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董仲舒

相关人物:共 14 位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五五
王闿运,字壬秋,湘潭人。咸丰丁巳补行壬子举人,光绪戊申,赐翰林院检讨。有《湘绮楼诗文集》。
词学图录
王闿运(1833-1916) 字壬甫,一字壬秋,号湘绮,初名开运。
湘潭人。
咸丰七年(1857)举人。
肃顺欲延之,不就。
佐曾国藩戎幕,不称意,退归讲学。
主尊经、船山、两湖书院讲席。
光绪三十四年(1908)赐检讨,加侍读。
入民国,受聘为国史馆馆长。
治《春秋公羊传》,又精子学史学。
诗与邓辅纶并称"王邓",为湖湘派领袖,宗汉魏六朝,独步一时。
亦工文,散文探贾谊、董仲舒,骈文揖颜延之、庾信。
词希踪北宋,鄙薄浙派。
有《湘绮楼全书》、《湘绮楼词》。
沧海遗珠
王闿运(1833-1916)字壬秋,号湘绮。湖南湘潭人,咸丰七年(1857)举人。曾入曾国藩幕,屡掌成都尊经书院、衡州船山书院、武汉两湖书院。后授翰林院检讨。著有《王湘绮先生全集》。
湘绮楼诗文集
1833.1.19-1916.10.20,字壬秋,又字壬父,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据王氏族谱记载,其先祖于明代自江西徙居湖南衡阳西乡,居数世,后于宪宗成化年间迁居湘潭城外。咸丰七年(1857)中举人,先是结交了湘中第一人曾国藩,随后结交了朝中第一人肃顺,再后结交了川中第一人丁宝桢。不久辞职返归湖南,隐居衡阳西乡石门12年(1865-1876),潜心学术研究,并在石门观设私塾授徒,夏时济、曾熙、马宗霍等皆出其门下。后相继受聘为成都尊经书院主讲、长沙思贤讲舍主讲、衡州船山书院山长、江西大学堂总教习。其中尤以在衡阳船山书院的时间最长,前后长达25年(1891-1915),力倡船山之学,培育了一大批英才,如杨度、夏寿田、蒋啸青、陈兆奎、程崇信等。清朝末年,官翰林院检讨加侍讲衔。民国初年,出任中华民国国史馆馆长兼参政之职。逝世后,当时总统黎元洪亲作神道碑文,湖南、四川等省均致公祭之文,可见当年享誉之盛。王闿运之学兼包九流而归于经学,崇奉“春秋公羊”之说,被誉为“经学大师”、“湘学泰斗”。诗文亦称天下第一,门生弟子遍布天下。著作非常丰富,曾撰《湘军志》、《桂阳州志》、《东安县志》、《衡阳县志》、《湘潭县志》等,有《春秋公羊何氏笺》、《古今文尚书笺》、《湘绮楼日记》、《湘绮楼诗文集》、《湘绮楼联语》等数十种。门人辑其诗文为《湘绮楼全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燕人。
治《》、《》。
文帝时,任博士。
景帝时,为常山王刘舜太傅。
武帝时,婴与董仲舒论于帝前,仲舒不能屈。
推诗人之意,著《韩诗内传》、《韩诗外传》,与《齐诗》、《鲁诗》有异。
南宋以后,仅存《外传》。
吕步舒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温人。
董仲舒弟子。
官丞相长史,尝持节决淮南狱。
辽东高庙灾,仲舒居家推说其意,主父偃窃其书奏之。
武帝以示诸儒。
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大愚,下仲舒吏,当死,诏赦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赵人,字子赣。
少以善格五(博戏名)召待诏。
武帝时,奉诏从董仲舒学《春秋》,高才通明,迁侍中中郎,坐法免。
后召为郎,拜东郡都尉。
征入为光禄大夫侍中。
丞相公孙弘请禁民不得挟弓弩。
帝下其议。
寿王上书奏无益,弘屈服。
后坐事被杀。
善辞赋。
今仅存文两篇。
全汉文·卷二十七
寿王字子赣,赵人。武帝时待诏,迁侍中中郎,坐法免,复召为郎,拜东郡都尉,入为光禄大夫侍中,后坐事诛。有集二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人。
受《谷梁春秋》及《》于鲁申公。
武帝时,江公与董仲舒并。
帝使与仲舒议,江公讷于口,不如仲舒
丞相公孙弘本为《公羊》学,集比其义,卒用仲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56—前87 【介绍】: 即刘彻。
