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郑克塽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73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鄞县人,字文开,一字斯庵。明贡生,南明永历时,官太仆寺卿。后隐居台湾,与韩文琦等结诗社,所作诗称《福台新咏》。有《花木杂记》、《古今体诗》及文集。
全台诗
沈光文(1612~1688),字文开,号斯庵,浙江省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县)人。
明故相文恭公世孙,少以明经贡太学。
明亡,桂王朱由榔称帝于广东肇庆,号永历。
沈光文前往依附,授太仆少卿。
永历五年(1651)从广东潮州渡海到福建金门。
后自金门搭船赴泉州,至海口围头洋遇飓风,遂飘流至台。
永历十五年(1661)郑成功来台,以客礼见,不署其官;郑成功去世,郑经嗣位,「颇改父之臣与父之政,军亦日削」。
沈光文为赋以讽,几致不测,遂变服为僧。
后移居目加溜湾(今善化一带),设帐教学,并以医药活人。
康熙二十二年(1683),郑克塽具表归降。
旧识闽浙总督姚启圣允接返故籍,未几启圣「疽发背死」,事不果。
康熙二十四年(1685)与季麒光等清廷在台官员,及部份明末遗老共结「东吟社」。
康熙二十七年(1688)卒,葬善化东保里。
诗文著作丰富,世称「海东文献初祖」。
沈光文流寓台湾三十馀年,历荷兰以迄郑氏三代之盛衰,极旅人之困,深刻反映传统文人飘流于末世与边陲的悲哀。
  沈光文系台湾文学、文献史上著名之诗人,其诗文散见于方志,台湾诗文总集,以及笔记杂纂,如连横《台湾诗荟》、陈汉光《台湾诗录》。
至于别集之辑录,则有宁波同乡月刊社刊行之《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以及龚显宗主编之《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兹以目前所见,最早收录沈光文诗作的清代方志艺文志为底本,并参校下列诸本:《台湾诗荟》、《台湾诗乘》、《台湾诗录》、《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参考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台北:宁波同乡会,1977;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新营:台南县文化中心,1998。
〗(江宝钗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施琅(?
~1696),字尊侯,号琢公,福建晋江人。
自少膂力过人,通阵法,尤善水战。
早年从郑成功抗清,后以故得罪郑成功,郑氏诛其父大宣及弟显,施琅遂愤而投清。
以军功授同安副将,寻迁总兵官。
明永历十六年(1662),郑成功病逝,施琅擢升为水师提督,积极打击郑氏势力,叙功加右都督。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月施琅以水师提督身分兴师,由铜山出发,进兵台湾。
击败刘国轩于澎湖,八月统兵入鹿耳门,郑克塽率其属而降。
加授靖海将军,封为靖海侯,世袭罔替。
康熙三十五年(1696)病卒后,赠太子少傅,谥襄壮。
施琅以武人出身,生平不以著作称能。
但是,他曾撰述多篇奏疏,如〈陈海上情形剿抚机宜疏〉、〈陈台湾弃留利害疏〉、〈论开海禁疏〉等文,建议清廷攻台、留台以及治台策略,均极中肯可取。
清代方志艺文志多收录其文,唯不见其诗。
以下所见乃江日升《台湾外记》所录之诗作,不能确定是否为施琅所撰,姑且录之〖参考范咸《重修台湾府志》〈列传〉,台银本。
清耆献类徵选编》,台银本。〗。
(施懿琳撰)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1—1696 【介绍】: 清福建晋江人,字尊侯,号琢公。初属明总兵郑芝龙,顺治三年随芝龙投清。康熙二十二年,统兵平台湾,力主在台设官置治,为圣祖所采纳。官至福建水师提督,封靖海侯。卒谥襄壮。有《靖海纪事》。

人物简介

维基
陈梦球(1664年—1700年),字二受,号游龙,为明郑陈永华的次子。
籍贯福建龙溪石美(今龙海市角美镇石美村),隶汉军正白旗,台湾府台湾县(今台湾台南市)人。
明郑东宁总制陈永华次子,明郑灭亡后,随郑克塽至燕京,入籍汉军正白旗,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为甲戌科进士二甲第三十一名,康熙帝曾经亲自召见,称其为「忠义陈永华之子」,曾任翰林院编修,奉令督学山西,卒于任内。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江日升(?
~?
),本名林敬夫,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恩科解元,父林兆麟。
然而作者在《台湾外记》卷一中却云自己父亲名字是「江美鳌」,曾随明将郑彩在长江护卫南明弘光帝,康熙十六年(1677)降清,其后往广东连平州任职。
今据《广东通志》卷五十九职官所载,并无「江美鳌」,却有「林兆麟」任职连平州督标中营副将。
因而陈大道以为林兆麟在明郑旗下抗清时,改名为「江美鳌」,降清后恢复本名,而作者自幼随父亲姓「江」,纵使日后父亲恢复「林」姓,但他惯用「江日升」名字,以此姓名写作,参加科举。
然则据方豪的考證,认为江日升原姓林,字敬夫,林兆麟是他的生父,惠安前型人;而江美鳌是其寄父或后父,同安高浦所人,因姓江,遂改名日升,字东旭。
在此二说并列以为参考。
  江氏著有《台湾外记》,以明末清初郑氏四代五主的历史发展为核心,起自明天启元年辛酉(1621),迄于清康熙二十二年癸亥(1683)郑克塽降附清朝,凡六十三间事,依年编次,并于文字叙述中不时利用附注、附记、按语的方式补充说明。
江日升在其自序云:「闽人说闽事,以应纂修国史者采择焉」、「就其始末,广搜辑成」,说明他想替历史留下记录,作为修史者参考资料的写作动机。
书中或由作者耳闻目睹,或多方徵考文献,可说是记载晚明郑氏家族最详细的作品。
台湾外记》的版本甚多,1959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出版「台湾文献丛刊」版的《台湾外记》十卷,是方豪根据七种版本合校而来。
此处所据为吴晓玲藏求无不获斋原刊影印,为乾隆三十八年(1773)刻本〖参考周明初〈前言〉(《台湾外记》,上海古籍出版)。
〗,今收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古小说集成》中第四一六 ~ 四一七册。
(余美玲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