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上掌
 
君王掌上
 
掌上人
 
掌上怜
 
掌上承恩
   
掌上轻
 
掌中托
 
掌中无力
 
掌中看
  
掌中行
 
掌中轻
 
掌中飞燕
 
汉后身轻
 
汉宫舞腰
 
皇后舞
 
纤腰掌上
 
舞掌轻
 
赵后身轻
 
轻身舞
 
转纤腰
  
静婉舞
 
飞燕掌中娇
 
飞燕身轻
 
飞燕轻

相关人物
张净琬
 
赵飞燕


《梁书》卷三十九〈羊侃列传〉~56~
侃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莲、棹歌两曲,甚有新致。姬妾侍列,穷极奢靡。有弹筝人陆太喜,著鹿角爪长七寸。舞人张净琬,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中舞。又有孙荆玉,能反腰帖地,衔得席上玉簪。敕赉歌人王娥儿,东宫亦赉歌者屈偶之,并妙尽奇曲,一时无对。
《白氏六帖》卷十八〈舞〉
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

例句

客泪休沾汉水滨,舞腰羞杀汉宫人。 司空图 杨柳枝寿杯词十八首

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 徐凝 汉宫曲

莫恃芙蓉开满面,更有身轻似飞燕。 李咸用 婕妤怨

整羽庄姜恨,回身汉后轻。 李山甫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 杜牧 遣怀

正悦掌中舞,宁哀团扇诗。 武平一 妾薄命

汉皇若遇红儿貌,掌上无因著别人。 罗虬 比红儿诗之三十一

装束赵飞燕,教来掌上舞。 聂夷中 大垂手

愁来自觉歌喉咽,瘦去谁怜舞掌轻。 韩偓 偶见

典故
婉如游龙

参考典故
惊鸿


《昭明文选》卷十九战国楚·宋玉《神女赋》
忽兮改容,婉若游龙乘云翔。媠被服,侻薄装。

例句

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 李群玉 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之一

典故
相关人物
卫宣公


《诗经·邶风·新台》
「燕婉之求,籧篨不鲜。」汉·毛氏传:「燕,安也。婉,顺也。籧篨,不能俯者。」东汉·郑玄笺:「鲜,善也。伋之妻齐女来嫁于卫,其心本求燕婉之人,谓伋也。反得籧篨不善,谓宣公也。」

例句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白居易 母别子

典故

《昭明文选》卷二十九〈诗己·杂诗上·诗四首〉~355~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唐·李善注引《毛诗》曰:「今夕何夕。」又曰:「嬿婉之求。」
典故
张净婉


