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梅福

相关人物:共 22 位
共 22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释神暄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生建阳之留氏。幼沈静。有问而后有言。稍长客婺女。遂以净人。入开元寺出家。一日婺守过之。见曰。此儿精神卓朗。异时必围绕千众。利益世间。宜趣薙落。以务进修。既受具。乃止息金华山北百家严石穴中。常昼夜持诵七佛俱胝咒不辍。上无屋庐。下无床榻。雨露霜雪之变。则有紫云覆之。如盖状。久之徙居赤松洞之东峰。祯瑞尤著见。贞元二年。遇志贤禅师。为说心法。获證悟。而持诵益效。元和八年。中丞范扬遣使。施乳香毡罽器皿。而暄即以散之。无所受。中书舍人王仲。请就大云寺。授四众菩萨戒。十二年尚书孟简。请说法于会稽。固辞不往。八月竟归。示寂开元寺。春秋七十六。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感通篇第六之三
释神暄俗姓留建阳人也。
幼而沈静非问不言。
客游婺女入开元寺。
志愿出家焉。
无何本郡太守入寺访其师。
见暄神彩朗练。
太守善相人也。
顾之数四。
且曰。
子真出尘之器。
异日承受深法千众围绕。
必超上果非凡气也。
乃诵七佛俱胝神咒昏晓不绝。
纳戒毕于金华山北洞百家岩有石穴暄居中止息。
不构庵室作露地头陀。
复无床榻。
然有神人吐紫色云气。
而高覆之。
遐望冉冉犹独柱观焉。
其神人时来问道。
拱手白暄曰。
赤松洞之东峰有林泉卓异。
师可居之否。
暄随请往住数年。
越多徵瑞。
贞元二年遇志贤禅师问暄。
如此持诵魔事必生。
欲灭魔怨须识身本。
身本既真无魔无佛。
豁然开悟理事俱成。
神咒功倍。
元和八年范扬中丞知仰遣使赍乳香毡罽器皿施暄。
并回施现前大众。
次中书舍人王仲。
请于大云寺为众受菩萨戒。
十二载平昌孟简尚书。
自会稽甄请不赴。
八月俄回旧山人莫详测。
倏云示灭。
春秋七十六。
弟子建塔焉。
一云。
暄在金华山北多寒少阳。
神人问曰。
师须何物。
曰吾在山之阴苦于凛冽神曰。
小事耳。
至夜闻暄阗之声。
明旦见一小峰移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科
姓吕氏。卫州汲人。祖宗皆州刺史父询隋穆陵太守。初二亲。常见梵僧皓首秀眉。二侍持幡拥以至前曰。愿为子。二亲即拜之。忽失所在。遂有娠。明年四月八日夜。四更乃生。异香满室。犹左右若有二幡状。五岁后常睹白光。至老死不变。齐武平九年。时才九岁。父𢹂造僧玄统师珉禅师于云门寺受法二师。问知其始产之瑞。即为薙落。齐亡。年十六。学四念处诵法华经。侍玄统东西避难。靡怠。隋开皇初。主上隆尚佛法。伦年二十三。尝于武阳理律师所。禀听且半夏。众见五色光如车轮。照伦心𮌎间。讫礼五十三佛光犹在。更礼二十五佛。然后隐。俄偕方愿二师入太行诸山二十馀年。大业之季天下扰攘。领徒至卫州仍为伪夏知隆善寺僧任。武德五年。入太行抱犊山以所业勖来学。贞观四年。刺史裴万顷与侪类。请受菩萨戒。廿三年正月十三日。夜四鼓矣。起而告人曰。吾得诸法解脱。而天帝遽迎我。竟逝。方殡之际。天极清朗无云。而微雨飘洒。众咸以为异。时年八十五。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习禅六