西汉皇帝。
景帝中子。
在位期间,行“推恩令”,使诸侯王分地与子弟为侯,削弱诸侯国势力。
设十三刺史部以加强控制。
征收商贾车船税,行“告缗令”,征收商贾资产税,以抑制富商。
采桑弘羊议,实行冶铁、煮盐、铸钱官卖。
设平准官、均输官,官营贸易与运输。
行“代田法”,兴修水利,移民屯田,发展农业。
遣张骞通西域,派唐蒙至夜郎,建立西南七郡。
又遣卫青、霍去病进击匈奴,保障北方。
董仲舒策,“独尊儒术”,兼用法术刑名,强化封建统治。
行封禅,求神仙,大兴土木,徭役繁重,以至农民流亡,天汉二年,关东农民纷纷起事,历经数年。
自建元至后元曾改年号十一次,为帝王有年号之始。
在位五十四年。
全汉文·卷三
帝讳彻,景帝中子。四年封胶东王,七年立为皇太子,后三年正月即位。改元十一: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在位五十四年,谥曰孝武皇帝,庙号世宗,有集二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东平人。
董仲舒,受《公羊春秋》。
仲舒弟子显达者多,惟嬴公守学不失师法。
昭帝时,为谏大夫,授东海孟卿、鲁国眭孟。
江公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山阳瑕丘人。
从鲁申公受《榖梁春秋》及《》,尽传其学。
武帝时,与董仲舒并称于时。
但讷于口,辞令不如仲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9—1001 【介绍】: 宋僧。德清人,俗姓高。幼出家杭州龙兴寺,受业于祥符寺。精南山律,时称“律虎”。兼通六经史书庄老百氏之学。吴越王钱镠署为两浙僧统。随钱俶入朝,太宗召对于滋福殿,赐号通慧大师。真宗咸平初加右街僧录,三年迁左街。卒谥圆明。奉诏撰有《宋高僧传》,另有《物类相感志》、《荀谱》、《内典集》、《外学集》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19—1001 俗姓高,德清(今属浙江)人。后唐明宗天成间,于杭州祥符寺出家。习《南山律》,时称为“律虎”。诗文俊捷,又称为“文虎”。任两浙僧统数十年,赐号明义宗文。吴越纳土,随钱俶入汴京,宋太宗召对,改号通惠大师。不久奉诏撰《宋高僧传》30卷。晚年住汴京天寿寺。《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六、《十国春秋》卷八九有传。著有《宋高僧传》,记唐高宗至宋初三百年间六百多位僧人事迹。另著《大宋僧史略》、《笋谱》、《传载》等书。《宋高僧诗选》、《吴郡志》、《瀛奎律髓》、《南村辍耕录》、《吟窗杂录》等书存诗7首,断句8,《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收之。
全宋诗
释赞宁(九一九~一○○一),俗姓高,吴兴德清(今属浙江)人。后唐天祐十六年生,天成中出家,清泰初入天台山(《小畜集》卷二○《左街僧录通慧大师文集序》)。通南山律,时人谓之“律虎”。吴越中,置为两浙僧统,赐号明义宗文。入宋,改赐通慧大师。初补左街讲经首座、知西京教门事。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充右街僧录。三年迁左街(《咸淳临安志》卷七○)。四年卒,年八十三(《释氏疑年录》卷六)。一说咸平二年卒(《释氏稽古略》卷四)。徽宗崇宁四年(一一○五),加谥圆明。有《内典集》一百五十二卷,《外学集》四十九卷。《西湖高僧事略》等有传。今录诗八首。
全唐诗补逸
赞宁,德清高氏子。出家杭州龙兴寺,吴越武肃王署为两浙僧统,赐号明义。入宋,至道二年示寂。诗二首。(《全唐诗》无赞宁诗)
全宋文·卷四○