《梁书》卷三十九〈羊侃列传〉~56~
侃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莲、棹歌两曲,甚有新致。姬妾侍列,穷极奢靡。有弹筝人陆太喜,著鹿角爪长七寸。舞人张净琬,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中舞。又有孙荆玉,能反腰帖地,衔得席上玉簪。敕赉歌人王娥儿,东宫亦赉歌者屈偶之,并妙尽奇曲,一时无对。
《國語辭典》:婉娈(婉孌)  拼音:wǎn luǎn
1.年轻美好。晋。陶渊明〈杂诗〉一二首之一二:「袅袅松标崖,婉娈柔童子。」唐。陈子昂 唐故袁州参军李府君妻张氏墓志铭:「夫其窈窕之秀、婉娈之姿,贞节峻于寒松,韶仪丽于温玉。」
2.柔媚、柔顺。唐。陈鸿《长恨传》:「繇是冶其容,敏其词,婉娈万态,以中上意。」
3.缠绵。晋。陆机〈于承明作与弟士龙〉诗:「婉娈居人思,纡郁游子情。」唐。蒋防《霍小玉传》:「自尔婉娈相得,若翡翠之在云路也。」
4.依恋。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卢绾自微,婉娈我皇。」南朝梁。江淹 待罪江南思北归赋:「夫以雄才不世之主,犹储精于沛乡;奇略独出之君,尚婉娈于樊阳。」
5.亲爱。《后汉书。卷二二。朱祐等传。赞曰》:「婉娈龙姿,俪景同翻。」
《國語辭典》:婉娩  拼音:wǎn wǎn
1.妇女言语、容貌温婉柔顺的样子。《礼记。内则》:「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听从。」
2.形容春光明媚。宋。欧阳修〈三月清明天婉娩〉词:「三月清明天婉娩,晴川祓禊归来晚。」
《國語辭典》:婉婉  拼音:wǎn wǎn
1.卷曲、曲折的样子。《楚辞。屈原。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北周。庾信〈游山〉诗:「婉婉藤倒垂,亭亭松直竖。」
2.美好。《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婉婉长离,凌江而翔。」
3.和顺的样子。南朝宋。谢瞻〈经张子房庙〉诗:「婉婉幕中画,耀耀天业昌。」
4.委婉。《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侍郎不好唐突,把这话婉婉向庄徵君说了。」
《國語辭典》:婉转(婉轉)  拼音:wǎn zhuǎn
1.曲折、委曲。南朝梁。武帝〈紫兰始萌〉诗:「芬芳与时发,婉转迎节生。」也作「宛转」。
2.含蓄委婉。如:「瞧她含羞带怯的模样,真是婉转可人。」也作「宛转」。
3.辗转。《淮南子。精神》:「生不足以挂志,死不足以幽神。屈伸俛仰,抱命而婉转。」
4.调停、斡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而今小弟且把一封书打动他,做个媒儿,烦宗丈与小可婉转则个。」也作「宛转」。
5.形容声音悦耳动人。唐。高璩 和薛逢赠别诗:「歌声婉转添长恨,管色凄凉似到秋。」也作「宛转」。
6.绸缪。《文选。潘岳。射雉赋》:「萧森繁茂,婉转轻利。」
《漢語大詞典》:婉画(婉畫)
语本 南朝 宋 谢瞻 《张子房》诗:“婉婉幙中画。”谓 张良 为 刘邦 运筹帷幄之中。后以“婉画”指幕僚辅助长官谋划。 宋 岳珂 桯史·大散论赏书:“且宜勉思婉画,谨重话语,勿恤小利以败大事。”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四:“ 建 绍 兵兴日,帅臣许辟置幕属,既素为知己,其於婉画,裨助惟多。”
《國語辭典》:燕婉  拼音:yàn wǎn
1.安详温顺。《诗经。邶风。新台》:「燕婉之求,遽篨不鲜。」
2.夫妇恩爱欢好。汉。苏武〈诗四首〉之二:「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唐。白居易〈新乐府。母别子〉:「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漢語大詞典》:嬿婉
(1).美好貌。 南朝 梁 沈约 《丽人赋》:“亭亭似月,嬿婉如春。凝情待价,思尚衣巾。”
(2).也借指美女。 汉 张衡 《西京赋》:“捐衰色,从嬿婉。” 宋 苏轼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之一:“吾闻 东山 傅,置酒携嬿婉。”
(3).欢好;和美。文选·苏武〈诗〉之三:“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吕向 注:“嬿婉,欢好貌。”文选·刘琨〈答卢谌诗〉:“郁穆旧姻,嬿婉新婚。” 吕延济 注:“郁穆,嬿婉,和美貌。” 明 沈鲸《双珠记·吉筵叙故》:“ 秦 晋 同休,成两姓绸繆之好; 朱 陈 媲美,缔百年嬿婉之欢。”
《漢語大詞典》:清婉
(1).清新美好。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下:“ 许掾 尝诣 简文 ,尔夜风恬月朗。乃共作曲室中语。襟怀之咏,偏是 许 之所长。辞寄清婉,有逾平日。”北史·文苑传·温子昇:“长乃博览百家,文章清婉。” 宋 洪迈 《夷坚丁志·清辉亭》:“ 广西 昭州 ,最为癘毒之地,而山水颇清婉。” 清 恽敬 《南田先生家传》:“ 与三 ,字 德三 , 歙县 教諭,能山水华卉,笔法清婉。”
(2).清亮婉转。《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歌声清婉,闻者皆凄然。” 郭沫若 《赠友》诗:“火星从窗外窥人,月儿在白杨树外偷听,偷听你那么清婉的歌音。”
《漢語大詞典》:嬿婉
(1).美好貌。 南朝 梁 沈约 《丽人赋》:“亭亭似月,嬿婉如春。凝情待价,思尚衣巾。”
(2).也借指美女。 汉 张衡 《西京赋》:“捐衰色,从嬿婉。” 宋 苏轼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之一:“吾闻 东山 傅,置酒携嬿婉。”
(3).欢好;和美。文选·苏武〈诗〉之三:“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吕向 注:“嬿婉,欢好貌。”文选·刘琨〈答卢谌诗〉:“郁穆旧姻,嬿婉新婚。” 吕延济 注:“郁穆,嬿婉,和美貌。” 明 沈鲸《双珠记·吉筵叙故》:“ 秦 晋 同休,成两姓绸繆之好; 朱 陈 媲美,缔百年嬿婉之欢。”
《國語辭典》:婉约(婉約)  拼音:wǎn yuē
婉转含蓄。《国语。吴语》:「夫固知君王之盖威以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因鲁史以修春秋,……然睿旨存亡幽隐,经文婉约。」
《國語辭典》:婉容  拼音:wǎn róng
和婉的容态。《礼记。祭义》:「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國語辭典》:掌上舞  拼音:zhǎng shàng wǔ
相传汉朝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武士手捧的铜盘上起舞,称为「掌上舞」。
《漢語大詞典》:掌上身
指女子轻盈善舞的体态。 唐 罗隐 《赠妓云英》诗:“ 钟陵 醉别十餘春,重见 云英 掌上身。”参见“ 掌上舞 ”。
《國語辭典》:掌上舞  拼音:zhǎng shàng wǔ
相传汉朝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武士手捧的铜盘上起舞,称为「掌上舞」。
《漢語大詞典》:掌中舞
指体态轻盈的舞蹈。 唐 武平一 《妾薄命》诗:“正悦掌中舞,寧哀《团扇诗》。”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娇啼婉转,作掌中舞。”参见“ 掌上舞 ”。
《國語辭典》:掌上舞  拼音:zhǎng shàng wǔ
相传汉朝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武士手捧的铜盘上起舞,称为「掌上舞」。
《漢語大詞典》:静婉腰
指纤柔善舞的腰肢。 前蜀 牛峤 《柳枝》词之三:“金覊白马临风望,认得 羊 家 静婉 腰。” 清 吴伟业 《听朱乐隆歌》之四:“谁画 张 家 静婉 腰,轻綃一幅美人蕉。”参见“ 静婉 ”。
《漢語大詞典》:静婉
梁书·羊侃传:“ 侃 性豪侈,善音律,自造《採莲》《棹歌》两曲,甚有新致……儛人 张浄琬 ,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中儛。”后因以“静婉”指代歌舞能手。 唐 唐彦谦 《汉代》诗:“艷词传 静婉 ,新曲定 娇嬈 。” 唐 温庭筠 《题柳》诗:“香随 静婉 歌尘起,影伴 娇嬈 舞袖垂。” 清 唐孙华 《某公挽诗》:“ 龟年 擪絃管, 静婉 斗腰肢。”
分類:歌舞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