释僧伦。
姓吕氏。
卫州汲人。
祖宗诸州刺史。
父询隋初穆陵太守。
未孕之初二亲对坐。
忽有梵僧秀眉皓首。
二侍持幡在其左右。
曰愿为母子。
未审如何。
即礼拜之挥忽失所。
因尔有娠。
四月八日四更后生。
还见二幡翊其左右。
兼有异香。
产讫不见。
五岁已后迄于终亡。
恒自目见白光满屋。
齐武平九年。
与父至云门寺僧贤统师珉禅师所受法出家。
时年九岁。
二师问其相状。
答以白光流脸二幡夹之。
叹曰。
子真可度。
因而剃落。
周武平齐。
时年十六。
与贤统等流离西东。
学四念处诵法华经。
至开皇初方兴佛法。
云门受具。
时年二十三。
又于武阳理律师所听始半夏。
见五色光如车轮照伦心上。
众并同见。
即于光中礼五十三佛。
犹未灭更礼三十五佛。
光乃收隐。
又与方愿二师。
入黑山太行诸山。
行兰若二十馀年。
大业末。
贼徒起。
领门人至卫州隆善寺。
仍为伪夏窦建德齐善行等请知僧事。
武德五年。
大统天下。
入太行抱犊山。
教徒学念处法。
由是四方负笈。
山路成蹊。
贞观四年。
卫州刺史裴万顷。
与诸官人请令下山。
日日受戒大有弘利。
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十三日四更。
忽告门人。
吾夜中于诸法得解脱。
谓成无学。
不谓天帝等迎。
言已而绝。
将殡于山。
而哀恸不止。
天极清朗。
无云而降细雨。
众咸异焉。
时年八十五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7—1713 【介绍】: 清浙江慈溪人,字禹梅,号寒村。
康熙二十七年进士,累官广东高州知府。
黄宗羲弟子。
工诗文,尝作《晓行》诗,人呼为“郑晓行”。
家富藏书,与天一阁相埒。
兼善画。
晚年右体不遂,以左手作书画,人视为仙吏
有《寒村诗文集》。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
郑梁,字禹梅,号寒村,慈溪人。顺治戊戌进士,改庶吉士,授户部主事,历官高州知府。有《寒村集》。阮芸台曰:“寒村以《晓行》诗得名,朱竹垞尝赠以诗。寒村玄孙简香勋以墨迹示余,余和之有云:‘别拟建堂尊二老,竹垞经义《晓行》诗。’简香因建堂祀两先生,余为书‘二老堂’额,秦小岘观察为文记之,又画《二老重逢图》,取竹垞‘别久重逢转倾倒’诗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2—839 【介绍】: 唐僧。
襄州襄阳人,俗姓郑。
幼入玉泉寺,凡百经书,一览必暗诵,更无遗忘。
尝参大寂,遂悟。
德宗贞元十二年,寄宿于四明梅福旧隐处,编苫伐木以居。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2—839 俗姓郑,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幼于荆州出家。后嗣马祖道一。德宗贞元十二年(796),自天台移居明州余姚大梅山,世称大梅和尚。文宗开成初建成寺院,四方请学者甚众。《宋高僧传》卷一一、《祖堂集》卷一五、《景德传灯录》卷七有传。后二书录其诗偈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全唐诗》误收1首于耽章(即曹山本寂)名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出襄阳之郑氏。