赞宁(九一九——一○○一),俗姓高,其先渤海人,隋末徙居德清县(今浙江德清)。吴越宝正中,舍身杭州灵隐寺为僧,已而入天台山。精于南山律,时人谓之「律虎」。太宗尝召对,赐号「通慧大师」,命充史馆编修。后住东京天寿寺,知西京教门事,充东京右街僧录,寻迁左街。咸平四年卒,年八十三。谥圆明大师,葬龙井。所著有《宋高僧传》三十卷(存)、《大宋僧史略》三卷(存)、《内典集》一百五十卷、《外学集》四十九卷等。见王禹偁《小畜集》卷二○《通惠大师文集序》,《佛祖历代通载》卷一八,《释氏稽古略》卷四,《十国春秋》卷八九本传,陈垣《释氏疑年录》卷六。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赞宁。姓高氏。其先世渤海人。天祐中。师生于吴兴郡之德清金鹅别墅。出家杭之祥符。习南山律宗。著述毗尼。时人谓之律虎。文学日茂。声望日隆。武肃诸王公族咸慕重之。署为两浙僧统。赐号明义宗文。兴国三年。太宗闻其名。诏对滋福殿。延问弥日。改赐通慧。诏修大宋高僧传三十卷。又诏撰三教圣贤事一百卷。初补左街讲经首座。知西京教门事。咸平初加右街僧录。师又著内典集一百五十卷。外学集四十九卷。内翰王禹偁作文集序。极其赞美。及有书称其文辞。末云。所谓时雨降矣。日月出矣。灌溉爝火复何为哉。至道二年示寂。葬龙井坞。崇宁四年加谥圆明。 赞曰。 学富道充  名闻邦国  纶巾屡膺  爰宠其职 史馆译场  削浮纂实  曰古曰今  光明罔极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一
释赞宁,姓高氏,德清人。
初出家于馀杭祥符,后栖灵隐,习南山律宗,著述毗尼,时称“律虎”。
钱武肃王钦其声望,署为两浙僧统。
宋太祖徵入京锡,号“通慧”,兼赐紫衣。
淳化三年,兼翰林史馆编修。
宁博物强记,辩语纵横。
尝著《通论》,有驳董仲舒、难王充、斥颜师古、證蔡邕非史通等说,王禹偁深服之。
兴国三年,太守闻其名,召对滋福殿,延问弥日,更号“通慧”。
七年敕修《高僧传》,与新译经同入藏。
端拱元年,书成,都三十卷,曰《有宋高僧传》,令弟子显忠拜表进纳,有敕嘉许。
略云:“一乘妙道,六度玄门。
代有奇人,迭恢圣教。
若无纂述,何以显扬。
繄尔真流,栖心法苑,成兹编集,颇效辛勤。
备观该总之能,深切叹嘉之意。
”其所进《高僧传》已令僧录司编入大藏。
今赐绢三千匹,至可领也,故兹奖谕,想宜知之。
又诏撰《三教圣贤事》一百卷。
初补左街讲经首座,知西京教事。
咸平中加右街僧录。
年七十,入至道九老会,后二年示寂,塔龙井坞。
所著更有《内典集》一百五十卷,《外学集》四十九卷。
内翰王禹偁为之序,极其赞许。
宁博闻多识,虽张茂先不能远过。
徐常侍铉仕江南日,尝襆被入直澄心堂,至飞虹桥,马辄不进,裂鞍断辔,箠之流血,掣缰却立,铉遗书赞宁。
宁答曰: “下必有海马骨,水火俱不能毁,惟沤以腐糟,随毁者是也。
”铉斸之,去土丈馀,果得巨兽骨。
上胫可长五尺,膝面下长三尺,髀骨若段柱然,积薪焚三日不动,以腐糟沤之,遂烂焉。
徐谔尝画牛一辐,昼啮草栏外,夜则归卧栏中,持以献后主煜,煜献之宋,太宗以示诸臣,无能辨其理。
宁曰:“南倭海水或灭,滩碛微露。
倭人拾方,诸蚌腊中有馀泪,和色著物则昼隐夜见。
沃焦山或风烧飘击,有石落海岸,滴水碧色,染物则昼见夜隐,此二形殆二物所画也。”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王初,建州瓯宁(今福建建瓯)人。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一五)。有《王初歌诗集》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已佚。今录诗十二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全唐诗》收诗19首,小传云:“初,并州(今山西太原)人。
仲舒之长子也。
元和末,登进士第。
”小传乃据《韩昌黎集》卷三三《王仲舒墓志》及《太平广记》卷二六一引《独异志》。
然所收诸诗,出《万首唐人绝句》卷七三及《唐诗鼓吹》卷六,应为北宋人王初作。
王初,瓯宁(今福建建瓯)人。
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进士。
曾作诗题延平天庆观(观名为宋真宗时改)。
至和年间,作诗送人至池州谒知州吴中复。
有《王初歌诗集》1卷,今不存。
事迹散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二〇、嘉靖《建宁府志》卷五及其今存诸诗中。
宋诗纪事》卷九收其诗。
全唐诗》以其诗误植于唐人王初名下。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