 南海 、 苍梧 、 郁林 、 合浦 、 交趾 、 九真 、 日南 、 珠厓 、 儋耳 郡。后 珠厓 等郡数反叛, 贾捐之 上疏请弃 珠厓 ,以恤 关东 , 元帝 从之,乃罢 珠厓郡 。事见汉书·武帝纪《贾捐之传》。后以“珠厓”泛指边疆地区。 唐 宋之问 《早发韶州》诗:“炎徼行应尽,回瞻乡路遥。 珠厓 天外郡,铜柱海南标。” 明 张煌言 《答赵安抚书》:“以滨海之赋,畀我海上之师……匪直暂解兵争,亦以稍甦民困。是 珠崖 虽弃,休息宜然。” 清 黄遵宪 《书愤》诗:“一自 珠崖 弃,纷纷各效尤。瓜分惟客听,薪尽向予求。”
《漢語大詞典》:丰水(豐水)
(1).大水。 晋 陆云 《答孙显世》诗:“昌风改物,丰水易澜。”
(2).古水名。在 陕西省 户县 东南,注入 渭水 。
《漢語大詞典》:望夷
秦 代宫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泾阳县 东南,因东北临 泾水 以望北夷,故名。 秦 末, 赵高 迫杀 秦二世 于此。 汉 焦赣 《易林·乾之大壮》:“ 高 弑 望夷 , 胡亥 以毙。”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或擢筋於庙梁,或絶命於 望夷 。盖所拔之非真,而忠能之不用也。”《全唐诗》卷八六六载 临淄县主 《与独孤穆冥会诗》:“ 望夷 既结衅,宗社亦貽羞。” 宋 王安石 《桃源行》:“ 望夷宫 中鹿为马, 秦 人半死长城下。”
《漢語大詞典》:凤岭(鳳嶺)
即 凤凰山 。在今 浙江省 杭州市 东南。北近 西湖 ,南接江滨。形若飞凤,故名。 宋 苏轼 《赠别》诗:“慇懃莫忘分携处,湖水东边 凤岭 西。”
《国语辞典》:周顗  拼音:zhōu yǐ
人名。(西元269~322)字伯仁,晋安城(今河南省汝南县东南)人。少有重名,官至尚书左仆射。王敦作乱,王导诣台待罪,顗申救甚急,而导不知,后奉诏见王敦,敦问导周顗何如,导不答,遂被杀,后导见顗申救之表,泣曰:「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漢語大詞典》:汾曲
汾水 源出 山西省 宁武县 管涔山 ,东南流经 太原市 至 新绛县 而西折入 黄河 。其西折处谓 汾 曲。诗·魏风·汾沮洳:“彼 汾 一曲,言采其藚。”魏书·安同传:“宜截 汾 曲为南北浮桥,乘西岸筑围。西围既固,贼至无所施其智力矣。”《周书·武帝纪下》:“往者军下 宜阳 ,衅由彼始;兵兴 汾 曲,事非我先。”
《國語辭典》:龙口(龍口)  拼音:lóng kǒu
1.龙的嘴巴。
2.地名。在山东省黄县西渤海沿岸,民国三年自辟商埠。
《漢語大詞典》:渭曲
地名。在 陕西省 大荔县 东南。周书·文帝纪下:“﹝ 宇文泰 ﹞遂进军至 渭曲 ,背水东西为阵。” 唐 杜牧 《和野人殷潜之题筹笔驿十四韵》:“ 褒中 秋鼓角, 渭曲 晚旌旗。”
《漢語大詞典》:尼丘
(1).山名。在 山东 曲阜县 东南,连 泗水 、 邹县 界。相传 孔子 父 叔梁纥 、母 颜氏 祷于此而生 孔子 。故 孔子 名 丘 ,字 仲尼 。史记·孔子世家:“ 紇 与 颜氏 女野合而生 孔子 ,祷於 尼丘 得 孔子 。” 唐 程弥纶 《怀鲁》诗:“ 曲阜 国, 尼丘 山, 周公 邈难问, 孔子 犹啟关。” 清 侯方域 《拟上遣官致祭先师孔子阙里群臣谢表》:“风生 泗水 ,初传元运之笙鏞;神降 尼丘 ,永式遐心之金玉。”
(2).指 孔子 。《梁书·处士传·阮孝绪》:“跡既可抑,数子所以有餘,本方见晦, 尼丘 是故不足。” 清 钱谦益 《谒孔子林越翌日谒先圣庙》诗:“ 鲁 甸千年国, 尼丘 万代师。”
《漢語大詞典》:破冢
地名。在 湖北省 江陵县 东南 长江 东岸。晋书·文苑传·顾恺之:“ 愷之 尝因假还, 仲堪 特以布帆借之。至 破冢 、遭风大败, 愷之 与 仲堪 牋曰:‘地名 破冢 ,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布帆无恙。’”
《国语辞典》:歙县(歙县)  拼音:shè xiàn
县名。位于安徽省东南,因县东南有歙浦而得名。京赣铁路经此,县民以制造笔、墨、砚为业。县内以产茶、木材为大宗,其墨、枇杷、蜜枣驰名全国。其西北黄山为著名游览及疗养胜地。
《國語辭典》:介山  拼音:jiè shān
山名。绵山的别名。参见「绵山」条。
《国语辞典》:漳江  拼音:zhāng jiāng
河川名。源出福建省平和县大峰山,东南流经云霄县,再东经漳浦县注入厦门湾。也称为「九龙江」。
《國語辭典》:绵山(綿山)  拼音:mián shān
山名:(1)在山西省介休县东南,春秋时介之推即隐于此。也称为「介山」。(2)在山西省平定县东,旧亦传介之推隐处,上有介子庙。(3)在四川省绵阳县北。(4)在河北省昌平县东。
《國語辭典》:博浪沙  拼音:bó làng shā
地名。秦阳武故城之南,在今河南省阳武县东南。张良令力士操铁椎狙击秦始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