幼于荆之玉泉寺入道。
弱冠登具品于龙兴寺。
貌清峻。
资禀刚敏。
衲衣缀钵。
冷然世表。
性慕禅悦。
时大寂方王化钟陵。
乃趋其座下。
而问曰。
如何是佛。
寂曰。
即心是佛。
因有省。
贞元间。
自天台之四明。
得汉南昌尉梅子真旧隐。
而居焉。
地深僻。
衣食无所从致。
乃啖松花。
以充饥。
制荷叶以被体。
徙其庵重崦中。
以避世人相接之迹。
初盐官安禅师亦以大寂之道。
提唱海上。
僧有自其会中。
入山求主杖者。
见之遂以闻大寂。
大寂令僧问云。
和尚见马大师得个什么。
便住此山。
常答以马大师向我道。
即心是佛。
我便向者里住。
僧云。
马大师近日佛法又别。
常云作么生别。
僧云。
又道非心非佛。
常云者老汉惑乱人。
未有了日在。
任你非心非佛。
我只管即心即佛。
僧回似马师。
马师召大众云。
梅子熟也。
于是庞居士遂造大梅问云。
久向大梅未审梅子熟也。
未。
答云熟了也。
只是无汝下口处。
士以口作嚼势云。
百杂碎。
常伸手云。
还我核子来。
自此学者渐臻。
道誉弥著。
示众云。
汝等诸人各自回心达本。
莫逐其末。
但得其本。
其末自至。
若欲识本。
惟了自心。
此心元是世出世间法之根本。
故心生种种法生。
心灭种种法灭。
本自如如。
万法亦尔。
僧问。
如何是佛法大意。
答云蒲花柳絮竹针麻线。
夹山与定山同行言话次。
定山云生死中无佛。
即无生死。
夹山云。
生死中有佛。
即不迷生死。
二人上山参礼。
便举问常。
未审二者见处。
孰亲孰疏。
常云且去明日来。
夹山明日再问。
常云亲者不问。
问者不亲。
一日忽谓其徒云。
来莫可遏。
往莫可追。
从容间。
闻鼯鼠声乃云。
即此物非他物。
汝等诸人。
善护持之。
言讫而逝。
寿龄。
八十八。
腊六十九。
阇维获舍利无数。
以葬而塔其上。
碑则进士江积文也。
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法常。
俗姓郑。
襄阳人也。
稚岁从师于荆之玉泉寺。
凡百经书一览必暗诵更无遗忘。
冠年受具足品于龙兴寺。
容貌清峻性度刚敏。
纳衣囊钵毕志卯斋。
贞元十二年自天台之于四明馀姚之南七十里。
仙尉梅子真之旧隐焉。
梅福初入山也见多龙穴。
神蛇每吐气成楼阁。
云雨晦冥。
边有石库。
内贮仙药神仙经籍。
常寄宿于房。
乃梦神人语之曰。
君非凡夫。
因话及石库中圣书悬记既往将来之事。
受之者为地下主。
不然为帝王之师傅矣。
常谓之曰。
石库之书非吾所好。
昔僧稠不顾仙经。
其卷自亡。
吾以涅槃为乐。
厥寿何止与天偕老耶。
神曰。
此地灵府俗气之人辄难居此立致变怪。
常曰。
吾寓迹于梅尉之乡非久据焉。
因号梅山也。
由是编苫伐木作覆形之调。
居仅四十年。
验实非常之人也。
开成年初院成。
徒侣辐凑请问决疑。
可六七百纳徒矣。
四年常忽示疾。
九月十九日山林摇荡鸟兽悲鸣。
辞众而逝。
报龄八十八。
戒腊六十九。
十月十九日焚于南涧。
收舍利五色璨然圆转焉。
常先隐梅岭。
有僧求拄杖。
见之白盐官安禅师。
曰。
梅子熟矣。
汝曹往寻。
幸能疗渴也。
进士江积为碑云尔。

人物简介

简介
字问樵,号绛人,浙江钱唐人,诸生,与沈秋卿为莫逆交,著沧江虹月词三卷,嘉庆戊辰九月卒于四川幕府任上,时年三十有二。张德瀛《词徵》:“汪绛人初词,如筑石邀云,自含清致。” 吴衡照《莲子居词话》:“绛人有沧江虹月词二卷,玉连环影云:微雨。飏作愁千缕。落尽檐花,花底人无语。辘轳金井云:夹港人家,篱门半掩,梅花香细。解连环云:红丝旧情犹恋。叹因循误了,玉河双燕。记冲寒、小立溪桥,曾点上征衫、迷离成片。深院重来,又堆起、新愁无限《春雪》。瑶花云:迷离光影,看树底、白燕飞来无迹《梨花》。长亭怨云:吹残羌笛,看柳色、黄如此《塞鸿》。金缕曲云:侬本金牛湖上客,生小便工吴语。从未识、苧萝村女。三月双堤杨柳碧,怎教人、独做莺花主《送友返越》。等语,皆翩翩有致。”
沧江虹月词·许宗彦序
夫因芳草而念王孙,咏秋兰而思美子,系于时也;登广武则嘅英雄,过洛川则赋神女,触于境也。
旨趣既殊,体裁各异。
乐府之作,缘情为多。
自非腻想填胸,逸珠在握,虽选言以简章,恐间辽而音痹矣。
汪甥问樵生山水名区,饶咏歌韵事。
兰闺之好,过于画眉;竹屋之徒,咸从捧手。
熙飙送暖,寻陌上之花钿;腊吹凝寒,记梅边之月色。
偷声鬲指,不少新篇;滴粉搓酥,每抒丽制。
大都留连文酒,跌宕性灵;揆厥襟神,存乎旷邈。
令名千载,何如长把玉东西;人世百年,有几能听花十八。
以斯兴寄,可谓雅材。
挹其芳馨,足追前哲。
良辰自赏,信作者之皆然;陈迹易迁,览斯文而有感。
鄙人少日,颇爱宫商;老子中年,渐伤哀乐。
赋金风之琴趣,柱促弦危;写乐笑之红情,莲长心苦。
庶休文之自忏,免法秀之深诃。
对此乌丝,难为元晏。
子真雏凤,何惭天水名流;仆是寒螀,怕听金荃怨曲矣。
癸亥六月周生许宗彦题于华藏室。
沧江虹月词·汪日章序
词诗之馀。诗忌纤而词不厌纤,诗尚质而词忌质实,其道若相反者,然不可以徒作。吾意中有所言,以之为诗,则不工而又不忍割弃也,吾意有所欲言而难言之,且万难言之,而终不能已于言,而又非诗之所能言,于是三百篇外,有骚有赋,有乐府歌行,有五七古律绝,而又有词。优而柔之,使自得之,词之所为作也。抑又闻之诗主格律,惟词亦有之,而其旨同归于雅格,不高意,不超靡耳,佻耳。昔龙洲道人每一篇成辄叹曰,平生经济之怀尽于此矣。所谓词外有事在也。问樵隽永之思,温丽之笔出于天性,于词又所笃嗜,居平常裒集古今诸名家作,博观而约取,屏去凡近,蕴酿深厚。求其所为,好色不淫,怨诽不乱,以蕲合乎美人香草之遗则,宜其襞茧染翰,笔不停挥,焕乎有斐。若是他时年日益富,学日益绩,将见进而不已,岂仅如薄尚所云肤浅之论哉。甲子夏五,迟云老人日章题于古吴藩署之箴白堂。
沧江虹月词·曾唯跋
叔祖问樵公为天潜曾叔祖之长子,笃性好学,才冠时流,尤工长短句,著沧江虹月词三卷刊行已久。高迈庵,奚铁生两先生各绘虹月舟填词图,同人题咏纪其事。天潜公兄弟四同居古驿,后振绮堂嗣以子姓日繁,叔季析居同社,而天潜公又筑室城头巷,甫落成恒产,不戒于火,乃徙姑苏,家日衰落。公弱冠补诸生,资笔耕以养,方有堂先生积陈臬四川,延致幕府,相得甚,从戎佐剿猓夷,事平遽卒。时嘉庆戊辰九月十五日也,年三十有二,配汤夫人讳绣蜎,字湘绿,有兰雪轩诗稿,再传乏嗣,积棺累然,公之先茔在贵人峰,曾唯奉先大夫之命,于咸丰初鸠工附葬焉。同治戊辰,获高奚两图于市肆,题咏犹存,合装一卷。越二十年,家居无事,检理词板得十之三,补刊如旧,贻示后人,光绪十五年己丑秋七月曾唯谨识。

人物简介

禅林僧宝传·卷第八
禅师名光涌。
豫章丰城章氏子。
母乳之夕。
神光照庭。
厩马皆惊。
因以光涌名之。
七岁诵诗礼。
晓大义。
十三学经论。
辄能讲解。
开元寺有尊宿。
史忘其名。
有异能解。
见涌叹曰。
法中俊人也。
以维摩经旨决授之。
时仰山寂禅师。
住南昌之石亭寺。
涌父事之得度。
十九诣襄州。
寿山寺载律师受满分戒。
北游谒临济。
临济曰。
汝师明眼。
乃不事之。
远游何为。
涌因南归。
执勤累岁。
先是石亭见来参者。
必问曰。
来作么。
曰礼觐和尚。
又问还见和尚么。
曰见。
又问和尚何似驴。
参者无能对。
脱对亦不契。
忽问涌。
涌对曰。
光涌见和尚。
亦不似佛。
石亭曰。
若不似佛。
似个什么。
涌曰。
若更有所似。
与驴何别。
石亭大惊曰。
凡圣两忘。
情尽体露。
吾以此语验人。
已二十年。
无决了者。
子真利根。
当自保任。
吾不能尽。
子异日当自知耳。
指以谓人曰。
此子肉佛。
可以化人也。
石亭殁。
涌然第三指。
以报法。
又然第二指。
以报亲。
伪唐天祐元年。
南昌帅南平王钟传。
尽礼迎至府。
使至不起。
于是州牧县尹至不起。
道俗顿集亦不起。
乃共诉之曰。
师不起。
贻郡县之咎。
于是不得已从之。
遂嗣石亭法席。
学者归之如云。
十四年秋还仰山。
伪唐升元二年夏。
无疾而化。
阅世八十有九坐七十夏。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可宣。
汉州人也。
壮为僧。
即出峡依琅琊觉公。
一语忽投。
群疑顿息。
琅琊可之。
未几。
令分座。
净空居士郭功甫。
过门问道与厚。
及师领归宗时。
功甫任南昌尉
俄南康守。
恚师不为礼。
以事临之。
师作书寄功甫云。
某世缘尚有六年未尽。
今无奈逼抑何。
欲托生君家。
望君相照。
乃化去。
功甫。
得书惊喜盈怀。
中夜其妻梦间。
见师入其寝。
失声曰。
此不是和尚来处。
功甫撼而问之。
妻答所见。
呼灯取书示之。
遂娠。
及生乃名宣老。
期年记问如昔。
逮三岁。
白云端和尚过其家。
功甫唤出相见。
望见便呼师侄。
端云。
与和尚相别几年。
屈指云四年也。
端云。
在何处相别。
云白莲庄。
端云。
以何为验。
曰。
爷爷妈妈。
明日请和尚斋。
适门外推车声。
端云。
门外何声。
乃作推车势。
端曰。
过后如何。
曰平地一条沟。
果六周。
无疾而化。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可宣,字石桥。姓许氏,嘉定人也。为橘州昙公之弟,道行卓见,海内钦企。元宁宗雅闻其名,赐号“佛日”。嘉定丁亥,丞相鲁国公请居径山,宣谓学人重趼,而来者穷其日力,食息无所,乃创室百间。又自裒其囊,合缗市田千亩,接待于双溪之上。宁宗嘉其意,御书“化城寺”额,锡之眉山,杨汝明有记。及示寂,建塔化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福州闽县人,字汝谐,号凤池。宁宗嘉定十六年进士。历摄南康军、知邕州,所至有政绩。
全宋诗
戴翼,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宁宗嘉定十六年(一二二三)进士。官摄南康军,迁知邕州。事见清同治《福建通志》卷一四九。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七七一九
戴翼,字汝谐,号凤池,一号象麓(《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所收戴翼之文,《翰苑新书》均作戴象麓),福州闽县(今福建福州)人。
嘉定十六年登进士第,授南昌尉
绍定中调南康县令,栖迟选调者十年,后知邕州。
见《淳熙三山志》卷三二,同治《建通志》卷一四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平湖人,字汾仲,一字丹葵。天启五年进士,授当涂知县。累迁至南京湖广道御史。有《青蒲草》。
槜李诗系·卷十九
绍仪字丹葵球之孙生时有东方岁星之兆天启乙丑登进士授当涂令以简治繁时称仙吏尝出见酒肆一人修然古貌遍身丝缕如牛毛红类丹砂知其异与语盖靖难时人玄书秘箓扣之无不应遂倾心事之颇得其学擢留都御史巡视屯田上条议十二则格不行乞归一意为修炼术著书自娱有史诺康济谱青蒲草玄三续养生论诸刻暮年颇历艰危踽踽如穷士年八十四卒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汾仲,平湖人。天启乙丑进士,除知当涂县擢南湖广道御史有青蒲草
维基
郭绍仪(16世纪—17世纪),字汾仲,号丹葵,浙江嘉兴府平湖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郭绍仪自小学习炼丹,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举己酉科浙江乡试,天启五年(1625年)成进士,廷对当日遇上魏忠贤的嬖人卖珠儿,对他说:「去见魏忠贤,你可当状元。
」他笑著推却:「我本是清贫,登第已经足够。
」授当涂知县,以简治政,被称为仙吏
天启七年(1627年)时主持南直隶乡试,选拔多名人才,其后升任南京监察御史;上书指出锦衣卫骚动几乎惹祸,又上呈屯田条议十二则,因勋戚佔据土地未能实行。
不久辞官回乡,专心炼丹。
南京失陷后,曾和马嘉植起兵恢复。
卒年八十三。

人物简介

黔诗纪略补卷上
士章(榜姓陈),字含之,一字石渠,普安卫人,先世籍隶宁都。
含之举万历壬子乡试,丙辰进士,除增城知县,有善政。
(《广州府志》:谢士章,字含之,普安人,由进士知增城。
豁达明敏,革羡耗,简讼狱,禁轻生,百姓赖焉。
时把总缉盗,实为厉阶,悉罢去。
计擒大盗骆亚八等,捕斩二十馀人,患乃息。
)迁南刑部主事,历员外、郎中,出为重庆知府,累迁云南参政。
性耽吟事,淡于仕进。
其在增城,于衙斋构秋似亭,取唐人诗“秋光都似宦情薄”之意。
自作《宦况》诗云:“春和看穑事,公暇办诗逋。
”《怀归》云:“高亢偏投忌,疏狂已性成。
松风官舍梦,萝月故园情。
仙吏环滁醉,幽人谷口耕。
买山储薄俸,己识主恩宏。
”在留都,与林茂之、魏仲雪辈倡和。
《转比部郎》云:“偶闻驽马新移厩,自笑蜣螂又转丸。
”恬静之意,清俊之篇,不亚君采。
诗有《计偕》《笑玉轩》《退食轩》《秋似亭》《罗浮》《七星岩》《燕台》《懒云》《郢中》《巴音》十集。
余谓嘉、隆以后黔中诗家,若邵台山、杨泠然、邱献之,各有诗名在人口,含之则姓字湮如,其循绩清才,方志不载。
傅竹庄父子、莫子偲辑黔诗,不能举其名。
余薄游厂肆,偶尔获之,亦可谓厚幸已。
谢石渠诗·黄良臣序
谢石渠先生令增江四年,载其清净,民以宁一,殆古所谓鸣琴而理者。尝于衙署西偏构秋似亭,盖取唐人诗“秋光似宦薄”之义。自公退食,啸咏其中,澹如也。黄子两溯增江,见邑庭阒寂,弦诵之声,洽于阛阓,则知先生固以风教,不然,何彼邑人士一时顾化若是?先生素负山水癖,尝一再游罗浮,登飞云绝顶,夜半见海日,有翘视八荒、蝉蜕尘壒之想。已穷大、小石楼及黄龙、铁桥诸胜,各赋诗而归。归而合其先后旧作为二帙,函之奚囊,远致黄子,且属以执殳之役。黄子燥发弄柔翰,今犹困公车家言,安所语古而得当先生?无已,请以尝从海内学士先生所谭说者扬榷之。夫诗者,思也。思无定位,随触而兴,气动声流而调出焉。郊庙之词肃以雍,里巷之音质而坦,忠臣节士之气扬,戍夫思妇之怀惋。忧喜悲愉,叱咤怒号,究其所感不同,音节亦异,莫不机圆应捷,调合神符。温厚和平,荡涤情志。君子审音声,识理乱,闻南风而知楚之不竞,所从来矣。予观先生诗,大都用奇为平,寓深于浅,秾含淡傅,音节俱灵,如山回薄,日光晶晶,忽而雾簇涛翻,龙翔蛟舞,意存奇变,调合和平。五言,古之冲而玄也;七言,古之豪而迈也;五七言律绝,或沉而扬,或贲而藻也。试取而彼之金石,有不嘘风雨而泣鬼神乎?先生顾自视欿然,恒谓生平慕古一念,半为铜墨绶夺去,假以十年积学,可酬初愿。是先生进未可量,予乌能究竟之?先生制义、诗法,并高一时,片语尺蹄,无不雅娴。素善临池,遒劲飞动,得会稽内史笔意,世之知先生者止此。乃其襟致洒落,作宦无长物,身在风尘,心存丘壑,若不知有进贤刻者。倘所称陶弘景入官,松风之梦故在者乎?予不揣,漫为缓颊,亦欲世知先生,不独其艺上,抑其品足高也。岭外黄良臣顿首撰。魏浣初《懒云集序》:江之右,石镜花洲,发剑投书之处,文心慧质,其彪炳无具论,即章贡之会,石龟灵气,随斗杓旋转,故其人有嗜书如杨孝先、耽《太玄》如王翼道者,由来者旧,又何惊奇于余同年含之兄之文而慧也?含之妙龄即奇吐白凤,藻掞文螭,僩然以鲍、谢、潘、陆自命。脱颖而去,牵丝于东粤之增江,自署为“增江傲吏”,而吏治之美,居然汉循卓、鲁之间。然爬剔煦妪,心力为殚,而退食委蛇,悠游歌咏,日未尝废言诗也。三年,邑大治,寻以卓异三最考功,因风调冷落,夷入含香之署,且南徙而秋司白云,人谓宜何如侘傺憔悴、不胜哀郢吊湘之感焉,而含之顾幸谢折腰,自喻适志,忘其蠖屈,日偕其素心僚友,课清虚萧散之业。问何处有花竹泉石,谁家好事有法书、名画、彝鼎之玩,辄相与挈榼携枰,联镳而往,追欢竟日;或风雨之辰、朝参之暇,以一丸泥支双户,任三径草长,花落未扫,主人非颓然脱冠,蘧蘧漆园之梦,即香消酒熟,引满向子妇歌乌乌矣。今味其诗,大都恬畅闲远,澹而不槁,嫣而不媚,宕而不放,幽而不畸,酝藉陶、韦,澄汰储、孟。此岂有羊肠之高下、蜗角之胜负与夫蕉之鹿、槐之蚁足以劳形怵心而驱故吾以易之哉?惟是含之数年宦辙,故园墟于兵燹,而身家萍梗,天地蘧庐,时一念来则仲宣登楼之流寓、子美卜居之播迁,发乎慨叹,不禁永言。而微窥含之历落旷怀,亦花溪竹坞,到即为家;沙鸥旅燕,随得吾侣。大丈夫何至楚囚相对,闻鹃啼而挥泣然者?噫,又恶从测其中之所存也。会分符五马,将之巴子之郡。此地干戈甫定,凋敝光景,人将返辕却步。含之叱驭之日,指白门柳条,黯然向余曰:“郎潜日久,重习吏事,鞅掌一方,非所敢辞,独舍此佳丽之都、知己晏笑之乐,而崎岖鸟道,收拾残山剩水,虽锦江春色为来逼人,欲复轻裘缓带,把盏赋诗,那可便得?所谓见此茫茫,百端交集,不待滟滪堆前,实下听猿之泪矣。子能为我南中诸咏草缀数言,使他日簿领稍闲,披对之馀,怃焉旧游,犹在清淮、石城间乎?”送君南浦,倚马而果斯诺。
共 22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